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9-02-18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熊花平
字号: +-
563

“给我再来一碗米粉”“这个米粉味道真好,柔嫩爽口、鲜美至极”……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的京台村景区内,一间近10平方米的米粉展示屋里人来人往,让这座拥有1400年历史的古村活力倍增。备受游客称赞的米粉,出自江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义黄洲宗山米粉制作技艺。

“在我们杨氏家族祖祖辈辈中,有十六代人以制作宗山米粉为生。为了使这门老手艺能够更好传承下去,我正在向政府部门申请,想成为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米粉展示屋内,正在忙着招呼顾客的杨润霞向记者介绍,安义黄洲宗山米粉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时期。据宗山垅杨氏族谱记载,北宋初年,北宋四贤之一的工部侍郎杨靖公,弃官归隐故里,以创制米粉为业,并以家庭世业相承。后来,经世代相传的宗山米粉,逐渐成为了当地独具一格的风味特产。

“宗山米粉制作工艺考究细致。米粉要以当地纯天然优质稻米为原材料,通过选用当地泉水,经淘米、浸米、磨浆、滤浆、揉团、榨粉、晾晒等八道工艺制作而成。整个流程下来,要花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杨润霞说,“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非常高,是同类食品生产难以比拟的。我们这儿产出的米粉色泽洁白、柔软滑爽、烧之有物(发水好),能够很好地吸收佐料的味道。”

至今已从事安义黄洲宗山米粉制作技艺十年的杨润霞,凭着精湛的手艺,在家乡开了一间手工作坊,通过雇佣村民制作米粉,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此外,她还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开起了一家实体餐厅,每年靠销售米粉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制作米粉,可以说是要‘靠天吃饭’。米粉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露天晾晒,出了太阳米粉才好生产。一年四季中,只有夏天晒出来的米粉最漂亮。而且,我们的米粉都是纯手工制作,产量不高。凌晨2点起床开始制作,一天的产量也就100斤左右。”杨润霞告诉记者,上述这些都是制约宗山米粉制作技艺传承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试着在榨粉这道工艺上进行了技术改良。以前榨粉都是人工用木头压制,费时费力。现在,我们采用了机器设备。只要把米粉团放进机器中,一按开关,不到几秒的时间,米粉便榨出来了。”杨润霞拿起手中的米粉团,向记者现场演示起来。“针对米粉晾晒要看天气状况的问题,我们后续打算建一个烘干房。通过配置具有烘干功能的电子设备,把米粉放在6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下烘干、杀菌,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晾晒时间。”

“如今,社会更新换代迅速,安义黄洲宗山米粉制作技艺只有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得以更好传承。今后,我也会不断尝试着对这门老手艺进行创新,让它能够持续焕发新的活力。”杨润霞如是说。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珍贵的民间老手艺继续延续下去?从杨润霞对安义黄洲宗山米粉制作技艺的传承中,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古老的手工技艺只有与时代接轨,借助科技的力量,才能得以薪火相传。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