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医药专利为患者送福音

发布时间:2019-05-05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字号: +-
563

原标题:2018年全国医院公开专利量近2.5万件,同比增长34.59%——医药专利为患者送福音

“专利护士”葛志红是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一名护士长,也是一位拥有317件实用新型专利和1件发明专利的发明人。葛志红的发明故事虽然在护理群体中不具有普遍性,但却是全国医疗机构技术创新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期,医创星和智慧芽共同推出的《2018年全国医院公开专利数量Top100及年度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医院公开专利数量(2018年公开的新申请量+以前年份的专利授权量)为2.4382万件,同比增长34.59%,比2017年的增长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

专利数量增长显著

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医院专利申请较前几年有显著提升。医院拥有的专利中,小型医疗器械占据多数,其次是核酸类、抗肿瘤药相关专利。

“医学创新不仅是各大医疗机构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评估医院发展后劲的重要指标。” 南京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专利转化与培训平台主任、医创星首席专家陆培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专利数量与质量能反映出医院整体的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先前国内医疗机构重论文,轻实用,重科研课题的申报而忽略研究过程管理和临床实际运用前景,实际产出率不高。如今政策引导、行业正向激励等原因都让越来越多的医疗从业者加入医疗创新队伍,带来了医院专利数量的显著提升。

从占比最多的专利类型来看,陆培华分析,小型医疗器械具有临床常用、成本较小、工作原理简单等特点,医务人员易于结合工作实践,对日常使用的医疗产品进行改进创新。此外,我国十分重视创新药的研究,核酸类、抗肿瘤药相关专利就是从大量的创新研究与实验中产生的。

医药专利造福患者

具有转化前景的高质量专利,投入到临床运用中,能够拯救生命,降低医疗成本,真正推动医学和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二尖瓣反流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老年人是高发群体。该病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但药物不能从根本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恢复期长,老年群体对于手术治疗不一定能耐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团队研发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一种瓣膜夹合器”,具备微创植入、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预期效果良好等优点。这一专利在临床中得以应用,给二尖瓣反流患者带来福音。

葛志红在27年的职业生涯中发明了300余件不同的专利技术,却有着相同的初衷:“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用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来提高患者满意度。”谈起第一个专利,葛志红回忆到,当时病人的眼液都是装在一个治疗盘里,没有垂直放置,也没有避光处理,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光解反应,影响疗效。葛志红设计出了一种“密闭式眼科专用治疗盘”,不仅能够避光、冷藏,还能够为眼药水提供无菌密闭的空间,这项设计沿用至今。此外,她设计的“外控精准闭锁式输液调节装置”可以精准调节输液滴速,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精密过滤注射器”实现了使用注射器抽吸药物完成精密过滤流程,确保了患者用药安全,填补了技术空白。

成果转化探索有方

医院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孵化基地,如何促进成果转化,让专利技术真正造福患者是医院普遍面临的问题。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各医院正积极探索通过政策引导、平台建设、人员配置、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不少医院建立了专业化的专利转化平台,成立了成果转化团队,搭建起医院、企业、专利发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让医务工作人员安心从事医疗科研工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9年设立专门的成果管理科,保障医学专利工作有序进行,并建立了一体化科研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推动独创性高、市场契合度好的成果实现转化,大大提升医学专利转化率。截至2019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计转化专利53件,签约总金额超过5000万人民币。

此外,医院通过制定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建立奖励机制,提高研发人员的奖励比例,强化医疗工作者的专利转化意识,激发其专利转化的主动性。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科研部负责人唐爱发介绍,截至目前已有7件专利成功转让,获得经济效益,所获收益的80%奖励给发明人以鼓励科研创新。其中,一件肿瘤放疗增敏药品的专利作为国家一类发明新药成功转让。同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职务发明专利成功转化后,将所获收益的80%作为对项目组研发人员和知识产权相关管理人员的奖励。(本报实习记者 李思靓)

相关链接:北医三院:鼓励研发促进转化

“医院是科技活动最活跃的场所之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下称北医三院)副院长宋纯理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临床实践是医疗工作者创新动力源泉,创新形式覆盖患者诊断、治疗、康复的全过程。作为北京大学的附属医院,北医三院的医生不仅是一名医生,也是科研工作者、老师,肩负着医疗、科研、教育的责任。

“医护人员通过科研创新并将成果转化为治疗疾病的新药、新器械、指南、规范,将会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宋纯理表示,近年来北医三院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通过打基础、建制度,努力打通科技成果到落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北医三院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上升,目前拥有339件专利,主要集中在运动医学、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领域。近5年来,北医三院成功转让17件专利,转让金额达2960万元,转让成果包括器械、耗材、软件等多个类型。

2018年北医三院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制定并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绩效考核等相关政策制度,搭建转化平台,积极加强医生群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技能培训,促进多学科融合创新。

北医三院去年举办了第一届科技创新转化大赛,吸引了医生、护士、职能处室工作人员的广泛参与。大赛共征集了92个项目,来自临床科室、护理部门和职能部门等22个部门,参赛项目包括试剂、器械、软件。经过初评、复评、决赛路演展示,专业评委提问打分,大众评委投票等环节,肿瘤放疗科、骨科、消化科、护理部、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等科室获得了奖项。宋纯理表示,这类活动有助于激发医疗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鼓励更多医务人员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

此外,北医三院还举办了“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系列讲座”“创新能力转化培训班”等活动。培训将知识产权工作与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知识产权基础知识普及和专业能力培养双管齐下。内容涉及知识产权基本知识、专利申请程序、转化流程、医学领域专利挖掘等。授课老师主要是科研处、转化办工作人员以及代理公司的专利代理师。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将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金额,作为学科建设的考核指标。“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升科研实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造福患者。”宋纯理表示,北医三院将继续高度重视专利工作,推行科研绩效考核制度改革,优化考核方案,通过绩效考核激发活力。同时,做好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对接,探索医院科研成果的社会化转化。

华西医院:多措并举盘活专利

为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多年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称华西医院)组建专业化转移转化机构和团队、制定配套政策制度、搭建全产业链转化医学平台、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经过十余年的技术转移服务工作实践,逐步构建起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华西模式”。如今,“华西模式”已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改革试点方案之一在全国范围推广,成为全国大学和医疗机构的典范。

据了解,近年来华西医院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大幅增加。华西医院成果转化部部长袁淑兰介绍,华西医院的专利主要集中在药品和医疗器械。在麻醉新药领域,华西医院拥有的化合物新药发明专利占全国的30%以上。在抗肿瘤药物基因治疗技术方面,华西医院共转让了120项创新药物产品,最近一年成立了18家公司,吸引了30亿元的投资,带动200亿元的投入。在医疗器械领域,华西医院共提交3D打印技术相关专利申请12件,已成功完成“3D打印金属生物型假体置换保肢手术”100余例。

2018年华西医院相继出台了专利及成果转化相关管理制度,包括《专利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方案》《横向课题科技合同管理办法》,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了专利管理与服务、专利成果转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相关政策出台后,2018医院新签科技合同1100份,其中,知识产权转让/许可合同27份,还有2件人工肝专利转让给了美国梅奥医疗。另外,有58项科技成果作价8.23亿元投资成立了8家科技公司。

为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华西医院组建了成果转化部和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部作为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医院专利、横向课题合同等的管理,对接医院、临床医生和研发团队。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作为重要平台和对外窗口,配合成果转化部的工作,对接政府、企业、大学机构和资本,提供技术转移服务。二者相互配合,实现了院内外信息和资源的精准对接,医、政、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

“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服务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袁淑兰介绍,华西医院通过科室座谈咨询、专题培训讲座、院内网站和院报、信息定向推送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高质量专利是成果转化的根本。”袁淑兰表示,未来华西医院在科研方面将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以医学前沿领域科技平台和转化医学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支持医院已有的专利项目和具有明显转化前景的创新;建立“华西成果转化孵化器”,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