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商业秘密
-
洗脱侵犯商业秘密之名
“法院最终确认我们不侵犯对方的商业秘密,困扰了我们10来年的侵权纠纷终于水落石出。”近日,江苏省常州市常荣电器有限公司(下称常荣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出示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常州中院)作出的二审判决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江苏高院)作出的民事裁定时表示。 据悉,该案源于2007年,涉及两次行政投诉、多起民事诉讼及管辖权异议、大量证据交换、数份技术鉴定,法院二审判决确认常荣公司不侵犯浙江省
发布时间:2017.10.23 -
从实务角度浅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
2020年6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由于商业秘密并不具有法定的权利外观,加上侵权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商业秘密民事案件一直面临着举证难、审判难、赔偿难的难题。为解决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019年我国修订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相关规定作出了较大修改,作为
发布时间:2020.06.18 -
商业秘密:客户基于员工个人信赖之理解
邮件中明确表明其系基于对陈某的信任,自愿与陈某的凝绿公司合作发生交易。因而,根据前述事实也不宜认定陈某或凝绿公司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 但李向宁与上海佰斯特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一案中【案号:(2106)沪73民终22号】,被告向法院提供了数家客户的函件,证明客户系基于对离职员工信赖而与其新单位交易。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认为,离职员工在职期间与客户的联系均是基于原告的物质条件和交易凭条,没有
发布时间:2020.02.28 -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就修改侵犯商业秘密案立案追诉标准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最高检、公安部就《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侵犯商业秘密案立案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为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刑事司法保护力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研究起草了《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
发布时间:2020.07.14 -
员工携商业秘密跳槽,和新公司共同侵权被判赔799万
、财务部球场对账助理、客服组长等职务,于2012年至2013年7月期间先后从原告公司辞职后入职被告新赛点公司,并未经许可将原告的商业秘密披露给被告公司使用。 被告公司在明知金某等五人非法获取原告商业秘密的情况下,使用这些商业秘密与相关高尔夫球场和银行进行合作,获得巨额经济利益。被告公司和被告金某等五人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商业秘密,给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故提起本案诉讼。 被告公司和金某等五人
发布时间:2020.08.04 -
建议删除有关已支付合理对价的商业秘密善意使用者可不停止使用之条款
作者 | 黄璞琳 江西省抚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0年9月4日公布的《商业秘密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三条第一款,拟就善意侵权之处理作出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不知道是未经商业秘密权利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且能举证证明该商业秘密合法来源的,应责令侵权人停止上述使用行为,但商业秘密的使用者能举证证明其已支付合理对价的除外。” 显然,前述有关商业秘密善意使用者能证明其已支付
发布时间:2020.10.10 -
苏州引航生物因侵犯商业秘密被罚,刚完成超4亿元融资
日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苏)发布一则关于苏州引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行政处罚信息(张市监处罚〔2021〕07747号)。 处罚信息显示,苏州引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明知原汉酶公司员工处于竞业限制期内,仍聘请其作为公司研发人员。且对原汉酶公司员工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并使用汉酶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不加阻止和管控,属于侵犯苏州汉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商业秘密。 通报称,苏州引航
发布时间:2022.02.22 -
商业秘密侵权纠纷中诉讼泄密问题研究
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近些年,商业秘密逐渐显现出其巨大的商业价值。与此同时,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数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在具体的商业秘密诉讼过程中,原被告双方都存在对商业秘密二次泄露的担忧。更有甚者,假借商业秘密侵权之名,提起诉讼以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在有关商业秘密的相关文件以及新近颁布的商业秘密司法解释中,虽然都规定了诉讼中防范商业秘密泄密的保护措施,但以上规定
发布时间:2021.07.26 -
美国第三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释明盗用商业秘密的判断标准
2021 年 6 月 8 日,第三巡回法院在Oakwood Laboratories LLC 诉 Thanoo 案中“努力澄清根据《保护商业秘密法》(下称“DTSA”)提出盗用商业秘密索赔请求的构成要件。DTSA 于 2016 年实施,首次为寻求保护商业秘密的民事诉讼当事人设立了联邦私人诉由,允许原告在商业秘密遭盗用时寻求禁令救济和/或损害赔偿。虽然其他联邦上诉法院此前曾评论过 DTSA 与各州
发布时间:2021.07.13 -
浙江省首例侵犯计算机源代码商业秘密案件结案
近日,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办结浙江省首例侵犯计算机源代码商业秘密案件。该案的查处有力震慑了计算机源代码领域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对于涉事各方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效果。 杭州某科技有限公司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通过推广平台内商品获利。该公司开发了一款x软件促进业务开展,经第三方机构鉴定,x软件的系统源代码系不为公众知悉的技术信息。 涉案当事人A、B分别为该公司x软件开发的技术负责人与产品经理,其中
发布时间:202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