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s/52/h5/_files/images/guojiban.png)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假冒商标
-
去年北京工商办理商标违法案件2303件——同比增27%
3月15日,记者从北京市工商局获悉,近年来北京市工商局不断加大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2017年共办理商标违法案件2303件,同比增长27%;罚没款6435.34万元,同比增长92%;移送司法机关12件,同比增长9%,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6个。 北京市工商局表示,近日接到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举报,称北京有多家糕点店侵犯其“鲍师傅”注册商标专用权,请求予以查处。3月
发布时间:2018.03.16 -
论假冒注册商标罪中 “基本无差别”商标的认定
内容提要:假冒注册商标罪中“基本无差别”商标的含义,可以从定性与定量两个层面予以把握。由于理论界和司法实务对“基本无差别”商标的参照对象、判断基准、判断方法及其关系问题理解不一致,致使“基本无差别”商标的认定并不统一。基于此,“基本无差别”商标的认定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参照对象适用核准注册范围说;以“一般公众的认识”为判断基准,并将其限缩为“相关消费者”的“一般注意力”;依据不同类型商标
发布时间:2022.04.14 -
冒牌蚕丝被高价贩售 侵犯商标权主犯领刑四年
寒冬季节,羽绒、蚕丝被畅销,但鱼龙混杂。一些假冒名牌的蚕丝被成本只有五六十块,贴上名牌标签后,身价陡增,居然能卖出一千多元。2015年初,通州警方查扣一批假冒“波司登”品牌的蚕丝被,案值高达上千万元。1月18日,通州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宣判,主犯浦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四十五万元。 2014年10月下旬,苏州常熟警方接到报案,反映有部分生产加工点,在未取得商标使用授权的情况下
发布时间:2016.02.04 -
销售假冒飞天茅台酒,被判处拘役六个月!
2月19日上午9:40,贵阳中院以远程开庭方式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谯某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一案。因处疫情防控期间,参加庭审的被告人谯某某在贵阳市第二看守所,审判长及一名审判员、公诉人在贵阳中院法庭,主审法官(承办人因近期从湖北等病例超过100例疫区返回,目前正在居家隔离。)在自己家中。被告人谯某某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不持异议,并当庭自愿认罪。法官当庭宣判,被告人谯某某犯销售假冒
发布时间:2020.02.21 -
最高院种业知产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十)| 赛某某假冒注册商标案
赛某某假冒注册商标案 一审: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豫01刑初102号 【简要案情】 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被告人赛某某雇佣齐某某(另案处理)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非法从事种子生产、销售。赛某某从甘肃等地购买玉米种子,并在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况下,安排齐某某等人用赛某某所购不同品牌的玉米种子包装袋分装后,分别销往河南、山东、安徽、湖北等地。2019年2月25日
发布时间:2021.09.08 -
最高检:2016年共逮捕涉知识产权犯罪2251件、3797人
。其中,批捕假冒注册商标罪1037件1911人,起诉1684件3259人;批捕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873件1330人,起诉1486件2470人;批捕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167件264人,起诉294件556人;批捕侵犯著作权罪66件97人,起诉182件307人;批捕侵犯商业秘密罪22件36人,起诉25件57人。 “检察机关虽依法查办了一批涉知识产权犯罪大要案,有效维护了市场经济
发布时间:2017.01.25 -
2017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
范知识产权风险、普及知识产权文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数字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更应加强源代码保护,防止被窃取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高等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普及知识产权教育、预防对知识产权的侵犯、甚至犯罪。 6.涂某某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 案情简介: 涂某某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系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在对上海市酒类专卖局移送线索开展深入细致侦查工作中发现,抽调精干精力组成专案
发布时间:2018.05.04 -
浅析“以假卖假”“知假买假”案件中,侵犯注册商标犯罪的罪名认定
商标代表着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信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商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注册商标的数量激增。国家对注册商标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在刑事法律政策上,《刑法》设置专条对严重侵犯注册商标的犯罪予以惩处,《刑法》第三章第七节之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215条(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最高司法机关陆续制定了
发布时间:2021.06.21 -
制售假冒“得物”防伪扣被判刑
“‘90后’夫妻假造30万个防伪扣被判有期徒刑3年。”近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的一起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相关话题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热搜和抖音热榜。 在这起案件中,一对“90后”夫妻通过制售假冒的“得物”防伪扣非法牟利,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日前分别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二人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对违法所得予以追缴,相关犯罪工具予以没收。上诉期
发布时间: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