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
作者:熊琦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在新闻和视觉艺术领域参与创作活动的现象虽然在如今已成常态,但如何认定由此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及其权利归属,在法律上却并未形成统一意见。作为非自然人和法人的人工智能首次成为内容来源后,如果将该内容认定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必将冲击传统著作权的客体认定标准和权利归属原则,引发权利变动和侵权认定规则的全面混乱。作为激励“理性人”创作
发布时间:2017.12.13 -
人机融合智能:人工智能3.0
李平:宁波诺丁汉大学 李达三:首席教授,美国 创新领导力中心大华区研究总监 杨政银:宁波诺丁汉大学博士生 人类在自以为是自己独有特征的主观智能领域创造了自己在客观领域的对手,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或AI)。不管未来人工智能如何演变,人类将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发生革命性改变,而未来社会组织的架构也将成为一幅全新的景象。我们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客观智能)与人类智能
发布时间:2020.02.06 -
印度专利局考虑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处理日常工作
毫无疑问,人类与其他物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所拥有的智慧。而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类的智慧文明又有了全新的发展,这不再仅仅是每代人智慧的不断积累,同时也是人类将自身智慧赋予到机器上的过程。而这就是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强大力量。这种人工智能不仅能够以每秒千兆字节的速度来完成数据计算工作,同时那些可以应用人工智能的机器的表现也远远要好于普通人工的模式。 例如,当人们需要开展数据批量处理的时候,由于这种
发布时间:2018.10.17 -
搜狗人工智能专利布局分析
随着“姚小松”“新小萌”“康晓辉”等AI合成主播不断走红,人们越来越期待揭开这些形象人物背后的技术面纱。据了解,这类AI合成主播通过语音合成平台便可以定制出多情绪、多语种、个性化的语音。智能语音播报具有信息准确、数据翔实、播报及时、省时省力等优势,由数据库自动生成,如新闻播报、天气预报、路况信息、广告配音等。其实,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人工智能是研究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
发布时间:2019.03.22 -
加强我国人工智能国防应用的研究与思考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据预测,到2030 年,人工智能将推动全球GDP增长14%,对全球经济贡献高达13 万亿美元,足以比肩 19世纪的蒸汽机、20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等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为了维持在全球的军事核心和霸主地位,世界军事强国
发布时间:2019.04.22 -
浅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何为人工智能?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1】 近年来,人们日常工作不断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如百度公司的“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研发计划;京东和顺丰快递试点无人机送货;其中更多的出现在文学创作领域
发布时间:2019.07.18 -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价值及竞争力报告》发布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引领未来的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其对科技、产业和社会变革方面的影响和发展的巨大潜力也越来越受到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业界的认同。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超过520.9亿美元,相较于2018年同比增长32%;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超过76.7亿美元,相较于2018年同比增长约29.6
发布时间:2019.12.30 -
谁是人工智能“作品”的作者?
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之后,人类正在进入第四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此次工业革命中所缔造的“人工智能”,正在替代人类自身而成为一种新的“劳动力”。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开始进入人类的各类智力领域,在国际象棋、扑克比赛,智力竞赛,基金操盘等方面都成绩显赫。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一样成为人类的革命性技术,有研究表明,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
发布时间:2019.07.22 -
浅析AI专利的发明人资格
不久前,两件欧洲专利申请在业界引发了能否赋予AI(人工智能)发明人资格的激烈讨论。随着AI的广泛应用,机器是否能够作为发明创造的发明人,给当前的专利法律制度带来了巨大挑战。 申请人Stephen L. Thaler分别于2018年10月和11月向英国知识产权局(UKIPO)提交两件名为“食品容器” 和“用于吸引增强注意力的装置和方法”的专利申请,同时基于欧洲专利公约(EPC)第75(1)(b)条
发布时间:2020.03.02 -
USPTO:人工智能系统不能成为发明人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在一项重要裁决(并非最终结论)中指出,人工智能系统不能成为专利的发明人。该裁决与欧洲专利局和英国知识产权局的裁决类似。USPTO在2020年4月27日发布的一份裁决中指出,人工智能系统不能被列为美国专利的发明人(DABUS裁决)。DABUS裁决指出,根据现有专利法,“发明人”只能是“自然人”。 通常情况下,USPTO对专利申诉案的裁决不会引起广泛关注,但该局对第16
发布时间: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