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交易面临哪些困境?
作者 | 陈中奇 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流转是知识产权运用的重要环节,是知识产权市场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知识产权价值变现和增值的重要渠道。以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为例,其知识产权的转让和许可收益占企业日常收益的20%左右,成为企业直接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知识产权商业化通过流转环节实现知识产权价值,为权利人带来商业利润。知识产权商业化的基础是知识产权商品化并形成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交易市场
发布时间:2020.08.04 -
地摊经济需知识产权点“火”
,既需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者运用有效形式保证优质品牌产品的供应,也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我国,地摊经济并非新鲜事物,而是由来已久。在特定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地摊经济曾解决了不少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不过,在以往地摊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和知识产权意识,一些摊贩在
发布时间:2020.06.11 -
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名单出炉
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近日公布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名单,北京大学等30所高校被认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中国人民大学等80所高校被遴选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据悉,上述高校试点示范工作有效期为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试点示范工作期间,各高校将按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建设工作方案》及《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要求
发布时间:2020.10.30 -
聚焦知识产权精准扶贫:桑植靠什么打造“世界样本”?
桑植,曾是湖南省西北边陲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今,正以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为主要着力点,打造“知识产权精准扶贫的世界样本”,受到境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桑植模式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桑植县共同探索的产业扶贫新路,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独特优势,开启‘造血式’扶贫新模式,具有长效性和可持续性。”专程来桑植考察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对这一样本作出高度评价。 桑植何以打造“知识产权精准
发布时间:2020.12.25 -
武汉:克服疫情影响经济总量重回全国“前十”,知识产权显活力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经济总量重回全国城市前十,并被列入《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15个标杆城市之一。2020年,武汉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金额达到10.95亿元,是2008年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以来首次突破10亿元,比2019年增长37.6%。这种经济日趋活跃、纾困效果不断增强的背后,无疑知识产权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导航引领
发布时间:2021.02.07 -
全媒体时代来临,如何巩固知识产权新闻舆论主阵地?
全媒体时代来临,如何巩固知识产权新闻舆论主阵地?10月21日,在2020年度中国知识产权报社新闻宣传通联工作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产权新闻宣传和通联工作者们齐聚安徽合肥,围绕当前知识产权新闻舆论工作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入交流探讨,寻找着这一问题的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为做好知识产权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
发布时间:2020.10.23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关键是提高信用
作者| 陈中奇 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 今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初创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进行融资。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逐渐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到1515亿元,同比增长23.8%;今年上半年,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到853亿元,同比增长45%。为了推进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2020.10.09 -
知产证据新规--可以怎么读?可以怎么用?
新司法解释的颁布既是对既往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案件的指引。近期,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司法解释已于11月18日开始实施,共有33个条文,涉及举证、证据的适用、保全等多方面内容。 证据在知产案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原告的举证能力以及实际呈现的证据内容,对案件的发起、进程以及结果等都存在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知识类型的多样化以及相关侵权行为
发布时间:2020.12.08 -
3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的若干规定
回顾2020年12月29日新华社报道消息,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除了下调未成年人刑责年龄等亮点外,本次刑法修正案也对有关知识产权犯罪规定作出了修改,其中将“知识产权类犯罪最高刑提至10年”备受关注。 在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规定中,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了对“服务商标”的保护;并根据前不久刚刚修改的著作
发布时间:2021.02.26 -
知识产权虚假诉讼的防范、甄别与规制
作者| 洪婧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法官助理 知识产权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为获取非法利益或者规避法定义务,恶意串通,虚构事实或者伪造证据,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或者利用虚假仲裁裁决、公证文书等申请执行,企图使人民法院作出错误裁判、调解或者执行法律文书,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知识产权的无形性、虚拟化特征更加显著
发布时间: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