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加快向创新型经济发展
——塞上江南收获知识产权硕果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白天,巨大烟囱冒出的水蒸气将整个园区缭绕;夜晚,彻夜不熄的灯光让园区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挖煤、卖煤到发展煤化工产业,很难想象,短短15年,在宁东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出现了这样一座现代化的能源化工基地。如今,园区最闪亮的“明星”是神华宁夏煤业集团(下称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而介绍它的关键词总离不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由“傻、大、粗”到“高、精、贵”,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知识产权如影随形。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6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从农业到工业再到高新技术产业,伴随着地方经济逐步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知识产权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股新的力量。
事实上,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的意义不仅是彻底解决了煤气化装置运行上的设计缺陷,更实现了煤气化关键设备及阀门的国产化。而为该项目配套阀门的正是宁夏企业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吴忠仪表)。“为神华宁煤进行配套的阀门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吴忠仪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吴忠仪表的前身吴忠仪表厂始建于1959年,几乎与自治区同龄。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吴忠仪表提交专利申请300余件,开发了60余种智能控制阀新产品,在我国1000万吨/年大炼油、西气东输等重大装备的国产化中发挥出民族工业的重要作用。
“从使用外国技术,到引进技术再创新,吴忠仪表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目前常规控制阀技术已达到国际同等水平,并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吴忠仪表的创新发展之路是宁夏工业从“人有我无”发展到“人有我精”的一个缩影。
共享集团提交836件专利申请、宁夏大学309件、中色东方集团172件、宝塔石化集团申请142件、神华宁夏煤业集团108件……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企业创新和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升,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
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的846件增长到2017年的2561件,增长202.7%,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率和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申请的比例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列。宁夏高价值专利比例的逐渐增长,对推动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向企业聚集,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宁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自主创新技术含金量的时机下产生的必然结果。
宁夏五宝之首的中宁枸杞,从500年前就有在中宁种植的历史。而30年前,在中宁县种植枸杞的农民怎么也不会想到,一颗小小的枸杞竟然能发展成年产值数十亿级的庞大产业。将中宁枸杞卖到全世界,依托的是“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价值。在如今的中宁,农产品枸杞经过品牌建设和产品研发,生产枸杞果酒、枸杞汁、枸杞芽茶、枸杞胶丸、枸杞花蜜、枸杞糖肽等7大类4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年产量达3万余吨,并远销海外,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中宁企业一方面进行技术革新,不断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另一方面以品牌开发产品,以品牌开拓市场,全面提升中宁枸杞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不仅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种枸杞、通过电商卖枸杞,还推动中宁枸杞加工由低、散、少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宁枸杞完成了从头到脚的“改头换面”。
据了解,目前,中宁县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干果年产量达4.82万吨,产业综合年产值达32亿元,农民人均来自枸杞产业的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6%,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如今,枸杞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在其中,“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带给中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品牌价值难以估量。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被端上G20会议、厦门金砖会议餐桌上的“盐池滩羊”,革命老区的“西吉马铃薯”和“西吉芹菜”走向全国……在今天的宁夏,一批像“中宁枸杞”这样的传统优质资源,借知识产权迎风而起,成为了极具宁夏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经济的增长极。
从巍巍贺兰到六盘之巅,从黄河两岸到塞北大漠,60载发展,“塞上江南”宁夏处处充满生机活力。60年来,宁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其中,知识产权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未来,伴随着宁夏经济逐步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知识产权必将发挥更大效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