精准扶贫对产业 专利信息来帮忙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只要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同志一起奋斗,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调研中多次发表了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讲话。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文献部(下称文献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2019年设立的专利信息传播利用能力培育项目中,对接精准扶贫,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工作,促进当地扶贫产业发展。其中,针对山西省汾西县的食用菌种植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工作便是一项优秀成果。
专利检索确定方向
汾西县隶属山西省临汾市,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项目组深知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他们积极检索挖掘适合当地的扶贫产业,根据汾西县的产业情况,确定了专利信息服务对象为食用菌产业的双孢菇项目。
项目组深入农户调研发现,当地的双孢菇产业种植以单一菌菇为主,对原料、空间的利用率很低。双孢菇最适宜的出菇温度为16℃左右,播种后的发菌期温度要求23℃左右,按照当地气候,只适合在春、秋两季培育,因夏季高温不适宜双孢菇种植,从而出现夏季菇棚闲置的问题。
另一个难题是,以目前农户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如果直接向农户推送相关专利文献,会出现大家读不懂文献、看不懂技术、无法应用等诸多问题。为此,项目组制定了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挖掘重点专利申请人与发明人、专家解读和讲解、专家实际演示的工作方案,以实现专利成果转化和双孢菇产业的落地。
针对当地双孢菇的生产现状及发展问题,项目组深入合作社了解专利信息需求,以农户为单位建立合作社联系库,填写专利信息需求摸排调查表、专利信息服务项目情况表等,发现了当地双孢菇养殖产业存在的相关问题。最终,项目组将项目重点定为关注食用菌的培养基制备技术、保鲜储存技术、绿色循环种植模式这3个方面。
项目组通过调研发现,关于双孢菇培养基制备技术,汾西县的小麦和玉米、岭南黄牛养殖场等可给双孢菇种植提供丰富的原料,利用桔梗及牛粪等制备培养基,可使双孢菇更高产。项目组在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采集了多件有关“利用玉米秸秆制备双孢菇培养基”的专利文献,通过筛选分析并与专家讨论,最终将基本方向定为“秸秆+牛粪”的培养基(培养料)方案。“该方案除了可以解决双孢菇培养基制备问题,也可同步解决秸秆和牛粪的无害化处理,可进一步实现绿色循环经济,因地制宜,符合当地农村目前玉米田多、有肉牛养殖产业的情况。”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双孢菇保鲜储存技术,项目组通过专利检索结合文献查阅得知,目前的保鲜技术和方法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降低子实体的呼吸强度,减缓其衰老过程;二是降低蒸腾作用,控制子实体的水分蒸发;三是抑制代谢转化,减少醌类物质的形成;四是抑制假单胞菌、酵母菌以及部分霉菌的活动。项目组通过调查发现,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极大地解决农户面临的双孢菇保存贮藏的难题。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发现其重点在于探索双孢菇绿色循环种植模式,解决这个问题不但能改善目前的种植环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项目组技术人员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双孢菇与其他菇种轮作,提高空间、时间的利用率,同时实现培养料废料循环利用,改善菌菇种植结构,节约种植成本,提高产业效率。
针对夏季菇棚闲置的问题,项目组决定继续采用先进行专利检索,再找专家调研的办法。通过检索发现,羊肚菌是一种可耐受25℃左右气温的食用菌种,且人工种植羊肚菌的经济价值远高于双孢菇,可见该品种既可以让农户合理利用季节和资源,又可以增加农户的收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食用菌。因此,项目组将羊肚菌确定为试点茶房村科技扶贫的第二产业项目。
项目组通过检索羊肚菌的相关专利信息后发现,目前在山西范围内,人工培育、饲养羊肚菌的专家较为有限,主要是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专家常明昌教授和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江萍。最终项目组选定张江萍为指导专家,具体实施该项目。
“项目组成员通过结合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工作实际,利用情报所的现有数据库,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专家,有助于专利信息服务扶贫产业。该项目与科技产业扶贫的具体对接,更体现出了专利信息的先导作用。”项目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在项目组的帮助下,汾西县双孢菇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被逐一解决,双孢菇菌种的优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菌种生产成本降低20%左右,预计平均每平方米双孢菇产量可提高10%至15%,促进整体经济效益提高150万元。
“这一项目的开展极大地推进了当地扶贫攻坚工作,项目团队在调研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专利信息技术对接扶贫产业的经验,搭建了人才梯队,对于模式的探索和推广大有裨益。”项目负责人表示。
专利布局加强保护
在山西省汾西县茶房村双孢菇扶贫项目中,最终转化实施了一件名为“一种羊肚菌培养料配方及其栽培方法”的专利。专利信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项目团队基于试点案例研究情况进行经验总结与范式提炼,结合创新主体实际需求,归纳工作机制,形成相关操作规范,作出了有益探索。
专利信息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普及产权意识,提供多种手段应对专利侵权。项目组通过专利检索与分析,帮助该地区的企业开展专利布局,加强扶贫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有效应对专利侵权风险。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但在物质方面直接帮助到农户,让被帮扶对象增产增收,也能为农户打造“铠甲”,防范专利侵权行为,巩固好扶贫成果。
“通过专利信息对接精准扶贫项目,为贫困农户巩固了致富成果,也为扶贫工作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基础,避免了一些项目扶贫工作结束、农户的生活又回到‘解放前’的状况,真正从‘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文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正是专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了引领和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作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