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知识产权“擦”亮国家名片
字号:
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杀手锏”,如何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已成为当前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那么中国中车如何捍卫中国高铁这张名片?《中国企业报》记者日前走进中国中车,就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进行采访。
假冒专利案件年增三成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48916件,同比增长36.5%,其中,专利纠纷案件首次突破2万件,达到20859件,同比增长42.8%。假冒专利案件28057件,同比增长32.1%。
从2015年8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都提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助力自主创新、加快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打造优质品牌,并做强做优做大。
事实上,许多央企近年来都通过结构调整和重组,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背后就包含了产品的性能、质量、发展速度、创新、拼搏和敢于担当精神等多种成分,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这是中国创造,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就在6月,中国高铁家族又添新成员“复兴号”。“复兴号”最大的亮点就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的成功,离不开中国中车的知识产权团队。在研发过程中,中国中车知识产权部门在全球范围内做了大量的专利研发和申请,对可能出现侵犯他人专利权的风险进行规避设计,从而确保了“复兴号”的完美登场。
纯正的中国人高铁
记者了解到,中国中车的部分技术和产品是技术的引进,之后再通过自主创新相结合之路,这往往对知识产权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个过程中,内容非常庞大、复杂,而且比较艰苦,要对数万多件专利进行分析,需要专业化的判断,正是由于中国中车知识产权人员严格的清道夫精神和守门员精神,我们才有底气说,‘复兴号’高铁是纯正中国人的高铁。”中国中车科技管理部知识产权处副处长王乾告诉记者,“中国中车知识产权工作的宗旨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利用知识产权的技术信息促进科技创新,保障市场开拓的安全和自由。”
为支撑公司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中车加大了国外专利申请的力度,中车国外专利申请要占到专利申请总量的10%。
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车已在沿线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蒙古、泰国、波兰、立陶宛等30多个国家,累计申请专利100多件。
截至2017年6月20日,中国中车累计申请专利3204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808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6400件。累计授权专利21598件,目前有效专利17309件。
知识产权“擦”亮国家名片
“在过去,专利申请都是知识产权人员催着研发人员提报,研发者常常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非常不利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王乾告诉记者,“但是现在,这个问题随着中国中车管理制度的完善、专利奖励体系的建立得到解决,现在的研发人员从过去‘被’申报到现在主动申报、积极申报,中国中车尊重知识产权的文化已经在研发领域逐渐形成和成熟。”
2016年,中车下达的专利申请计划是3000件,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专利申请仍然实际超额30%完成。王乾表示,“中国中车专利管理制度将成为接下来打造的重点工作。” 中国中车将持续关注知识产权领域,主要围绕产品专利顶层设计、研发一体化,以及对专利管理制度的持续完善。
在研发一体化领域,中国中车在重大项目构成上要求只是产权管理人员全程参与,跟进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的技术难点和技术兴趣点,通过专利检索和分析,帮助研发人员了解当前行业内所存在的主要技术和技术趋势,规避侵权风险,提高研发质量。让知识产权成为研发人员的“盾牌”,对外保护科研成果,对内避免科研侵权。
人才是构建中国中车知识产权的灵魂,目前中国中车的88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中,大部分都具有双专业背景。王乾告诉记者,“未来,中国中车将更加关注人才的引进,以此确保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实施,以知识产权点亮中车精神,‘擦’亮国家名片。”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