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随着供暖季的日渐临近,一年当中空气污染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段即将到来。虽然自2013年我国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空气治理是系统的工程,需要持续的努力。
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产业积极响应并加大投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技术市场。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下称创蓝清洁空气联盟)主任解洪兴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初步预算,清洁空气技术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燃煤污染防治、工业源VOCs污染防治、室内空气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移动源污染防治),到2030年中国将会迎来超过20万亿的市场。在清洁空气市场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推动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竞争力?培育高价值专利是业界正在探索的路径之一。
创新涌动 质量堪忧
随着近年政府对环保问题关注和投入持续加大,在市场的推动下,与空气污染治理相关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燃煤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科技创新层出不穷。
环境技术相关专利数量大幅提升是这些创新成果的直观反映。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2008-2017年全球环境技术专利热度分析报告》显示,受积极环境政策驱动,我国环境技术专利布局热度空前,中国环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据了这10年全球环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的44.08%,领先排名第二的日本30多个百分点。2016年之后,中国环境专利申请数量超过全球的60%,在大气污染防治的细分领域,甚至超过了90%。
虽然环保领域创新涌动,但创新成果的专利质量却不容乐观。解洪兴指出,我国环境技术专利虽然申请数量多、增长速度快,但核心专利少、国外布局少。大气污染防治相关专利申请在环境专利申请占比为35%,但核心专利只有5%左右。另外,我国是欧美日主要发达国家布局环境领域专利的重点区域之一。欧日美的环境专利都会在国际市场进行系统布局,比如德国专利权人的环境专利只有8%在本国布局,其余都是国际布局。而中国专利权人的环境专利有96%仅在国内布局,在国外布局还很欠缺,环境技术输出尚处于起步阶段。
创蓝清洁空气联盟评作为一家推进清洁空气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非营利社团,曾在研究项目中评估了22个国家的300多项清洁技术。解洪兴从中发现,我国环境领域专利在质量上与国外相关专利相比,不管是权利要求的数量上,还是专利布局的系统性上都有明显差距。我国大部分环保企业还不能有效运用专利制度,系统保护创新,提升企业价值,开展商业竞争。
以环保监测领域为例,在环保政策严格要求以及环保督察工作的不断推进下,我国环境监测市场持续升温,2018年国内环境监测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30.92%,远高于2018年环保行业4.57%的增幅。但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实验室大型分析仪器不论质谱、光谱还是色谱几乎都是国外进口设备,很难发现有国产仪器的踪影。室外检测仪(便携式/固定),国产仪器占据一定的地位,但部分企业的分析主机依旧需要从国外进口。
培育专利 提升价值
面对创新质量问题,不少业内人士对症下药,都开出了“培育高价值专利”的药方。对于有价值的核心技术,国内企业应加强在国外主要市场的专利申请;国内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和 高校/研究所设立专门知识产权部门,培养专业化人才,建立专利数据库,找准研发方向,跟踪本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做好专利保护和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工作。
自2017年起,创蓝清洁空气联盟启动清洁技术高价值专利孵化工作,以促进产业优质高速发展为目标,依托产业资源并引入国内外知识产权专家,迈出了培育高价值专利的第一步。
解洪兴介绍,联盟在监测和大数据、新能源车和智能出行、储能技术、环境新材料、生物能源等高速发展的清洁技术领域,一方面注重意识提升,提升相关方对于专利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了解和对专利质量的重视,另一方面,进行高价值专利培育,联盟将优选在清洁技术领域的科技领先企业开展试点,组织专业的知识产权团队与之合作,并且依照企业的发展阶段、竞争状况以及所属的行业特征,将专利的挖掘和布局工作与企业的商业战略以及研发等工作紧密结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利布局,帮助企业培育高价值的专利和专利组合。
此外,创蓝清洁空气联盟通过创蓝技术全球征集评选活动,已与全球20多个国家100多个清洁技术领域的专业伙伴建立合作。联盟将依托已形成的国际合作基础,一方面推动国际小型科技公司进入中国,另一方面推动中国的先进绿色科技走出去,支持全球的清洁技术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