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技术秘密
-
如何判断主张保护的技术信息是否构成技术秘密
作者:佘朝阳 刘小艳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要 旨 在技术秘密纠纷案件中,原告起诉首先需证明其主张保护的技术信息符合法定的商业秘密中的技术秘密构成要件,其次需证明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侵害技术秘密。原告应从主张保护的技术信息是否属于技术信息、该技术信息是否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备实用性、被采取了保密措施等方面予以证明。即便主张保护的技术信息能认定为技术秘密,认定技术秘密侵权仍需考虑
发布时间:2017.11.17 -
我国技术市场交易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据全国技术市场统计,2017年,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36.7586万项,成交金额为1.3424万亿元,同比增长14.71%和17.68%。全国技术市场交易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势头。 按知识产权类型统计,涉及各类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15.3040万项,成交额为5550.67亿元,同比增长9.78%,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41.35%。技术秘密合同8.0258万项,成交额为2991.27亿元,同比增长
发布时间:2018.02.24 -
四川金象诉华鲁恒升侵犯“三聚氰胺”技术秘密再索赔6亿
5月9日,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涉诉公告,称其被四川金象公司起诉侵犯三聚氰胺生产技术的技术秘密,两起诉讼总计索赔6亿余元。目前该案已由四川高院受理,尚未开庭。 在今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22年知识产权法庭典型案例中,华鲁恒升等四公司因侵权四川金象等两公司的专利和技术秘密,已被最高法判赔2.18亿元。最高法表示,这是目前人民法院针对同一工程项目判赔额最高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发布时间:2023.05.10 -
吉利诉威马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二审判决书
发布时间:2024.06.17 -
“电商小程序”源代码技术秘密侵权案二审判决书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45号3幢。 上诉人深圳花儿绽放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儿绽放公司)因与上诉人浙江盘兴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兴公司)、上诉人浙江盘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石公司)侵害技术秘密纠纷一案,不服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1年6月9日作出的(2019)粤03民初451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21年11月29日立案后,依法组成
发布时间:2024.10.11 -
百度前高管疑似窃取商业秘密自立门户
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期间,总体负责百度及其关联公司所属的自动驾驶事业部的各项业务发展和人才管理,与其业务合作伙伴及客户有大量直接和间接的接触,并拥有直接管理百度从事自动驾驶研发和商业化团队的职权。其完全知悉和掌握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商业秘密(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 百度还表示,其和王劲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竞业限制义务、不招揽百度员工义务及保密义务。2017年3月31日王劲离职,百度一直按时并足额
发布时间:2017.12.22 -
江苏南通宣判一起侵犯技术秘密纠纷案
企业无端遭遇低价竞争 员工窃取机密另起炉灶 技术图纸不翼而飞、同类产品抢夺市场……江苏华宇印涂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经历的一系列变故,经查实,原是“内鬼作乱”。近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对这起侵犯技术秘密纠纷进行了公开宣判,法院判令被告南通新宇印铁烘房制造有限公司、曹某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华宇公司经济损失共计44.3548万元。据了解,该案系江苏省包装行业首例侵犯技术秘密纠纷。 大牌企业遭遇低价
发布时间:2012.04.08 -
上海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与钱某某、上海某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侵害技术秘密纠纷二审判决书
编辑按:2025年3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案例:合理分配举证责任认定技术秘密的“秘密性” 创新停止侵权方式判令非上市公众公司发布公告。该案在秘密性认定上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最终改判认定被诉侵权人侵害涉案技术秘密,判令各侵权行为人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并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时,该案判决在非上市公众公司停止侵权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判后侵权行为人主动履行了相关
发布时间:2025.03.05 -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认定技术秘密的“秘密性” 创新停止侵权方式判令非上市公众公司发布公告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对上诉人优某公司与被上诉人钱某、某新材料公司、某涂料公司、刘某侵害技术秘密纠纷一案作出终审判决。该案在秘密性认定上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最终改判认定被诉侵权人侵害涉案技术秘密,判令各侵权行为人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并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时,该案判决在非上市公众公司停止侵权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判后侵权行为人主动履行了相关义务,为这场历时五年的技术秘密
发布时间:2025.03.05 -
员工离职引发的专利权属问题探析
本职工作过程中,利用原告提供的技术、信息、资金、设备等条件,实际发明了涉案系列专利,据此判决:确认涉案发明专利的实际发明人为史志怀、杨瑞嘉、周干,确认杨东不是该专利的实际发明人;涉案发明专利的专利权归原告所有。 典型意义 1.因技术研发人员离职造成的企业技术秘密及研发成果流失,给创新主体带来的伤害极大,不仅使其各种研发投入成本失去经济回报的可能,还会影响企业科研创新的热情。且被告企业成立后,直接将
发布时间: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