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作者
-
欧盟对唱片取样自由权的界定
作出最终判决。在该案中,佩勒姆被诉未经许可提取并使用了休特与施耐德创作的一首歌曲中大约2秒钟的片段,休特和施耐德向法院主张佩勒姆侵犯其邻接权,佩勒姆则以《德国著作权及邻接权法》第二十四条的相关规定抗辩,即自由使用他人作品而创作的独立作品,可以未经所用作品的作者同意而发表和利用。 在历经多级法院的不同判决后,佩勒姆向德国宪法法院提起申诉。欧洲联盟法院考虑到艺术自由与财产权之间的平衡,主张在不与权利人
发布时间:2020.02.26 -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作品独创性和作者主体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著作权法带来挑战,涉及作品独创性和作者主体性的核心问题。国内外司法机关、行政主管部门以现行法为依据,采取法教义学的解决方法,对人工智能作品可版权性争端作出回应。尽管裁判结果有别,但其主旨都表现了强调人类作者的著作权主体地位,维系主体(作者)与客体(作品)二分原则的法政策取向。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迭变,著作权法理论需要反思和重构,从法理学层面化解独创性标准与传统人格理论的紧张关系
发布时间:2024.05.10 -
两“权”其美,助推音乐产业发展
原标题:2018年全球录制音乐产业收入14%来自广播权和公开表演权,而我国立法对此尚无规定,音乐界呼吁——两“权”其美,助推音乐产业发展 希望赋予录音制作者广播权和公开表演权,近年来,国内音乐产业界呼声不断。唱片公司急在现有市场回报入不敷出,资金、人才断链,无法反哺优质内容生产;流媒体平台急在付费模式尚未成熟,业务盈利大多依靠增值服务,大多内容变现能力不足,“长尾效应”难发挥;演艺艺人急在难于
发布时间:2019.07.10 -
亡故作者著作人身权的司法保护问题探析
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是作者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的非财产性权利。我国著作权法采用人身权与财产权相分离的“二元制”保护体系,法律对著作财产权与著作人身权中的发表权规定有保护期限。但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高度依附于作者人身,具有无期限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剥夺性等特征,法律对该三项权利保护没有期限限制规定。著作人身权作为作者依法享有的精神权利,由作者
发布时间:2023.08.03 -
录音制作者应享有“二次获酬权”
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录音制作者享有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4项邻接权,但并不享有广播权、公开表演权。如今,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市场收入的萎缩使得录音制作者对于广播权与公开表演权的立法需求更为急迫。笔者认为,录音制作者作为正当的邻接权权利人,其取得录音制品二次使用的获酬权无论从理论分析、利益平衡或是市场需求的角度均具有正当性和现实合理性。 邻接权赋权范围需扩大 邻接权的概念来自于
发布时间:2019.03.07 -
主播擅唱《小跳蛙》,斗鱼一审被判侵权!
。 据了解,系列案件涉及主播“鱼子酱啦”的共有两案,麒麟童公司分别起诉斗鱼公司侵犯其作品表演权和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并分别获赔800元和1200元;涉及主播“咻咻满”的也有两案,麒麟童公司起诉理由一致,获赔金额同样分别为800元和1200元。 直播歌曲引发纠纷 据了解,歌曲《小跳蛙》由彭钧、李润共同创作,并收录于麒麟童公司制作发行的专辑《我们爱音乐》中。彭钧、李润于2009年7月与麒麟童公司签署了《著作权
发布时间:2020.01.07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
作者:熊琦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在新闻和视觉艺术领域参与创作活动的现象虽然在如今已成常态,但如何认定由此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及其权利归属,在法律上却并未形成统一意见。作为非自然人和法人的人工智能首次成为内容来源后,如果将该内容认定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必将冲击传统著作权的客体认定标准和权利归属原则,引发权利变动和侵权认定规则的全面混乱。作为激励“理性人”创作
发布时间: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