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机理、路径与政策研究
内容提要: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已连续多年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位居全球第一,但在一些产业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保护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专利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中应该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专利作用于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专利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配套政策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公开换取保护的专利制度本质,基于专利法律属性、资产属性和工具属性的分析框架,从专利数量和质量角度论证了专利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两种机理(专利数量-利用式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和专利质量-探索式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水平),构建了专利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引 言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印发,描绘了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标志着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进。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深入实施,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发展以专利为核心支撑的高技术产业,回应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对我国专利制度变革提出的新挑战,协调专利数量与质量、产业需求与创新供给的联动关系,全面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的综合实力,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专利数量增长较快。自2011年开始,中国专利申请量超过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专利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与中国创新带动的科技跃升没有呈现出显性关系,尤其是部分“卡脖子”领域技术依然制约着我国高技术产业向更高层次跃升。这必然引发专利如何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质量,推动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的直接显性价值,以及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采取的专利促进产业发展的创新激励政策是否合理等问题的思考。
尽管现有研究对专利是否能够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但未得到一致结论,且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专利评价包括数量和质量两部分内容,现有研究忽视了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可能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倾向于将二者整合到一起分析;第二,未对专利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机理和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第三,大多研究从专利法律保护角度探讨专利对于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未结合专利的资产属性与工具属性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忽视了专利本身存在的多重属性及其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基于专利的法律属性、资产属性及工具属性探讨专利数量与质量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机理,总结专利的法律属性、资产属性及工具属性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六条路径,为专利促进高技术产业未来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一、专利的三大属性
专利一般被认为是企业创新的表现,与企业的创新与研发密切相关。但专利能否一定为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益处,现有研究存在争议。Adams等人研究发现,专利能够促进企业的活跃度。Pan等人研究专利制度与金融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专利保护能够提升创新价值,促进产业经济增长。日本IT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保护制度研究发现,专利保护是通过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影响企业创新,并促进技术沿着产业链在国际间的传播。徐磊认为专利合作能够带来知识外溢和技术转移,促进创新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区域间流动。王元地等人对中国本土企业的专利技术许可数据研究认为,专利许可可以提高受让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刘伟等人从专利信息特点和企业分析专利信息方法方面阐述了专利信息对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有的研究则认为专利不一定能够为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益处。李爽发现,专利保护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专利保护强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李忆等人以130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专利数量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与企业绩效无显著关系。Marin等人提出,专利花费降低了企业生态创新的投入。龙小宁等人的研究发现,中国专利数量激增的背后,产业的总体创新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尽管现有研究对专利与产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但未得到一致结论,且未揭示专利影响产业创新发展的机制,未搭建起综合运用专利多重属性分析其对产业创新发展影响的框架。另一方面,对专利属性的划分尚无定论。早期研究主要从专利自身属性角度展开。例如,以专利授权为分割点,将专利属性划分为品质属性和价值属性,并分别以权利要求数、被引数和同族数描述专利质量属性,以专利维持时间、授权后审查、引证、专利转让许可质押描述专利质量属性。近年开始出现从专利价值影响因素角度的研究。例如,钱坤等人从法律因素、技术因素和交易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了专利价值影响因素,对专利属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补充。综合现有研究,本文认为专利具有三大属性:法律属性、资产属性及工具属性。
专利的法律属性是指,专利是以法律的形式授予技术发明者一定时期的私人产权以保障其独享发明成果的垄断利益,减少技术创新的溢出,进一步激励发明创造。专利法律属性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学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研究探讨了专利保护作为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后续相关研究从各个角度讨论了专利的法学问题,促进了专利法的不断完善。专利的法律属性趋于成熟。近年,专利法律属性对产业促进作用的研究开始兴起。周克放等人研究中国专利保护强度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发现专利的法律保护强度对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够产生积极作用。
专利的资产属性是指,专利属于无形资产,可以直接为企业带来现金流,也可以间接帮助企业获得投融资收益。朱雪忠等人认为,专利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专利价值进行有效评估,有利于企业实施管理策略,加强专利保护,为企业专利投资、转让、许可使用、质押等资产运营行为提供价值参考。程文婷认为,专利资产是一种典型的无形资产,是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交换。
专利的工具属性是指,依托专利富集的信息要素,专利数据可以成为决策工具。刘晓轩等人在研究专利价值时提出,专利作为发现新技术信息独特的信息源,涉及战略方向、市场、经营、知识产权、人才等重要竞争情报信息。郭捷婷等人认为,通过科学加工、整理与分析,深度挖掘与缜密剖析专利文献中包含的技术信息、经济信息、法律信息,可以形成具有较高技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专利情报。赵阳等人认为,将专利中潜在的技术信息经过加工、组合、统计或数据文本处理,可以形成为创新活动服务的情报与知识。
为解决现有研究争议,揭示专利影响产业创新发展的机制,本文将在专利法律属性、资产属性及工具属性的框架基础上,探讨专利数量和质量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机理,探讨专利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专利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机理
(一)专利数量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系
专利被认为是创新的表现。一个产业内的专利数量代表着该产业的创新潜力与能力,与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
首先,专利数量越多,专利法律属性越能够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专利的法律属性主要体现为专利制度的保护功能,核心机制在于:通过赋予专利权人一定时期的技术独占权,使其能够收回成本、获取高额利润,从而鼓励企业积极投入资源进行技术创新。
其次,专利数量越多,专利资产属性越能够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拥有和运用专利的能力。专利除了发挥法律属性,还可以作为有价值的结构性资源,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作为生产要素或资本要素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价值。
最后,专利数量越多,专利的工具属性越能够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海量的数据信息。宏观层面,专利信息能够用于分析区域创新监测、产业规划决策、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为产业的未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保证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潜力和价值;中观层面,海量的专利数据有助于沿着产业链全景分析产业发展态势、产业投资价值、科技招商、人才引进等;微观层面,专利的信息利用伴随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全过程,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可以明晰技术研发路径,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动态,规避专利侵权的潜在风险等。
(二)专利质量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系
专利质量越高,体现的技术水平越高,带来的潜在经济价值越大,与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
首先,专利质量越高,专利的法律属性越能够充分发挥其显性价值,更好地为企业技术及产品的市场竞争保驾护航。第一,高质量专利蕴含的科技含量更高,代表了产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提升产业未来几十年的核心竞争力。第二,高质量专利容易导致创新簇现象,被产业链的企业引用再创新的机率更大,会带动技术在产业链的扩散发展,衍生更多上下游及关联领域的专利申请,既完善与深化了某一领域内的科技知识,又加速了产业的整体创新发展,促进了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其次,专利质量越高,专利的资产属性越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专利质量越高,意味着专利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革新,代表产业的先进知识具有引领作用,无论对企业还是产业,都将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增加其商业价值。另一方面,专利质量越高,预示着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就越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此外,高质量专利往往能够引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决定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
最后,专利质量越高,专利的工具属性越能够为高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专利的工具属性主要用于专利数据分析,开展有效决策。宏观层面,高质量专利技术重大创新及重大经济价值等特点,使产业及相关政府机构汇总与论证各项信息,发现国家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观层面,高质量专利能够带动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为高质量专利吸引了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利益相关者会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充分分析高质量专利的发展前景,了解未来产业或企业发展的方向,谋取高质量专利转化的利益;微观层面,专利信息利用伴随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全过程。高质量专利能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为企业提供新的、领先于市场的产品,进而持续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三)专利数量和质量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机理
创新既包括对现有知识进行改进和完善,也包括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开发新知识。创新可以分为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强调利用现有知识,改进组织已经拥有的技术、知识和流程,以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探索式创新追求获取和创造新的知识体系,而非在现有知识范围内进行完善;强调脱离现有知识基础,设计新产品、新流程,开发新市场。探索式创新是“对现有产品或服务的挑战,通过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功能,产生新的细分市场、新的产品定位、新的分销渠道以及其他新颖的营销组合”。利用式创新是“对现有产品、现有技术、现有市场以及现有定位的改善和更新,它的结果往往是提高现有产品的竞争力”。探索式创新是一种大幅度的、激进的创新行为,目标在于寻求新的可能性。利用式创新是一种小幅度的、渐进的创新行为,目标在于改进和完善现状。基于此,本文将产业创新能力分为探索式创新能力和利用式创新能力。
专利数量通过提升高技术产业内企业的利用式创新能力,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
首先,专利数量能够提升产业的利用式创新能力。专利数量越多,表明该领域的相关知识愈丰富,表明该领域内的核心技术已经突破,围绕该核心技术可以衍生出系列相关技术,形成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利用式创新指明方向。专利数量越多,说明该产业对相关知识的完善和改进越丰富,更多边缘知识被挖掘和发现,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丰富,表明该产业利用式创新能力的形成。专利数量越多,越能够为产业及企业针对当下消费者或市场的偏好改进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形成差异化发展,更新现有知识体系,衍生新的知识体系,增强利用式创新能力。
其次,利用式创新能力能够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利用式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完善技术,更好地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或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获得市场的认可,为高技术产业赢得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利用式创新能力可以不断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竞争力,提升和拓展高技术产业内的现有产品和技术,增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推动高技术产业未来的创新发展。
专利质量能够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探索式创新能力,推动高技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绩效。
首先,专利质量能够提升产业的探索式创新能力。专利质量越高,说明其探索学习的过程越长,其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发现和挖掘新知识,而非对现有知识进行完善和修改,这将提升其学习能力,促进其探索式创新能力的形成。专利质量越高,表明该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或技术创新,发现和挖掘了新知识,要么深化了现有知识体系,要么开拓了新知识体系,提升了产业的探索式创新能力。专利质量越高,表明该专利背后积累的知识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引领作用,其发现的知识是开创性的,能够开发新领域或新市场,推动探索式创新能力演进升级。
其次,探索式创新能力能够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探索式创新有利于开辟新的市场或消费者需求。探索式创新通过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挖掘消费者潜在的市场需求,能够占领新市场,形成先发优势,引领产业发展,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质量。探索式创新能力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在未来的创新发展过程中打造核心竞争力。由于探索式创新能力强调脱离现有产业发展知识,通过超前行动预防技术或市场发生突变,形成了独有的或垄断性的知识体系,可以实现对相应市场的绝对主导,确保高技术产业能够一直处于产业的领先地位。
三、专利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从专利法律属性、资产属性和工具属性三个维度可以看出,专利数量与质量在三大属性的作用下,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两种机理:专利数量-利用式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专利质量-探索式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但专利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仍不明晰。本文将分别从专利的法律属性、资产属性及工具属性的三大属性出发,进一步探讨专利的三大属性如何驱动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
专利法律属性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表现为:企业通过研发投入获取技术,通过申请专利获得一定区域和期限的技术独占权,技术的先进性与专利的法律保护叠加在产品上,共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直接影响产业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专利资产属性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表现为:企业在专利许可、诉讼、质押融资、交易、作价入股等活动中,通过许可费、赔偿金、技术报酬、股权融资支持、信贷支持等获得收益,增强企业经营的现金流,并与专利的法律属性相叠加,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及专利许可等活动,提升企业的产业链控制力,从而直接影响产业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专利工具属性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表现为:专利本身蕴含的技术情报应用于企业研发活动决策,有效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防控研发风险,从而间接影响产业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专利与产业、科技、经济、金融、企业、人才等数据的关联融合,帮助资本方更加客观、准确地判断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企业投融资决策水平,打通资本与产业创新的断点,解决资本方找不到、看不懂、不敢投与贷的痛点问题,通过引导资本支持研发活动间接影响产业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将专利分类与人、企业、资本、区域、产业的分类贯通,更加全面、科学、准确地分析产业链创新发展态势,辅助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决策。产业内的专利数量越多,该产业技术方面所获取的信息就越多,进而为产业创新的未来决策提供支持,预测产业未来具有潜力和价值的发展方向,引导政府产业链创新发展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从而间接影响产业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一)专利法律属性增强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路径1:培育与认定专利密集型产品带动企业创新发展
专利是技术创新的产权化。培育与认定专利密集型产品,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专利活动直接关联,强化了专利制度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与产品的关系,推动专利密集型产品替代专利成为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和资源支持的载体。培育与认定专利密集型产品,可以引导企业围绕主营产品研发创新,将产品的相关创新成果进行专利布局,使产品本身拥有一系列产权明晰的专利权。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最大化支撑产品获得市场收益,带动整个高技术产业创新主体依赖技术创新与专利参与市场竞争,并引导政府的财税、采购、人才等激励政策,市场化专利服务资源等聚焦产品,精准扶持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培育与认定专利密集型产品,一要明确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概念与界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具有有效专利权,与产品匹配度高,权属清晰,产品销售额占企业营收比率,产品研发强度、专利密集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没有与产品相关的、尚未完结的专利纠纷,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等。二要明确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推广应用机制。由政府牵头组织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标准,纵向构建全国、省、市、县(区)联动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与认定机制,横向协调财税、产业、科技、人才、金融、知识产权等相关部门联动制定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支持政策,以政府采购、政策奖励等方式引导优质市场化服务资源向专利密集型产品的专利布局保护与运营活动倾斜。
路径2:融合专利与技术标准塑造产业竞争优势
标准和专利是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专利是提高标准水平的重要基础,标准是专利转化运用的有效手段。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已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利与标准融合发展,既是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创新发展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全球贸易博弈的必然要求。《标准化法》《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等法律法规为加速专利技术与标准的深度融合作出了基础安排。《2020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政策从国家层面作出了“探索开展专利与技术标准融合试点”的部署。
专利与标准深度融合是产业专利运营的主要方式,也是塑造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标准制定和专利申请两并行,发明构思可融入标准,演变为标准必要专利。专利申请贯穿标准制定的整个过程,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标准组织不断改进技术方案,专利申请人根据技术方案确定重点申请专利,再根据重点专利的审查情况修改权利要求书等。由此,专利可融入技术标准,提升高技术产业专利的控制力。
(二)专利资产属性激发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力
路径3: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专利信贷服务助推企业加速发展
专利质押融资是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经济困难的有效途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引导下,我国专利质押融资市场发展迅猛,但存在专利价值“评估难、处置难”的问题,是专利融资市场规模化的重大阻碍。企业是专利融资的主体,专利是企业质押融资的资产。以专利与产业、科技、经济、金融、企业、人才等数据的融合应用为底层驱动,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赋能,从信贷视角,将传统专利“价格评估”的数据分析理念转换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与专利质押资产的监测预警,构建以金融科技手段为核心的专利信贷服务模式,高效进行信息挖掘与实时跟踪,分析趋势和主流变化,科学辅助银行授信决策,破解金融机构在专利质押融资各环节面临的堵点问题,常态化、规模化支撑科技企业利用专利实现融资活动,加快企业创新发展。
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专利信贷服务模式表现为:贷前依托金融科技手段精准发现重点区域、细分产业领域,发现符合银行信贷产品标准的潜在企业客户群,形成精准产业、企业业白名单,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服务效率;贷中对科技企业的大数据进行画像及创新评价,弥补传统财务风控模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客户群授信决策的不足,辅助金融机构扩大专利质押融资服务客户群,提高授信额度;贷后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对质押专利资产的法律状态、年费缴纳、诉讼纠纷等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推送,辅助金融机构预判专利质押资产的风险,将风险处置行为提前,并与各类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机构进行信息互通与业务联动,最大程度减少坏账损失,实现专利质押融资的线上化与规模化,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三)专利工具属性引导企业创新资源优化配置
路径4:专利信息检索辅助企业研发管理,提升研发效率
企业可以利用全球专利检索分析,科学决策研发。专利信息既记载了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也反映了这个领域产品或技术进步的发展历程;既记载了专利权属法律信息,也反映了专利权人的特征;既记载了具体的技术方案,也反映了技术成熟程度和技术经济活动情况;既记载了某一时期某一技术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也反映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不同技术路线与解决方案;既记载了创新技术本身,也反映了其与相关领域的技术联系及应用情况。因此,对企业来说,专利信息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挖掘利用全球专利数据,可以有效提高研发资源配置效率,加快研发速度。
在掌握全球专利信息的基础上,科学开展专利分析可以对企业的研发活动起到决策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企业研发成果的产业化。通过专利检索分析,梳理已有成果,确定技术路线与研发重点,优化配置研发创新资源,提高研发效率。对照自身的技术方案和已有的专利技术成果,判断技术研发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整修改,确定技术和产品定位,降低研发成本与风险。根据研发成果中可申请专利的发明,选择适合自身的专利布局策略。围绕竞争对手开展针对性专利布局,构建核心关键技术专利组合,优化专利攻防方案,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竞争力。
路径5:专利数据与多维数据融合应用,打通资本与产业创新的断点
专利数据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关联时间、空间、客体、主体等信息。利用专利的这些关联信息,推动专利与产业、科技、经济、金融、企业、人才等多维数据的关联融合,可以打破专利与其背后的企业、人才以及投资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资本方可以通过发挥专利数据在投资决策中的信息索引、评价与风控作用,全面提升专利技术发现、评价和风险防控水平,助力更多优质专利技术被资本方发现,判断其所处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与发展潜力,帮助科技企业获得资本支持,实现技术研发与企业经营的快速发展。
在专利技术发现阶段,利用全球专利数据为索引,从专利申请主体的注册时间、所属地区、所属产业、注册资本、企业类型、融资轮次、企业资质、研发成果、人才队伍等多维数据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专利技术信息,助力热点产业领域优质专利技术的挖掘筛选。在专利技术评价阶段,沿着产业链全面分析企业创新实力、人才创新实力与专利竞争实力,分级评价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实现同一细分领域专利技术全覆盖及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对比评价。在风险防控阶段,基于企业资本、专利技术、人才的社会合作关系网络,构建专利与多维数据融合的关系图谱,辅助资本方调查企业技术来源与发展脉络、核心技术人才的研发背景与流动轨迹、背后资本的同业竞争情况、产学研专利技术合作的潜在权属纠纷等深层次技术风险;辅助投融资决策环节的技术尽调活动,在专利技术发现、价值评价、风险防控等投融资业务环节,提高资本方决策的科学性,降低投资风险,助力越来越多的专利技术被资本方快速发现,引导更多资本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路径6:专利导航产业链创新决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政府主管产业发展规划部门,通过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分析,可以绘制产业创新地图,将专利导航分析与产业决策深度融合,制定更加有效的产业创新激励政策。向上发挥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决策支撑作用,助力产业链全景洞察与风险防范;向下有针对性地推送目标企业、人才、专利技术和投资机构等清单,引导创新资源沿着产业链有效配置,提高产业决策的精准度和科学性。
产业专利导航分析可采用“创新基本面、创新实力定位、产业链结构、产业发展潜力、产业风险预警”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闭环逻辑。一是从全球视角分析判断产业创新基本面。从专利活动、创新企业、发明人才、技术资本四个方面,结合全球及全国指标位置排名与对标分析两种手段确定产业创新的基本面。二是从区域产业创新定位角度比对分析。基于专利的引用关系、合作申请、权属转移等静态状况与随着时间演变的动态状况,分析判断区域产业在全球产业创新网络中的定位,掌握与产业创新紧密合作的重点区域和主体,制定政策,提升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辐射效应。三是从全产业链视角分析产业链创新全景,掌握全球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创新企业、科研人才与知识产权的分布状况,了解产业链头部企业、人才、技术研发与投融资动态,结合内部集聚分布和外部排名对标等手段,掌握地区产业链优势、潜力、薄弱和空缺环节,建立需要战略引进的动态企业库、核心人才库、专利技术库,为产业链创新发展规划与培育提供支撑。四是发现产业链的潜在增长点。从专利申请发展态势角度,分析最具发展条件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细分领域,发现未来的产业增长点。五是长周期动态预警产业专利风险。产业专利风险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跨国巨头公司超前专利布局和运用形成的产业技术竞争壁垒。充分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全球主要创新竞争国家与地区的市场,建立产业专利风险监测模型,全技术领域监测产业链创新趋势和专利竞争状况,提前发现专利潜在侵权风险与技术创新发展方向,提高产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与及时性。
四、专利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由前文分析可知,专利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除了专利本身的法律属性、资产属性直接发挥作用外,还可以通过专利的工具属性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引导资本助力科技企业加速发展、加速企业技术研发,引导政策、资本、人才、服务等资源配置,通过技术、产品、企业等要素间接影响产业创新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提升专利对高技术产业经济贡献度的价值显性化的统计制度、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利激励政策、以转化为导向的专利运用政策三个方面,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建立专利与产业经济紧密关联的信息披露制度与统计制度
首先,建立专利与产业经济贡献度测算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横向协同国家知识产权局、财政部、教育部、证监会等部门,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建立知识产权与经济价值紧密关联领域的信息披露制度与监管制度,推动专利对产业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显性化测算。具体包括:完善专利转让许可备案、专利质押登记、专利无效诉讼等管理制度;加强专利经济贡献显性价值及风险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与披露利用;推动建立常态化企业专利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推动实践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权声明制度和监管制度;推动证监会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建立上市企业专利信息披露制度与联合监管工作制度;规范上市企业专利信息披露的范围、深度,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其次,制定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产业专利统计制度。以专利价值的显性化为统计监测目标,加强产业专利统计监测工作。具体包括:在国家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基础上,纳入企业层面专利活动与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等维度的监测分析,完善高技术产业专利价值显性化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数据加工体系和数据发布体系;建立全国、省、市、县(区)联动的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制度,明确专利密集型产品的认定标准,完善从专利到产品、产值相关联的统计监测制度;完善与绿色产业发展联动的绿色专利统计监测制度,推动绿色专利技术产业化;优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联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统计监测制度,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制度,科学测算知识产权服务业对实体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二)制定契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专利质量提升政策
首先,建立以高质量创造为导向的专利价值评价体系。制定面向专利质量和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专利资助奖励等激励政策与考核评价机制,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持续引导专利高质量创造。一是及时应用国际有关专利质量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最新成果,尤其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浪潮下的统计监测新角度、新维度和新思路。二是将专利高质量评价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等国家战略相结合,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相关的专利指标考核评价相衔接。
其次,建立面向产业创新链需求的专利激励政策。针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质量专利创造不足的问题,健全高质量专利创造支持政策,匹配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引导技术创新攻克产业链薄弱环节、缺失环节,重点攻关产业卡脖子技术、核心关键技术,引导创新资源向技术需求链汇集,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动态融合与协同,提升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专利管理,在立项和组织实施各环节强化重点项目科技成果的专利布局和质量管理。完善重点产业专利快速审查、集中审查与协同保护机制,突出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向。
(三)完善以促进专利转化运用为主线的高质量服务体系
首先,搭建数据融合的数字化平台,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率。加强专利数据与产业、科技、经济、金融、企业、人才等多维数据的关联加工,以及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打造新一代专利转化运用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产业决策、专利许可交易、专利投融资等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高技术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之间的数据互通,使专利数据可以更低成本、更大规模、更高效率地应用于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技术路线研判、精准科技招商、高端人才引进、专利许可转让交易、专利投融资等场景中。制定专利生命周期数据治理标准规范,研究数据产权保护机制,保障数据要素的自由流动。
其次,打造专利服务链条,提升专利转化质量。依托多维数据融合的数字化平台设施,建立国家统一的专利许可转让交易平台,打通企业需求端、资本赋能方、创新供给侧的信息壁垒,加速专利的市场流转与价值变现。市场化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适应产业链创新发展需求,通过专利挖掘布局、收储运营、投资并购等方式,提升产业创新竞争力。建设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推动建立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数字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建设,制定专利价值评估指引,完善专利评估机制与评估标准。开发适用于不同场景的专利价值评估模型与工具。加快复合型专利人才培养,提升专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引导专利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鼓励行业机构兼并联合,组建联盟,形成链条式服务,提高专利转化质量。
最后,大力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的培育工作。通过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将产业活动与专利活动直接关联,将企业经营与专利成果直接关联,促进企业创新与专利保护承载于产品这一有形物体上。基于专利密集型产品这一载体,在国内外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前提下,横向协调财税、产业、科技、人才、金融、知识产权等相关部门联动制定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支持政策。在政府采购、财税、国家重大工程采购、科技人才等政策中对专利密集型产品给予专项扶持;在城市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专利资助、快速审查通道、政府采购优质专利服务资源等方面给予专利密集型产品重点支持。引导优质政策、资金、服务等资源合力支持专利密集型产品的高价值专利布局保护与市场竞争。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