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作品
-
“功能性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吗?
编者按 对瑜伽、武术、体操动作进行独创性汇编,能否构成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本文作者认为,由于这些动作主要是为了实现健身、防身等功能,具有实用性,因而不构成作品,不能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这些“功能性作品”的衍生品若具有独创性,仍可获得著作权法保护,希望这一观点能对该类纠纷的解决提供思路。 瑜伽能构成作品吗?武术能构成作品吗?广播体操能构成作品吗?对于这样的问题,人们往往需要思索再三,也很难给出
发布时间:2015.12.23 -
摄影作品权属证据的司法认定
作者:蒋强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 权属证据是著作权案件的起点,也是当事人交锋的常见争点。关于权属证据的审查判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地方法院的指导意见均涉及不多。近年来,随着技术、行业和经营模式的发展,权属证据也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新问题。笔者有意按作品类别逐一分析,求教于大家,本期谈谈摄影作品。 一、数码照片的作者推定 如果数码照片已经发表,可以采用署名推定的方法证明作者身份。加注
发布时间:2016.06.22 -
实用艺术作品可版权性的理论逻辑
摘要:实用艺术作品的可版权性是版权法中的难题之一。实用艺术作品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具有与普通美术作品不同的特性。实用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成分和实用性、功能性成分应当是可分离的,而且只有当这种艺术成分能够独立分离出来时,才能获得版权保护。扎根于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可分离性成为实用艺术作品版权保护的一个基本原则。我国的可分离标准应当是:物理上不可分离、观念上可分离。对于观念上的可分离性判断,应当站在
发布时间:2014.07.24 -
对著作权法中的“模型作品”的探讨
一个将实物按比例制成另一物品的过程如何体现独创性呢? “模型作品”是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第(七)项明文列出的一种法定作品类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第(十三)项对“模型作品”的定义是:“为展示、试验或者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模型作品”的定义,“模型作品”必须根据有“形状和结构”的“物体”制成,此“物体”显然是指具有
发布时间:2016.08.11 -
摄影作品权属证据的司法认定
作者:蒋强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 权属证据是著作权案件的起点,也是当事人交锋的常见争点。关于权属证据的审查判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地方法院的指导意见均涉及不多。近年来,随着技术、行业和经营模式的发展,权属证据也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新问题。笔者有意按作品类别逐一分析,求教于大家,本期谈谈摄影作品。 一、数码照片的作者推定 如果数码照片已经发表,可以采用署名推定的方法证明作者身份。加注
发布时间:2016.06.22 -
“功能性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吗?
编者按 对瑜伽、武术、体操动作进行独创性汇编,能否构成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本文作者认为,由于这些动作主要是为了实现健身、防身等功能,具有实用性,因而不构成作品,不能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这些“功能性作品”的衍生品若具有独创性,仍可获得著作权法保护,希望这一观点能对该类纠纷的解决提供思路。 瑜伽能构成作品吗?武术能构成作品吗?广播体操能构成作品吗?对于这样的问题,人们往往需要思索再三,也很难给出
发布时间:2015.12.23 -
影视产业发展亟待消除版权"潜规则"
阅读提示 在影视剧制作过程当中,由于受到资金、体制和市场发行等因素的影响,影视作品的署名权背后隐藏着某些“潜规则”。近年来,由影视署名权引发的法律纠纷增多,已给产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近日,30余名京城影视制作者和知识产权法官进行对话交流,一同探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发展的新路。 “当前,我国影视产业遭遇的版权困扰已经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中国文联作为人民团体,有责任维护知识产权,促进作品的创作
发布时间:2008.07.30 -
对新闻作品侵权行为敢于说“不”
收费标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配套法律不完善,新闻维权成本高、难度较大。受限于目前立案制度及侵权单位的分散性,采取维权诉讼,从立案到执行整个过程仍困难重重。 因为上述问题,传统新闻媒体在近几年中陷入了举步维艰的窘境。首先,对新闻单位而言,新闻资源、新闻作品等是各新闻单位的核心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新闻被大量侵权已影响到新闻单位的发展生存。其次,侵权严重影响到新闻传播安全,由于缺乏正式授权的有效规范,各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12.28 -
斯威迪著作权纠纷案再审民事判决书
审理终结。 再审申请人称 黄卫忠申请再审请求:撤销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事实和理由:斯威迪公司所指的视觉中国网站上曾发布的显示发布时间2009年3月24日、与黄卫忠作品相似的图案,没有任何人署名,经律师致函,已被删除。而其代理律师林亮在(2015)杭余知初字第210号黄卫忠与杭州宏丰家居城黄鸿卫浴商行、浙江长兴亿安贝电器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中当庭承认,斯威迪公司提供的浙江迪安司法鉴定
发布时间:2018.09.30 -
对“作品”一词内涵外延及其适用方法的法逻辑诠释
张继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讲座教授 近来,一些侵犯著作权的案例引发了法律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广泛热议,引申出对“作品”概念的构成要件及相关法律条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深层次思考。笔者从事法律逻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认为这是认识法律逻辑学之重要作用的一个活脱脱的生动案例,故不揣浅陋,希望就“作品”概念的逻辑特征及法律适用方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并向知识产权法领域的
发布时间: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