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据日本《读卖新闻》6月7日报道,根据去年5月通过的《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日本政府对“不公开专利”的共计25个技术领域以及电力、铁路等基础设施企业的指定标准作出了规定。不易被雷达发现的隐形性能和5倍于音速以上的超高音速飞行技术被列入不公开专利的对象范围。
报道称,根据现行制度,专利原则上在申请1年半后会被公开。但《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规定,如果经过国家审查,将其指定为保全对象,就不予公开。
上述制度方案指出,作为“有可能产生损害国家及国民安全事态的重大发明”,应将安全上极度敏感的发明指定为保全对象。方案具体列举了使飞机具有隐形性能的“伪装、隐蔽技术”和“与武器相关的无人机、自动控制技术”等15个领域。
据报道,对于可用于超高音速飞行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等10个领域,考虑到对民营产业的影响,仅在出于防卫目的或受国家委托发明的情况下进行指定保全。
另外,政府为了防止网络攻击,对在引进重要设备时需由国家进行事前审查的14个行业的基础设施企业,也具体规定了指定标准。
比如,在电力方面,每个发电设备的电力输出需在50万千瓦以上;铁道方面,客运业务在1000公里以上;银行方面,存款余额需在10万亿日元以上或自动取款机拥有量在1万台以上;保险方面,合同件数要在2000万件以上等。
报道称,政府将向6月中旬召开的经济安全法相关专家会议提出上述制度方案。通过公开征集意见等程序后,力争在明年春天开始加以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政策与美国相关政策联系紧密。近年来,美国在出口政策、投资限制、技术和交易限制等方面打压中国,而日本紧随美国,其“经济安全保障”政策处处透露出对华“竞争、防范和牵制”的意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