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商业秘密
-
最高法就审理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涉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纠纷三个司法文件征求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司法解释、司法政策质量,根据工作安排,最高人民法院就《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关于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征求意见稿)》《关于审理涉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社会各界人士于2020年7月27日前,通过信件(包括中国邮政EMS)或者电子邮件方式提出修改意见。 信件请寄
发布时间:2020.06.10 -
崔国斌:公开数据集合法律保护的客体要件
是否采取技术措施等因素。通过上述三项客体要件,特殊产权立法能够与现有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和著作权法有效衔接,并与美国式的热点新闻规则和欧盟式的数据保护模式相区别,实现不同的立法目的,有效平衡数据收集者、竞争者和公众的利益。 引 言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大规模数据集合作为一种资源的重要性被提到全新的高度,与之相关的产权保护问题也成为法学界的关注热点。现有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发布时间:2022.05.09 -
被告人周德隆等侵犯商业秘密案
[提要] 本案是我院审结的首起运用刑事法律保护商业秘密的一审案件,主要涉及商业秘密权利人自己将商业秘密中的部分信息内容向国家申请专利被授予后,是否影响对商业秘密的认定等问题。作者在评析中提出了以“相对秘密性”作为评判是否符合“不为公众所知悉”标准的观点,供参考。 [合议庭] 时军(审判长、承办法官) 吴欣 逢淑琴 [案情] 公诉机关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被告人周德隆,原系上海亚恒网面
发布时间:2009.12.15 -
被告人魏成刚、李迪准侵犯商业秘密上诉案
【提 要】本案是一起侵犯商业秘密上诉案件。作者提出,针对技术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应当综合考虑技术要素的组合及整体是否体现权利人的独创性劳动。对于商业秘密保密性的判断,必须考虑权利人主观上的保密意图和客观上所采取的保密措施。界定被害方的损失,必须综合考虑与商业秘密产生和应用相关的各种直接因素,以侵权人的获利认定具有现实合理性。 【案 情】 魏成刚、李迪准曾任上海舍福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发布时间:2009.12.15 -
被告单位鸿绪公司、被告人林毅、董伟德侵犯商业秘密案
[提要] 本案系2004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以来,我院判决的首例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在本案例中,作者就如何计算侵犯商业秘密的经济损失及如何认定“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供参考。 [合议庭] 薛振(审判长) 吴登楼 杨庆堂(承办法官) [案情] 公诉机关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被告单位上海鸿绪
发布时间:2009.12.15 -
聚焦反法修订草案中的三个亮点
、节目栏目的名称、标识等,究竟是否可以同样受到保护,现行法并未明确。而此次草案则将上述商业标识予以规制,在定义范围和法律适用上更为准确。 亮点二:“商业秘密”定义更为科学 草案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相比现行反法,草案将“商业秘密”的定义从原来的“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
发布时间:2017.02.24 -
上海化工研究院诉陈伟元等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先刑后民"程序中界定商业秘密的若干法律问题
【提 要】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因职工跳槽引发的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通过“先刑后民”程序,本案认定15N技术属于原告的商业秘密,五名被告共同侵犯原告的商业秘密,连带赔偿原告包括合理费用在内的经济损失人民币230万元。本案对于保护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震慑商业秘密侵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合议庭】陆卫民(审判长) 芮文彪(承办法官) 王辰阳 【案 情】 原告上海化工研究院 被告
发布时间:2009.12.15 -
被告人周德隆等侵犯商业秘密案
[提要] 本案是我院审结的首起运用刑事法律保护商业秘密的一审案件,主要涉及商业秘密权利人自己将商业秘密中的部分信息内容向国家申请专利被授予后,是否影响对商业秘密的认定等问题。作者在评析中提出了以“相对秘密性”作为评判是否符合“不为公众所知悉”标准的观点,供参考。 [合议庭] 时军(审判长、承办法官) 吴欣 逢淑琴 [案情] 公诉机关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被告人周德隆,原系上海亚恒网面
发布时间:2009.12.15 -
被告单位鸿绪公司、被告人林毅、董伟德侵犯商业秘密案
[提要] 本案系2004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以来,我院判决的首例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在本案例中,作者就如何计算侵犯商业秘密的经济损失及如何认定“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供参考。 [合议庭] 薛振(审判长) 吴登楼 杨庆堂(承办法官) [案情] 公诉机关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被告单位上海鸿绪
发布时间:2009.12.15 -
聚焦反法修订草案中的三个亮点
、节目栏目的名称、标识等,究竟是否可以同样受到保护,现行法并未明确。而此次草案则将上述商业标识予以规制,在定义范围和法律适用上更为准确。 亮点二:“商业秘密”定义更为科学 草案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相比现行反法,草案将“商业秘密”的定义从原来的“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
发布时间:20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