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协定》与保护外观设计创新
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与中小企业”。世界知识产权日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契机,促使我们能够关注“在当前势情下知识产权如何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尽快复苏,如何使企业清楚怎样利用知识产权促进其业务增长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要与大家探讨的题目是:《海牙协定》与保护外观设计创新
2018年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申长雨局长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专利法修正案草案(“一审稿”)的说明。说明提到:为适应我国加入关于外观设计保护的《海牙协定》需要,草案将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由现行专利法规定的十年延长至十五年(新修订专利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
我国要加入的《海牙协定》是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管理的《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1999年日内瓦文本)。按照日内瓦文本规定,缔约方必须提供的最短保护期为15年。缔约方加入日内瓦文本时,必须向WIPO总干事通知其法律所规定的最长保护期。因此,延长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至15年将为我国加入《海牙协定》克服唯一存在的法律障碍。
我国为什么要加入《海牙协定》?
作为工业产权的一种,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灵活性在帮助中小企业建立更强大、更有竞争力和更有韧性的企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家知道,外观设计权可适用于范围广泛的创新,从医疗仪器到手表、珠宝等奢侈品;从家庭用具和电器到交通工具和建筑结构;从纺织品到休闲品;从计算机到智能手机用户界面等等。好的外观设计可以使消费者、企业和环境多方受益。根据2020年2月《麦肯锡季刊》的一篇文章,“擅长外观设计的公司,其收入和股东回报的增长速度几乎是业界同行的两倍”。
应该看到,全球的外观设计申请量近十多年呈现了持续两位数的增长,这表明了外观设计对经济的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观设计的经济价值和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愈加明显(见图1)。与此同步,近十多年来,中国的外观设计申请量一直保持全球增长最快,尤其近几年,每年来自中国的外观设计申请均超过了全球申请量的50%(见图2)。工业品外观设计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提供着重要的支撑,并成为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武器(比如联想、小米、美的、格力、以及众多的江浙和广东的中小企业)。
图1. 2005-2019 全球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趋势
Source: WIPO IP Indicator 2020
图2. 2019年排名前十主管局受理的申请中包含的设计数
2019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受理了全球总数的52.3%的外观设计申请(所含设计的数量)
Source: WIPO Statistics Database, February 2021
国际和国内在外观设计领域表现出来的这种趋势,促使包括中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加大保护外观设计的力度。越来越多的国家为适应外观设计国际保护的需要,纷纷延长了外观设计的保护期限,并成为《海牙协定 》的新成员。自2014年起,韩国、美国、日本、土库曼斯坦、朝鲜、柬埔寨、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比荷卢三国、圣马力诺、伯利兹、越南、以色列、墨西哥、苏里南和白俄罗斯(共19个国家)相继成为1999年文本成员[1]。我国修订专利法,为加入《海牙协定》延长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至15年的考虑正是积极顺应了这一国内外大趋势。
什么是海牙协定?《海牙协定》作为一项条约,为缔约方的设计人和持有人提供了一套简单、经济的国际注册程序,外观设计申请人只需向WIPO国际局提出一次国际注册,便可在所有缔约方寻求工业品外观设计的保护。于寻求跨境保护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申请人而言,《海牙协定》的主要好处是扩大了申请人的选择范围,使其能够在缔约方简捷、经济、一次性地获得其工业品外观设计在多个缔约方国家的保护。
在未缔结《海牙协定》的国家,申请人或其他想在海外取得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的企业不得不在希望取得保护的国家分别提交申请(称为“巴黎公约途径”),其中涉及多国法律、多种语言和缴纳多种货币。在办理相关事务时,需要在提交外观注册申请前,就聘用所在国家的专利律师或代理人。这一程序可能相当繁琐且费用昂贵, 因为除缴纳官费用外, 一般还需要支付律师费和翻译费。
相比之下,《海牙协定》缔约方的国民、居民或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少的手续,在所有缔约方获得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通过《海牙协定》,用一种语言(英语、法语或西班牙语),提交一份国际申请,用一种货币(瑞郎)支付一套费用,即可在所有缔约方取得同等的保护。因此,在海牙体系之下,一个国际申请就取代了全部原本必须向不同国家主管局递交的一系列申请。在这一过程中,申请人只需与WIPO国际局打交道,只有在该外观设计申请在指定缔约国被驳回时,才需要聘请外国代理人。此外,海牙体系允许一件申请最多包含100项不同的外观设计,只要这些外观设计属于国际分类(洛迦诺分类)的同一大类。
《海牙协定》除了使申请人更易于获取权利外,还给国际注册人带来了额外的好处,即注册人可以对这些国际注册实施集中化管理。如国际注册的续展和任何变更登记(如所有权变更或地址变更),只需一份请求,均可通过国际局执行的一个简单程序即可发生效力。
海牙体系也很节省费用
WIPO国际局2017年提供的一个例子:一件申请有五件外观设计,每个设计包含四个视图,想在欧盟以及挪威、瑞士、突尼斯、土耳其,和乌克兰寻求保护。通过巴黎公约途径,分别向每个国家或地区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申请费相当于3,471瑞郎。而采用海牙途径,以电子申请方式向WIPO国际局提出国际申请,申请费仅为1,758瑞郎。不算通过巴黎公约途径可能需要的代理费和其他相关服务费,仅申请费一项,采用海牙途径就可节省近50%。
中国申请人如何使用海牙体系?
根据《海牙协定》,申请人只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即可通过海牙体系提交国际申请:
a)为缔约方的国民,或
b)在缔约方领土内有居所,或
c)在缔约方有真实和有效工商营业所,或
d)在缔约方有就经常居所 。
由此可见,虽然中国目前还不是《海牙协定》成员国,但并不妨碍在《海牙协定》缔约方拥有合法商业机构的中国企业使用海牙体系,即只要该企业在《海牙协定》缔约方(比如美国、日本、欧盟等)拥有合法商业机构,它就有资格通过海牙体系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海牙体系的上述“资格”对在《海牙协定》缔约方拥有商业机构的中国企业十分有利,实现多国申请如同中国就是《海牙协定》成员一样。目前,越来越多在《海牙协定》缔约方拥有商业机构的中国企业,例如联想、小米、纳恩博、中信戴卡、华为、中兴、美的、格力、北京新能源汽车等公司都在通过上述方式积极利用海牙体系在海外寻求外观设计申请和保护。
根据WIPO海牙部门的统计,2019年,来自中国用户的海牙申请和申请中包含的设计数双双排名全球第九(其他进入前十的9个国家均是海牙成员国)。今年2月,WIPO发布了2020年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成果。在全球海牙申请十大申请国中,中国唯一不是海牙体系的成员,但来自中国的数量增长22.7%,排名继续保持全球第九。中国的小米以516项外观设计注册申请,位居全球第五,成为中国首家跻身全球前五的企业。中国的表现以及小米等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工业品外观设计和海牙体系在助力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和参与国际竞争方面发挥着独特和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海牙协定》势在必行,正当其时!
结语
2020年1月22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介绍,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的相关工作。中方有关部门已经启动了加入海牙协定的国内相关法律手续,争取尽早完成相关准备工作。中国是全世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最大的国家,相信加入《海牙协定》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创意、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目前,海牙体系拥有75个缔约方(包括欧盟和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涵盖92个国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欧盟理事会最终批准外观设计保护方案
- 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种类判断的理论与实务
- 透明材料对外观设计侵权判断的影响
- 外观设计专利司法保护问题
- 外观设计近似判断中对授权设计区别于现有设计的设计特征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