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惩罚性赔偿
-
员工多次向他人披露公司重要经营数据法院判决惩罚性赔偿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经审理并判决赵某向作业帮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作业帮公司)承担侵权责任,支持了作业帮公司主张1.5倍惩罚性赔偿的诉求。 赵某在职期间,违反其保密义务及公司保密要求,向其他人披露公司经营数据,构成侵犯商业秘密,作业帮公司将赵某诉至法院,请求适用惩罚性赔偿,判令赵某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 作业帮公司诉称,作业帮公司通过其运营的“作业帮
发布时间:2023.07.06 -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司法适用问题探究
摘要:针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突出问题,应当明确侵权“故意”的概念范围,丰富“情节严重”类型化表现形式的内涵。基数的计算应秉持精细化计算与裁量性计算相结合的思维。应明确裁量性计算与法定赔偿间的区别,结合优势盖然性证明规则及举证妨碍规则对其适用。在倍数确定方面,采公式化的方式恐难以做到周延,亦可能限缩法官自由裁量空间。在适用法定赔偿时需排除惩罚性因素,可依据诉讼标的
发布时间:2023.08.23 -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主观要件的规范构造
内容摘要 我国《民法典》在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要件时选择“故意”为要件,而未借鉴有一定司法基础的《商标法》之“恶意”要件。对此,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司法解释认为主观故意与恶意作一致理解。尽管此举旨在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但未能解决理论层面故意与恶意内涵界定与适用等问题。主观要件是区分填平性赔偿与惩罚性赔偿的规范构造,是要求行为人承担额外代价的基础。立足后民法典时代,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主观故意的应然
发布时间:2023.09.11 -
知识产权案件惩罚性赔偿额4年增长153%
,形成强大震慑。《报告》还指出,在司法保护方面,2022年各级法院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万余件,审结54万余件,比2021年分别下降约18%和9%。 《报告》同时指出,从2018年到2022年,法院判决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惩罚性赔偿金额4年间增长153%。 大会方面表示,我国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质量强国建设,北京、江苏等地探索形成打击侵权假冒、促进新型消费“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3.09.07 -
意定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合同之诉裁判路径
裁判要旨 意定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系当事人意思自治形成的合同约款。侵权发生后,若权利人提起合同之诉,该约定应定性为违约金。违约方以意定赔偿金额过高为由主张调减,法院一般应当认定违约方构成“恶意违约”,不予调减;若违约方确有证据证明非恶意,则应基于超过“侵权造成之财产和非财产性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认定意定赔偿金额是否过分过高;若确属过分高于,则可审慎酌减。 案情 原告:上海某贸易有限公司。 被告:金某
发布时间:2024.04.12 -
国内两净水器龙头企业间专利纠纷案
近日,天津知识产权法庭在审理某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件中,深入探索运用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成果,找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切入点,依法主动适用先行判决,及时制止侵权行为,在此基础上,对剩余部分诉讼请求继续审理并适用惩罚性赔偿判罚,使“真创新”受到“真保护”,“高质量”受到“严保护”。最终,通过创新的司法理念,有效促成二审和解,解决了两家国内净水器龙头企业间长达多年的数起核心技术争议,实现了良好
发布时间:2024.04.17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24〕9号 (2024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18次会议通过,自2024年8月22日起施行) 为正确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依法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
发布时间:2024.08.22 -
韩国高等法院首次就故意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判处惩罚性赔偿
近期,韩国知识产权高等法院作出了一项裁决。在评估如何就故意的商标侵权以及恶意行为进行赔偿时,高等法院将适用该地区最近所采用的惩罚性赔偿条款“纳入了考量”。惩罚性赔偿是一种自由裁量类型的裁决,如果法院认为侵权者的所作所为是极其错误的,而且认定这样判罚是合理的话,那么法院就可以与实际损害赔偿一起向被告判处这种惩罚性赔偿。根据现有的规定,惩罚性赔偿目前的上限为实际赔偿金额的3倍,但也
发布时间:2025.02.24 -
著作权法与专利法中“惩罚性赔偿”之非惩罚性
“惩罚性赔偿”的术语,这一概念却频频出现在包括立法理由在内的各类文献中,②并随着三倍赔偿入法渐成定论,不再遭受任何反对者的挑战。但在我们全面理解创新规则中的“惩罚性赔偿”之前,还是有必要澄清一个被忽视的基本问题:著作权法与专利法上的损害赔偿应该追求惩罚目的吗? 针对这一疑问,与其说尚未形成共识,不如说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迄今为止的讨论都将著作权法与专利法领域的加重赔偿与惩罚目的捆绑评价:赞成
发布时间:2016.08.30 -
专利法修订引入“惩罚性赔偿”值得期待
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中规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规模、损害后果等因素,判处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赔偿数额。 所谓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中的一种民事损害赔偿制度,这是与补偿性赔偿制度相对应的赔偿制度。中国于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以特别法的形式确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此次专利法修改是专门针对专利权保护进行的一次特别修改。立法部门已认识到,仅靠“填平
发布时间: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