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

发布时间:2016-07-15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赵建国
标签: 高铁
字号: +-
563
  日发高铁列车最多达到182对,5年安全运送旅客超过4.5亿人次等。今年6月30日,是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行5周年的日子。5年来,这条覆盖区域人口占全国1/4、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30%的铁路大动脉,拉动经济发展的效益正日益显现。截至2015年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达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此前一天的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下称《规划》)。其中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到2030年高速铁路网总里程达到7.2万公里。“高速铁路是我国产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规划》提出的目标,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向本报记者表示。

  知识产权作支撑

  “截至2015年底,我们在高速动车组等相关技术上拥有有效专利超过1.6万件,并已有部分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自去年合并成立新的集团公司以来,以年均申请量超过4000余件的规模迅速增长,在此支撑下实现转型升级,建设了全球领先的高速动车组等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体系和制造基地,在高速动车组装备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中国中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中车)知识产权部负责人王乾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中国中车已形成了以1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2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9家海外研发中心、45家省部级研发机构协同创新的核心研发力量。

  据介绍,正是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拥有的一系列专利,使中国高铁用10年左右时间走完了国外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道路,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也站在了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2010年9月28日,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试验时速416.6公里;2010年12月3日,CRH380AL型高速动车组试验时速486.1公里;2011年12月,CRH380AM型更高速度试验列车试验时速605公里,打破了法国TGV试验时速574.8公里和日本磁悬浮试验时速581公里的世界轨道交通试验速度纪录。随即,2015年9月,中国高铁力克对手,拿下印度尼西亚第一条高速铁路项目,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新亮点。

  高铁是一个包含多方面技术在内的系统工程,“我们研发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桥梁等基础设施监测方法的一系列专利,构建了基础设施运用状态全信息监测技术体系,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用状态监测和适应性验证及运营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撑。”石家庄铁道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事实上,在轨道铺设上,中国高铁在世界先进的无砟轨道施工与监测技术上进行了自主创新,轨道铺设精度误差控制在1毫米,创造了世界铁路技术史上的新记录。

  自主创新促转型

  高铁的运营,有力促进了沿线经济的转型发展。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是世界铁路史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贯穿京、津、冀、鲁、皖、苏、沪“三市四省”,在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之间串起了一条经济发展的“黄金走廊”。“京沪高铁使长三角、环渤海及沿线地区的互动成本降低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转型。”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孙章教授认为。据测算,在全社会交通运量中铁路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节约社会流通成本212亿元。

  “轨道交通产业国际竞争十分激烈,不迎头赶上就有可能再次落伍。”王梦恕表示,截至目前,我国铁路总体密度仍低于发达国家,路网布局不完善,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发展不足,高铁运营里程远未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布局科学、密度合理、水平适应经济发展的铁路网特别是高速铁路网,既是稳增长、调结构之举,也是一举多得的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

  据了解,近10年来,《规划》先后历经多次修改,此次面向2030年制定的一系列目标和任务亮点较多。《规划》在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的同时,高速铁路网设计已经由原来的“四纵四横”扩展到“八纵八横”,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小时至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半小时到2小时交通圈;打通干线通道瓶颈、卡脖子路段,实现铁路交通基本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同站规划建设以铁路客站为中心、衔接其他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壮大高铁经济新业态,带动制造业和整个经济转型升级。

  “要抓住《规划》带来的新机遇,建立和完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在全球新一轮高铁产业竞争中,加快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步伐,打造自主知识产权高铁产业的‘国家名片’。”孙章强调。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