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用自主创新铸就强国重器
蓝天碧海旁,整齐地坐落着一个个“圆胖墩”。它们是核电机组,散发着磅礴的硬核力量,正是这些“强国重器”,推动我国核工业发展走向新纪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核工业发展,我国核工业建设各项事业加速向前。福建漳州核电2号机组第2台蒸汽发生器吊装成功、海南昌江核电3号机组非能动堆腔注水箱模块二吊装成功、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220kV辅助电源倒送电工作圆满完成……近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喜报连连。
回望中国核工业六十余年发展之路,从筚路蓝缕到星光璀璨,从10万、30万、60万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几代核电人不畏艰险、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转变和跨越,用自主创新跻身世界核工业强国之列。
自主创新铸就“国家重器”
自主创新是我国核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华龙一号”作为中国完全自主设计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已形成完整知识产权和自主标准体系,它的成功让中国核电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的垄断,在世界核电舞台挺起中国脊梁,成为靓丽的“国家名片”。
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首堆前后耗时68.7个月,形成700余件国内专利,设备国产化率达88%。从此,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2022年3月25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2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作为核电基地,安全性是重中之重。设计之初,“华龙一号”就采用了国际最高安全标准,采用多样化安全手段,强化核电厂纵深防御。同时,基于成熟的工程实践与装备制造业体系,华龙一号独创性地采用“177堆芯布置”和“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创新了核岛与安全壳设计,有效规避了各类核事故的发生,在安全性上完全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
“华龙一号”的成功,为我国核电技术“走出去”搭建了桥梁。2021年5月21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K2机组投入商运,K3机组也将于2022年投入商业运行。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台机组投运后,可以支撑起巴基斯坦近1/3的电力缺口,为巴基斯坦2030年清洁能源使用占比达到60%的目标贡献力量。除巴基斯坦外,我国还与阿根廷等“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核电项目合作关系。
目前,海内外多台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的在运在建核电机组运行安全质量全面受控,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各国对“华龙一号”的信心。“ ‘华龙一号’巴基斯坦卡拉奇项目是中巴友谊的使者,是中巴合作的桥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表示。
“双龙齐飞”造就震撼景象
在中核集团海南核电基地,我们看到了“双龙齐飞,三堆共建”的震撼景象——“华龙一号”海南核电3、4号机组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与之同期建设的还有被誉为“玲珑身形,巨大能量”的我国另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玲龙一号”。
相比核电站几十乃至上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来说,“玲龙一号”具有小型化设计、模块化部署、非能动安全、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安全性高,地面积小、建造周期短、部署灵活,可在靠近城市和用户的地方建造,在供电的同时还能满足海水淡化、工业供热等多种用途,适用场景更加丰富。
2016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玲龙一号”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小型堆。2021年7月13日,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正式开工,是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技术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玲龙一号’小型堆将带动我国核能相关产业群高水平发展,形成又一重要堆型品牌,对于开拓国际小型堆市场、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玲龙一号”项目施工现场,记者体会到施工环境的艰苦,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施工现场最高气温可达40℃,为保证项目在58个月的工期内建成,现场有700多名施工人员工作,关键路径24小时保班。据了解,“玲龙一号”发电功率为12.5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能满足52.6万户家庭生活所需。
节能高效助力“双碳”目标
当前,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任务,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是我国的重大能源战略。在风、光、水、核清洁能源中,核电是可大规模替代煤电的基荷能源。核能作为清洁、低碳、可靠、高效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和社会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数据显示,“华龙一号”单机组每年发电近1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与同等规模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造林3万公顷。
“福清核电年发电能力达5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的二分之一,相当于福建省全社会用电量的四分之一,相当于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00余万吨、二氧化硫13万吨、植树造林3.5亿棵。”中核集团福清核电有关负责人介绍。
核电基地带动产业升级
“华龙一号”发展至今,不仅在电力供应上发挥重要作用,还惠及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助力核电基地周边乡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同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力量。
“昌江拥有一段特殊而又辉煌的海岛工业文明历史,曾经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靠山吃山’发展矿石采掘加工和水泥建材等产业,为海南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资源终有枯竭之时,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明坦言,近两年,随着海南核电基地在昌江落地,昌江依托核电清洁能源基地优势,开始打造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探索一条符合海南自贸港产业定位的清晰转型路径,实现从“黑灰”产业向“绿色”发展的“脱胎换骨”式的转型。截至2021年底,产业园区实现营收124亿元。据海南核电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孙云根估算,到2035年,产业园规模将达1000亿元。
一个产业基地的正常运行,需要大量产业工人。在海南核电,记者见到了在这里工作的附近村民,交谈中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令人动容。
“以前家里开个小卖铺,但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却攒不下多少钱。自从村附近建立了核电基地以后,人多了,小卖铺的买卖越来越好,家里的生活状况改善很大。不仅这样,核电基地还为像我一样的家庭主妇提供了就业机会,上下班时间固定,而且有班车接送,待遇福利有保障,节假日能休息,有时间照顾小孩了,每逢寒暑假还可以把孩子带来基地,感觉特别幸福和开心。”在海南核电基地洗衣房工作的苏成妹激动地说。像苏成妹一样在海南核电工作的村民不在少数,成为“产业工人”更让他们发自心底的骄傲。
核能之光照亮最美黎乡
从海南核电基地驱车1个小时,就到达了海南核电定点扶贫乡村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乙洞村。就地理位置而言,乙洞村没有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等优势,是海南地区扶贫困难较大的村落之一。
村委会下辖三个自然村(乙洞村、致牧村、保由村),总计420户1940人。据统计,全村享受低保39户93人,特困供养9户10人,残疾人81人,18名高龄老人。截至2020年底,已如期完成全村建档立卡户164户748人脱贫。截至2022年5月,共计纳入监测12户40人。
海南核电驻村第一书记李宜君介绍,海南核电在推进乙洞村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累计投入600余万元,为村民发放芒果种苗、文昌鸡苗;整治人居环境,修建活动广场、抽蓄水塔、垃圾池、排污沟盖板,维修长年失修的路灯,还在村里做起了电商,为农产品打开销路。“整个村的风貌、人居环境的治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宜君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