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商业秘密
-
什么是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通常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发布时间:2023.12.04 -
如何举证证明相关信息已为公众所知悉?
被告辩称原告主张的商业秘密已为公众所知悉的,可以举证证明存在以下事实: (1)该信息在所属领域属于一般常识或者行业惯例的; (2)该信息仅涉及产品的尺寸、结构、材料、部件的简单组合等内容,所属领域的相关人员通过观察上市产品即可直接获得的; (3)该信息已经在公开出版物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开披露的,包括文献资料、宣传材料、网页等; (4)该信息已通过公开的报告会、展览等方式公开的; (5)所属领域的
发布时间:2023.12.13 -
如何举证证明原告主张的商业秘密不符合法定条件?
被告辩称原告主张的商业秘密不符合商业秘密法定条件的,可以举证证明存在以下事实: (1)相关信息在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时已为公众所知悉; (2)原告未采取相应保密措施; (3)相关信息不具有商业价值; (4)相关信息不符合商业秘密法定条件的其他情形。
发布时间:2023.12.13 -
商业秘密法定条件举证责任如何转移?
在原告对所主张的商业秘密采取保密措施提供初步证据,且合理表明商业秘密被侵犯的情况下举证责任发生转移,由被告就原告所主张的商业秘密不符合商业秘密法定条件承担举证责任。
发布时间:2023.12.13 -
商业秘密的合法性审查及其法律规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三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即商业秘密的法定构成要件为秘密性、商业价值性和保密性,其中并没有合法性要求。这并不意味着无须对商业秘密进行合法性审查。合法性审查应是所有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具有违法属性的民事权益应当进行相应的法律
发布时间:2023.08.31 -
商业秘密权利主体的认定规则重构
摘 要 由于商业秘密立法发展迟缓,司法实践多类推知识产权制度填补法律漏洞,但其类推适用基础存在争议,商业秘密权利主体认定即为著例,立法对此未作规定,主流观点类比知识产权制度采创造者说,少数观点基于商业秘密的反不正当竞争定位采控制者说,数字环境下二者对立已不可调和,争议核心在于对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的属性差异认知不同。理论上,与知识产权在全社会产生权利归属、利益排他的法律效果不同,商业秘密系基于对
发布时间:2023.12.11 -
商业秘密的市场价值及侵权赔偿责任确定依据
裁判要旨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即已构成对商业秘密的侵害,即使未实施披露及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亦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获取、披露与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造成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并不相同,确定损害赔偿时需区分考虑行为的类型及后果,如非法获取商业秘密后,进而实施披露或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导致损害后果进一步扩大,则其赔偿责任亦相应提高。 商业秘密的市场价值与商业秘密侵权赔偿责任存在正相关性,但
发布时间:2023.10.13 -
无法明确和提供商业秘密内容、载体的后果?
原告应当在一审法庭辩论结束前明确所主张商业秘密的具体内容。仅能明确部分的,法院对该明确的部分进行审理。 原告在第二审程序中另行主张其在一审中未明确的商业秘密具体内容的,二审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就与该商业秘密具体内容有关的诉讼请求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原告可以另行起诉。双方当事人均同意由二审法院一并审理的,二审法院可以一并裁判。
发布时间:2023.12.04 -
江苏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发布《办理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指引》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江苏省公安厅 办理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的指引 为加强商业秘密刑事司法保护,统一办案标准,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水平,形成工作合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就办理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相关问题形成本指引。 一、办理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的总体要求 一是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坚持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
发布时间:2024.01.08 -
根据最新判例浅析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审判思路
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五周年之际发布的十大影响力案件中,有四件涉及商业秘密, 其中“蜜胺”发明专利及技术秘密侵权案,依法判令侵权方赔偿2.18亿元,在执行中促成和解,权利人最终获偿6.58亿元,刷新国内知识产权案件纪录;“橡胶防老剂”技术秘密侵权案,判赔2.02亿元,创技术秘密侵权判赔新高。通过这些案件,足以看出商业秘密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并维持其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和重要性。 但在司法
发布时间: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