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知产要案,尽在其中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老字号维权经典案例启示

发布时间:2017-03-08 来源:北京商报
字号: +-
563

如果把王致和“顺义致和腐乳厂侵权案”认为是老字号品牌维权的第一案,那么,今年老字号维权之路就走过了20多个年头。所以,我们也不妨来回顾一下,这20多年间,老字号在维权的路上遇到过什么样的阻碍,同时得到了怎样的经验与教训。

  老字号维权首案成佳话

  涉及品牌:王致和

  困难指数:★★★★

  借鉴指数:★★★☆

  20世纪90年代初,王致和经历了一起诉程长达625天的商标纠纷官司。

  1984年,顺义县李桥中学创办了校办企业——致和腐乳厂,还曾连续6年被评为北京市校办企业先进集体。1992年,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发现北京市顺义致和腐乳厂有侵犯“王致和”商标使用权的行为,于是向顺义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法院审理,判决王致和腐乳厂败诉。王致和腐乳厂不服,又上诉至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调查审理后,判决顺义致和腐乳厂向王致和腐乳厂支付商标侵权损失赔偿费49.6万元。随后顺义致和腐乳厂不服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又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本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期间,双方达成和解,北京顺义县致和腐乳厂承认侵犯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商标权,口头赔礼道歉并赔偿人民币1元。之后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申请撤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口头裁定准予撤诉。王致和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老字号企业来说,品牌就是生命。王致和打官司,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牌,不是为了钱。

  点评:现在,社会上普遍将王致和这一维权案件认为是老字号企业,甚至是整个中国品牌“知识产权”的第一案。除了王致和仅要1元的赔偿外,人们也终于开始认识到,品牌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而这件事也为所有企业及品牌表明,无论侵权企业是否属于有意行为,受到侵害的企业都应有意识地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不过将赔偿金降为1元的做法,虽在当时传为佳话,但放在如今这个社会有待商榷。如今在法律日益完善的情况下,1元的赔偿难免会让人感觉到有些儿戏,甚至会被看成是炒作。

  企业与继承人界限难划清

  涉及品牌:信远斋

  困难指数:★★★★★

  借鉴指数:★☆

  2012年4月,北京信远斋饮料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已获得“信远斋”商品及图形商标。这也让一场长达12年、6次行政诉讼的马拉松诉讼终于落下帷幕。

  官司要追溯到2000年,自称信远斋继承人的萧宏苋起诉信远斋公司商标侵权并胜诉。两年后,信远斋公司又申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以商标三年未使用为由,决定撤销萧宏苋的商标使用权。

  据萧宏苋介绍,1983年其父亲萧恺继承祖业,在工商局注册了个体经营的信远斋蜜果店。1985年,该店注册了用于酸梅汤、秋梨膏、蜜饯食品的三类“信远斋”商标。父亲辞世后,萧宏苋子承父业,但经营惨淡,蜜果店于1998年停产。

  而1986年在工商注册的北京信远斋饮料公司,1997年注册“信远斋”服务商标。据信远斋公司总经理表示,公司在信远斋老师傅的指导下恢复了酸梅汤、秋梨膏等信远斋招牌产品。2005年,该公司被中华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批准为“中华老字号”会员单位。

  点评:这起维权案最终以企业获得最终商标权告终。现在再去讨论案件中孰是孰非已经没有意义。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一个品牌想要长久发展,现代化规模管理也是势在必得的。所以,尤其对于老字号的品牌来说,被一个成规模的企业经营管理,肯定要比归给个人走的更加长远。这个案例从根本上来讲,问题出自如今老字号认证系统的不完善,导致老字号权益难以划分清楚。所以,为了避免今后这样的案件屡屡发生,也呼吁对于老字号权益的归属能尽快出台完整、完善、统一的权威认证政策。

  巧妙应对外城市侵权

  涉及品牌:大明眼镜

  困难指数:★★★

  借鉴指数:★★★★☆

  在某二三线城市,有两家门店以“大明眼镜”的招牌开门迎客。但因商业利益的问题,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是假的,于是其中一家到大明眼镜总部请求授权。大明眼镜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这家要求授权的眼镜店经营现状来看,其已经在这个城市以“大明眼镜”的牌子经营了好几年。而且经济效益不错,根据这种情况,大明眼镜便采取了收编策略,通过协议授权给对方,被授权方支付一定加盟费,而大明眼镜方面对这家门店提出技术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大明眼镜负责人认为,如果因为地方眼镜店的侵权问题告到法庭进行维权,时间、人力、金钱成本都很高,所以不如采取“双赢”的策略,给这家公司以合法的授权。

  可以看出,大明眼镜处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方式,是以发展企业为导向进行知识产权维护,很有自己独到的理念。大明眼镜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种收编的方式不仅降低了维权成本,而且还发展了大明眼镜。

  点评:维权何必非得硬碰硬,大明眼镜给出了一个不错的方案。其实不难发现,很多老字号企业的品牌在遭到侵权之时,并没有马上甚至是不做出回应。其原因正是因为相比于自身的发展来说,维权成本有些过高。但是,毫不作为看似节省了自身的经营成本,但损害的是很多无形的信誉资本,这对于一个需要长久发展的品牌来说,会有着致命般的打击。当然,对于大明眼镜这种做法来说,除了值得称赞之外,如何管理好这些被“收编”的门店,才是维权事半功倍做法的最核心所在。

  国外维权为老字号提气

  维权品牌:王致和

  困难指数:★★★☆

  借鉴指数:★★★★☆

  2006年7月,已经做了6年出口业务的王致和集团,拟在30多个国家进行商标注册时,发现王致和商标在德国被一家名为“欧凯”的公司抢注。

  后经调查了解到,该公司由德籍华侨注册,是柏林的一个主要经营中国商品的超市。欧凯公司于2005年11月向德国商标专利局申请注册“王致和”商标,其申请的“王致和”商标标识与王致和集团出口产品使用的“王致和”商标标识一模一样,而其注册之前并没有与王致和集团进行任何沟通。 随后王致和将其诉至法庭。

  该案一审宣判,禁止欧凯公司在德国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依法撤销被抢注的商标。2008年2月25日,欧凯公司不服,向慕尼黑高等法院提出上诉,其认为王致和应给予补偿,欧凯才可以注销或者停止继续使用该商标。一年后,王致和等来胜利的结果。回忆起这两年多的诉讼路,王致和方面觉得很值得。尽管诉讼耗时耗力,但却是不得已的选择。

  点评:这件案例被称为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又是“第一案”,又是“王致和”。据有关报道称,其实遭受商标恶意抢注的绝非王致和一家。在王致和方面收集证据过程中发现,仅欧凯一家公司,除抢注王致和的商标外,同时还抢注了“老干妈”、“洽洽”、“今麦郎”、“白家”等国内知名商标。此外,“同仁堂”、“全聚德”等中华老字号都曾在海外遭遇过商标抢注。所以,避免这一情况发生不仅需要企业加强维护自身品牌权益的意识,也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及时、有效的配合。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