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知产速递 > 综合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我国光伏企业借助“一带一路”机遇加快“走出去” 装机容量跃居全球首位

日期:2017-05-1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赵建国 浏览量:
字号:
  “凭借我们的专利实力和‘一带一路’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的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去年已投产,今年4月底,我们投资2亿美元的泰国工厂也开业了。”说起企业的快速扩张,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下称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正如天合光能一样,我国光伏企业纷纷借助“一带一路”良好机遇加快“走出去”:中天科技在印度建厂,特变电工、中兴能源在巴基斯坦建设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项目,保利协鑫在印度和泰国均投资了光伏项目。近年来,尽管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但我国光伏产业异军突起。截至2016年底,我国光伏企业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均居全球第一,已摆脱了5年前的“寒潮”,迎来了明媚春光。

  知识产权筑基

  “前几年有的企业简单模仿导致产能落后,是光伏产业陷入困境的根源。汲取这一教训之后,我们高度重视创新和知识产权,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过亿元,切实提升了产品竞争力。”英利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英利集团)董事长王向东表示,近年来,全球的光伏产业产能过剩,进入优胜劣汰的调整期,许多技术优势不明显的光伏企业被迫减产,但英利集团却在逆势中迅速崛起。“关注前沿技术,聚焦核心专利,注重海外布局,抢占国际市场,是我们的专利战略为我们铺就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阳光之路。”王向东介绍,英利集团从创立至今,一直重视实施企业专利战略,设立了光伏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着眼于光伏产品的设计、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应用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推进光伏产品在技术创新上实现新突破。目前,英利集团已经拥有专利2500余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30余件。在此基础上,近年来,英利集团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便利,打通出海通道,先后两次扩产,具备了1000兆瓦的年生产能力,专利产品跻身欧洲和美洲市场,技术水平和盈利能力均居业界前列。

  无独有偶,积累知识产权优势,借助“一带一路”便利,积极“走出去”的光伏企业正不断增多。“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2016年我们的非硅光伏材料成本同比降低33.98%,拉晶和切片成本也大幅下降,率先在全球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光伏电池初始衰减问题,从而使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大提升,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欢迎。”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对此颇为自豪。“在‘一带一路’新机遇面前,我们带着技术、资本走向东南亚,目前,在马来西亚的生产基地已建成投产,光伏电池年产能1.5吉瓦,组件1.3吉瓦,年产值4.5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光伏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值最大的企业之一。”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介绍,拥有优质的硅锭,硅片,电池片及高效单多晶光伏组件等专利产品,海外市场效益连年向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也是我们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光伏新产品潜力巨大的市场,只要用心开拓,前景一定广阔。”高纪凡对此始终信心满满。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实践表明,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底气,‘一带一路’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大利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光伏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渠道。”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表示。 

  创新春光无限

  作为新兴产业,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这十几年,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可谓惊心动魄。21世纪初,国内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只占全球11%,为日本当时产量的1/4左右。其中,多晶硅产量80吨,95%以上需要进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专利的缺乏。在国内光伏产业兴起之初,产量也曾一度快速提升,但专利数量的增长却没有同步。特别是一些光伏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浪淘沙中由于产品落后导致自生自灭,为整个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从主管部门到企业,都对这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业投入了更多的关注。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要积极参与光伏行业国际标准制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体系海外推广;培育形成一批技术研发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的光伏电池制造企业;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做优做强。该《意见》的出台,为处于低潮期的光伏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此后,在我国政府及主管部门的《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文件中,都对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产业作出了部署,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其作为对外推广的新兴产业之一。

  由此,我国光伏产业迎来新的“春季”。不少光伏企业纷纷抓住机遇,在自主知识产权上有所突破,专利数量快速增长,企业实力加速提升,英利集团、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光伏企业进入了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行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产业发展“排头兵”的作用。据统计,2016年,国内有39家光伏企业上市公司实现利润较大幅度增长,其中11家利润增幅超过100%。2016年中国光伏产品月平均出口额11.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2016年我国多晶硅产量19.4万吨,同比增长17.6%;硅片产量超63吉瓦,同比增长31%以上;电池片产量超49吉瓦,同比增长19.5%以上;组件产量约53吉瓦,同比增长15.7%以上,呈现出蓬勃发展新态势。

  “事实表明,具备知识产权能力和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是光伏产业快速增长的基础。在国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我国光伏产业不仅要善于利用‘一带一路’的良好机遇主动‘走出去’,更要高度重视海内外知识产权布局,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实力,加快光伏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以实力和成绩赢得未来。”李顺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