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数据
-
人工智能创作中数据获取与利用的著作权风险及化解路径
内容提要:数据获取与利用贯穿人工智能创作全过程。基于表达性使用的特点,人工智能创作使用数据作品面临著作权侵权风险,且难以适用合理使用规则。基于传统许可模式难以满足数据规模化利用的现实考量以及促进文化艺术繁荣的公共政策考量、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考量、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国家战略考量并借鉴域外立法,建议在立法上增设“人工智能创作”合理使用类型。此种合理使用类型的适用主体应当涵盖所有为人工智能创作
发布时间:2023.09.04 -
全国首例以“伪装普通平台商家”方式非法获取数据的不正当竞争案件民事一审判决书
、奇珍异宝公司立即停止针对“京准通”平台数据产品及内容的不正当竞争行为;2.判令鱼数公司、久点共创公司、奇珍异宝公司连带赔偿京东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支出共计人民币500万元;3.判令鱼数公司、久点共创公司、奇珍异宝公司在《人民法院报》《中国知识产权报》上刊登澄清声明,以消除其侵权行为给京东公司造成的不良影响;4.判令鱼数公司、久点共创公司、奇珍异宝公司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事实与理由:京东公司成立
发布时间:2023.10.23 -
爬取腾讯新闻数据构成不正当竞争案民事一审判决书
)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一、判令被告立即停止涉案不正当竞争行为,即非法获取、存储、编辑和使用原告数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删除已经存储的上述数据;二、判令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450万元;三、判令被告在“**”网站(www.**.cn)、APP、电脑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及头条号、抖音号、《法制日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连续三十日发表声明,以消除影响;四、判令被告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
发布时间:2023.09.11 -
商业数据权益保护模式中的“实质性替代”探析
摘要: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背景下,“实质性替代”要件由著作权的框架扩展至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框架。随着数据类不正当竞争纠纷的增加,“实质性替代”作为商业数据类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要件的必要性问题再次被提出。适用“实质性替代”要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商业数据权益采用事后保护模式。然而,事后的数据权益保护模式,是否有利于规制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问题,也存在争议。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背景下
发布时间:2023.11.14 -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知识产权合法性问题探讨
我国目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还处在初级阶段,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当给科技创新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对于产品在研发阶段的数据合法性要求,应当根据数据类型和基本伦理要求,采取开放包容的规范原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第七条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开展预训练、优化训练等训练数据处理活动,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和基础模型;不得侵害
发布时间:2023.08.31 -
简单搬运公开数据构成不正当竞争民事二审判决书
发布时间:2024.02.01 -
导航电子地图“拥堵延时指数”数据权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一审判赔1250万
6月28日上午,涉导航电子地图“拥堵延时指数”数据权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朝阳法院一审认定被告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该公司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某软件有限公司各项损失共计1250万元。 、 二原告是某电子地图的运营者。该公司依托电子地图收集的电子地图数据、用户出行数据和实时交通信息等原始数据,通过特定算法并经分析处理
发布时间:2024.07.01 -
微信管家非法获取隐私数据涉嫌不正当竞争被判赔1000万
据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最新消息,该法院近期公布了一系列关于数据权益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判例,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起涉及“微信管家”软件商业化营销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件。此案核心在于一款名为联络易的微信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被查明能够非法获取微信用户的隐私数据,进而实现诸如“个性化称呼群发消息”及“多微信号集中管理”等商业功能。 法院经过审理,明确指出了该软件开发商存在显著的侵权恶意,且通过侵权行为
发布时间:2024.09.29 -
大数据背景下育种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
内容提要 以特定种质资源改进与创新所形成的育种创新成果,具有与特定植物材料难以分离、具备繁殖能力且与特定名称相对应等特点,从而在国家种业监管链条中形成大量与育种创新成果有关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是证明育种创新成果权利及归属、认定侵权行为成立与否、确定损害赔偿数额的重要证据。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对上述数据信息进行针对性和关联性分析利用成为可能。考虑到相关数据应用与创新保护的紧密关联性,种业
发布时间:2024.12.06 -
浅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审查过程中“实验数据”的非必要性
(作者:姜小薇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弁言小序】 审查指南中归纳了五种说明书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情形,其中,第(5)种是: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案,但未给出实验证据,而该方案又必须依赖实验结果加以证实才能成立。医药、化学领域的技术效果可预测性不高,往往需要用实验数据加以确认,继而在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审查过程中,申请文件是否“给出实验证据”会成为关注重点。本文将围绕
发布时间: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