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影视等版权转化热,我国正着力打造版权授权体系
——IP授权正恰逢其时
“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5354家博物馆,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文物衍生开发具有雄厚的基础。”“2018年我国电影票房规模突破609亿元人民币,电影市场在多元化、票房收入、口碑上呈现正比态势,趋于成熟,影视IP授权开发受到业界高度关注,并有望成为电影市场的下一个高速增长点。”“过去的20年里,我国纸质图书总印刷数量增长29.8%,销售额增长413.72%。在融媒体和版权联动趋势下,传统图书正在通过授权开发开拓出更多的生产模式与使用场景。”
10月20日至22日,“2019中国·北京国际版权授权大会”在京举行。期间,上述数据在各个主题论坛上被多次引用,释放着一个鲜明的信号:IP(本文尤指能够产生版权价值的文化产品和资源)授权正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焦点。结合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基础,IP授权凭借其创造性、创新性、感染力、聚合力等特性,走进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产品、品牌在IP授权衍生开发和融合发展中受益。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IP授权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根据国际授权协会业(Licensing International)发布的《2019年全球授权业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授权商品零售额增长至2803亿美元,其中以我国为代表的第五大消费市场产业规模逐年提升,销售额达到95亿美元,涨幅达6.7%,但与欧美、日本等授权产业几近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尚存在很大差距。
多位与会嘉宾指出,国内IP授权运营困难的症结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国内文化产业市场授权开发意识启蒙较晚,重视度与市场前瞻性不足。例如国内电影市场衍生开发产业自2015年才开始起步,如今票房规模已突破600亿元人民币,但授权业务收入尚不足总收入的10%;而作为国内影视企业普遍对标对象的迪士尼,电影票房收入仅占其总收入的17%,与国内影视市场的业务权重恰恰相反。另一方面,国内IP授权开发缺乏系统化的专业运作,相关支撑产业未配备齐全,IP难以充分释放其价值。以博物馆文创开发为例,仅凭博物馆一己之力的开发模式并不可取,需要专业设计团队、运营团队以及资本服务机构的多方合力,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博物馆仍缺乏这些方面的资源,文创开发尚处于单一阶段。
那么,IP授权如何最大化发挥其价值?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在此次主题分论坛“网络版权授权与保护论坛”上指出,技术冲击下,版权制度的演变难以惯性、平稳地发展下去,版权视野需要加倍放大,保护制度也需要一个比较大的调整。同时,市场在关注版权作品权利人权益的同时,也该认真考虑受众的权利是什么。受众拥有避开海量筛选工作、享受高品质作品的权利,这就要求内容生产者进一步充分挖掘版权的价值。
与此同时,在全行业间搭建市场化、国际化对接平台,推进版权成果高效流转也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版权局积极推进版权运用和价值转化,着力打造全国版权展会授权体系。该体系紧密融合国家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版权工作层级,以国家版权局主办的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为龙头,以多个地方版权博览会、交易会、授权展为身翼,希望实现整合资源、彰显特点、相互补充和共谋发展。如今,版权展会正成为集中展示版权成果、活跃版权交易、促进版权转化的重要机制和平台。
“要进一步深化版权创作、保护与运用,在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相关机制、措施,拓宽版权授权视野,包容各方主体,涵养全域活水。”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表示。(李扬芳)
博物馆:创新产品吸引用户
一群生活在博物馆里的猫,会与文物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携手观复博物馆制作的原创儿童剧《观复猫之“喵”》在京举行新剧发布会。该剧以观复博物馆的“镇馆之宠”——“观复猫”为原型,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讲述了这群“有文化的猫”的故事。该剧将于11月在首都图书馆剧场上演。
除儿童剧之外,观复博物馆以“观复猫”为主题,已衍生开发几十种图书以及大量的节目、动画片以及各式周边产品等。“博物馆IP授权在所有IP授权中占比很大,既有现成题材,也有创新题材。观复博物馆的“观复猫”就是一个创新的IP。”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表示,对于博物馆藏品,要不断进行创新开发,而不是简单地拿来应用。如今,观复博物馆注册了一系列商标,正在打造自己的品牌。
2016年5月,《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下发,国内各大博物馆都在探索自己的文创产品开发之路。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全国涌现出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明星博物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通过‘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的开展、示范基地的建设,逐渐培育形成‘文物+旅游’‘文物+教育’‘文物+创意’等新型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白国庆介绍。
如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追求产品外在的风格与内涵,在IP授权领域不断涌现出文博艺术IP授权的精彩案例。但与国际上一些博物馆IP授权比较成熟的模式和完善的体系相比,国内博物馆仍处于IP授权的起步阶段。白国庆表示,在国内,博物馆授权面临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如何规范被授权商家的行为。有一些企业主动找到博物馆寻求合作,但因不了解企业情况,博物馆有很多顾虑。此外,博物馆文创同质化问题也为消费者所诟病,市场上常见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一般为将文物图案简单嫁接到手机壳、书签、等物品之上,手法单一。对于这些问题,白国庆认为,通过博物馆IP授权与转化,可以拓宽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产品线,扩大消费者选择的范围,博物馆也可以迅速开拓市场,获授权企业也可以借助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迅速实现产品的更新。
“博物馆IP授权需要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拿来应用,文物与旅游、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融合需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马未都表示,观复博物馆对孩子们开放的IP授权主要与书籍相关,比如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推出了大量关于“观复猫”的图书,希望与更多门类的商品进行合作。他同时表示,希望能借助这类授权大会,与外界展开更多的合作,并能获得版权保护方面的支持,帮他们免除后顾之忧。
博物馆IP合作与授权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发经营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产业链尚未完全打通,还有待业界共同解决。大会上,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与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就包括博物馆授权在内的版权开发展开广泛合作。(本报记者 窦新颖)
影视剧:整合资源创造价值
今年以来,《流浪地球》开创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崭新篇章;在斩获超49亿元票房之后,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踏上了冲击奥斯卡小金人之旅;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用7个故事记录7个历史瞬间的《我和我的祖国》领衔“史上最强国庆档”……这些体现了影片类型创新和制作水准方面有所突破的电影,在作品类型、票房收入和口碑方面得到业界认同。
与此同时,电影工业化成为业界探讨的焦点话题,从产业链整合到支撑环节标准化建设,从内容开发到衍生品授权布局,影视产业上下游都在积极探索我国电影工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其中,受到品牌意识的提升以及新一代观众消费需求的强力驱动,影视衍生品开发愈发成为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事实上,与欧美、日本等衍生品市场几近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影视IP授权尚处初期阶段。2015年,影视衍生品开发开始在国内兴起,同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横空出世被视为开启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元年”,在观众的强烈期待与呼吁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制片方打造了一系列官方衍生品,生产规模达3亿元级,这给影视市场释放了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2016年,国内掀起了影视衍生品开发的第一波高潮,许多影视公司开始组建专业的衍生品运营团队,不少影院、影城中还出现了衍生品直营店。但好景不长,从2017年开始,这类直营店的亏损缺口逐渐扩大,开始大批量闭店,许多从事影视衍生品开发的企业也开始缩减或关闭该类业务,衍生品市场遭遇运营难题。
中影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海荣分析,国内影视衍生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着4个问题:一是国内影视产业尚未将衍生开发纳入到整体运营框架中。好莱坞的电影出品方和制片方,在剧本创作阶段就会将衍生拓展考虑进来,并一直贯穿于制片、发行、宣传等各个环节,衍生开发与电影制作同步开展;而在国内,往往是电影即将上映或上映之后,衍生开发才被提上日程。二是国内对于IP产品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还有待养成,大量的品牌商还没有认识到影视IP的赋能效用,不愿为IP买单。三是国内影视产业衍生品授权开发体系并未建立起来,支撑环节多有短板,缺乏影视衍生品设计开发与销售运营的专业团队,生产的衍生品甚至会被受众诟病仓促、敷衍等。在好莱坞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会有一个专门负责设计整理衍生产品素材的团队,能够直接与发行团队、宣传团队等进行随时对接;而国内目前并没有这样的团队,影视衍生品运营团队兼任沟通设计工作,难以做到术业有专攻。四是影视作品的版权保护与授权体系的建设仍有待完善。
值得欣慰的是,近两年来国内影视衍生品市场已然意识到要注重布局,开始进入产品模式的整合调整期,集成产业优势资源,注重发挥品牌效应,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开发运营高品质影视娱乐消费品,同时,不断研发推进衍生产业发展。
“今年中影营销在对《流浪地球》的衍生开发中实现了一些产品形态的新突破,产品品类逾100种,生产规模可达8亿元,且在持续扩大。”朱海荣表示,国内影视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影视IP的授权与开发正在进入体系化的新阶段,必将成为中国影视业的下一个高速增长点。
- Ed Sheeran在《自言自语》歌曲的版权上诉中胜诉
- 国家版权局公布第一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 《银翼杀手2049》制片人就人工智能图像起诉特斯拉和华纳兄弟
- 英国:版权与人工智能的对峙将在数月内结束
- 陕西首家民间文艺版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