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堂搬入企业,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原标题: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开展研究生“移动课堂北京行”实践教学活动——将课堂搬入企业 促产教深度融合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核心竞争力。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成为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后备军,为我国推进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与此同时,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长。改革原有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管理人才,已成为各大高校提高知识产权人才输出质量的必然选择。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导各省市“深化产教融合理念,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探索契合建设创新型国家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下称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以“产教融合”思想为指引,探索知识产权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致力于将学生从理论教学带入实践场景,优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模式。
产教融合 移动课堂搭桥梁
2018年12月16日至22日,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组织研究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移动课堂北京行”实践教学活动,这是继2017年“移动课堂深圳行”之后的又一次“入企”实践。
在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苏平及部分老师的带领下,2017级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2018级MBA知识产权与科技管理方向研究生共20余人组成“移动课堂北京行”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法学院、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IPRdaily、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等12家知识产权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知名高校与标杆型创新企业。
“长期扎根在学校的我们,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走出去就不知道自己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这次调研活动给我的震撼特别大,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回去之后会重新制定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2017级知识产权管理硕士研究生陈婷说。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此次北京之行不仅极大地开阔了视野,通过零距离接触一线知识产权运营实践,也亲身感受到各个领域的知识产管理发展态势,了解到最前沿的知识产权行业现状,真正实现了从理论走向实践,大家均获益良多。
在调研过程中,受访单位高度认可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对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索,并纷纷表示愿意大力支持重庆知识产权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的‘移动课堂’是一次非常不错的教学创新工作,打通了高校理论教育和企事业单位实践中的断层,为知识产权教育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未来知识产权事业需要的是一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铺路。”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法务部知识产权高级总监黄晶表示。
“‘移动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复合性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为教学目的,以理论融合实践、课堂搬到企业为教学形式,构建了‘高校+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苏平表示,“移动课堂”打破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人才培养 创新模式百花放
近年来,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做了诸多尝试,不仅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重庆)基地和“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研究院,探索出“校企合作嵌入式教学法、委托订单式培养、法律+理工科双学位模式人才培养、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人才培养新路径,还聘请数十名来自政府、知名企业、知识产权实务界、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或校外研究生合作导师,定期开展专利代理师考前培训、知识产权校企对接工程培训与外贸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等实务培训班。
“本着立足地方、面向行业、依托企业的原则,优化单一的理论授课教学模式,丰富学生实战训练的经历,才能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更多契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契合“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教学方法,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让学生从理论教学步入实践场景,对提升学生的实务技能、培养复合性应用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地方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企业对高素质、高技术、高能力的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有迫切需求,我们学院将继续深入开展校企对接工程,优化复合性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苏平如是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