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知产速递 > 综合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武汉中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2)

日期:2023-04-27 来源:武汉中院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4月26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武汉法院2022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据了解,2022年,武汉法院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狠抓办案质量与效率,全年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7582件,审结7773件(含旧存,下同),其中市中院新收3081件,审结4240件,基层法院新收4501件,审结3533件。


武汉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2)


前 言


2022年,武汉两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忠诚履职、锐意进取,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创新涌动的新时代英雄城市,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一、以精准司法护航发展,充分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


2022年,武汉法院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狠抓办案质量与效率,全年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7582件,审结7773件(含旧存,下同),其中市中院新收3081件,审结4240件,基层法院新收4501件,审结3533件(见附图1、2)。


(一)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新收涉专利、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等技术类案件504件,审结521件(含旧存),分别同比增长24%和100%。围绕“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汽车制造、人工智能等武汉优势产业,加大对高端芯片、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领域成果保护力度,带动技术产业升级。尊重在先技术研发人的合法权益,在陈某等诉东风旋压公司“水泵皮带轮”专利侵权案中,依法支持在先研发人提出的不侵权抗辩,维护诚实守信的科研创新环境。准确区分职务和非职务发明成果,稳定企业创新合理预期,在东莞远程自动化公司与陈某等“导轨模组”系列专利权权属争议中,禁止离职员工将职务发明成果申报为归个人所有的专利,切实维护研发企业的创新成果。


(二)加强商业标志权益保护,助力品牌经济发展


加强商标权司法保护,提升名优企业品牌竞争力。新收商标民事纠纷案件1520件,审结1690件。依法保护了华为、海信、OPPO、VIVO、盒马、箭牌、九牧、纳爱斯、六神、欧普、马可波罗、宝洁、BURBERRY(巴宝莉)等国内外知名商标品牌。加大涉公众健康领域商标侵权案件的惩处,对生产、销售假冒茅台、泸州老窖、白云边、周黑鸭、良品铺子、徐福记等食品饮料案件,依法从重判处赔偿,维护公众健康利益。加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制止侵害京山桥米、樟树港辣椒、阿克苏苹果等证明商标行为,助力地理标志保护与特色产业发展。


(三)加强著作权保护,促进文化产业繁荣


发挥著作权审判对优秀文化传播的促进保障功能,新收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4307件,审结4197件。高度重视网络直播、短视频、动漫游戏、文化创意、字库等新兴文娱产业和文化业态的保护,制止盗版、抄袭行为,促进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在侵害《窃听》剧本杀著作权纠纷案中,秉持实际创作原则认定作者及著作权人,保护实际作者的合法权益,并通过惩处不法备案登记行为,倡导诚信备案登记风尚,净化网络文学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新兴文娱产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竞争权益保护,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新收垄断案件和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187件,审结216件。积极助力武汉建设商业秘密保护试点城市,加强对高价值商业秘密保护。在侵害DFB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技术秘密纠纷案中,认定离职员工成立新公司并使用原单位芯片技术秘密的行为构成侵权,判决侵权公司和离职员工共同赔偿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合理划定技术创新与不正当竞争界限,在涉“微信”、“抖音”群控案件中认定不当获取他人软件用户数据、干扰他人软件正常运行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维护互联网行业正常竞争秩序和网络用户合法权益。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网络游戏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审理中,明确未经授权不得攀附他人在先影视作品名称和元素开发游戏,规范网络游戏文化市场环境。


(五)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维护农业种业安全


贯彻落实“种业振兴”战略,受理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20件,审结20件,涉及品种包括水稻、玉米、柑橘等湖北省主要农作物和水果,地域上基本覆盖了湖北省内长江、汉江流域主要农作物产区。规范案件委托鉴定程序,做好鉴定检材和比对材料的选定、调取和质证。择优选择鉴定机构,按照品种特性优先考虑效率快、准确度高的检测方法,保障案件裁判基础事实科学准确。积极维护品种权人的经济利益,在“Y两优5558”水稻侵权案件中,判处侵权人赔偿品种权人经济损失47万元。


二、以先进理念引领裁判,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


树立全面保护、严格保护、合理保护的理念,通过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彰显武汉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态度、速度与力度。


(一)优化案件管辖布局,建立“1+5”管辖体系


2022年5月,按照最高法院有关第一审知识产权纠纷管辖调整的要求,结合武汉市各区产业结构层次、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和地理区域等因素,确定由市中院管辖全省专利技术类案件及武汉市内诉讼标的额超过500万元的普通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由江岸区、江汉区、洪山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5家基层法院划片跨区域管辖500万元以下的第一审普通知识产权民事、行政纠纷,实现知识产权管辖在武汉三镇均衡布局,四级法院职能定位改革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顺利推进。5家基层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501件,审结3533件,分别占两级法院总数的59.4%和45.5%(见附图3)。


(二)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持续培育打造精品典型案例,形成具有示范价值和规则导向意义的司法裁判。武汉光迅科技公司诉河南仕佳公司等发明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案入选“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天宝公司诉湖北福鑫钢构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等四案入选“湖北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湖北奥游信息公司诉深圳娱美德公司确认不侵害著作权纠纷案等三案裁判文书入选“全省法院优秀裁判文书”。法国米其林、日本森松等跨国公司相继选择在武汉提起知识产权维权诉讼,武汉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三)加大侵权惩处力度,发挥震慑阻遏作用


强化知识产权刑事处罚威慑作用,新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5件,结案17件,依法对25名被告人判处罚金1325.5万元,有效保护了茅台、五粮液、梦之蓝、白云边、PHILIPS、六神、飘柔、舒肤佳、潘婷、海飞丝、蓝月亮、黄鹤楼等品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积极贯彻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对重复侵权、毁坏或者隐匿侵权证据、拒不履行保全裁定等行为的惩治。在侵害“嘧啶胺”技术秘密案件中,对以商业间谍手段窃取他人核心技术秘密并拒不如实提供财务账簿的侵权人,按侵权获利三倍计算判决赔偿权利人经济损失1043万元。


(四)积极主动作为,破解维权举证难题


以破解“举证难”“赔偿低”为切入口,准确运用知识产权诉讼证据规则。创新证据调查方式,推行律师调查令制度,便利权利人维权取证。充分运用现场勘查、证据保全等措施固定侵权事实,全年外出执行证据保全、现场勘验43件次。支持区块链、时间戳等在线取证技术手段运用,规范微信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审查认证标准,破解“举证难”问题。推进侵权赔偿计算精细化,积极引导当事人就侵权损害赔偿举证证明。推行书证提交命令制度和证据妨害制度,在侵权成立可能性较大时,依权利人申请,责令被诉侵权人提交相关合同、发票等账簿资料,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的,依法推定其承担不利后果。


三、以创新手段保护创新,提升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质效


强化制度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机制,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效。


(一)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武汉模式”


2022年4月,市中院会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围绕《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常见罪名证据收集指引》,召开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证据收集指引视频研讨会,共同就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问诊把脉”,提升知识产权刑事工作质效。积极支持检察机关开展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公益诉讼等试点工作。坚持支持与监督并重原则,新收知识产权行政案件10件,审结16件,包括“格兰富”商标侵权行政处罚案、“立体停车位”发明专利行政裁决案等。针对行政执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通过“下单点菜”“面对面教学”形式进行指导,既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也及时纠正不当执法行为,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水平。


(二)探索“五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体系


持续探索健全完善专家陪审、专家证人、技术咨询、技术鉴定和技术调查官参与的技术事实查明体系。密切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联系,从审查中心择优选任11名资深审查员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等高技术含量案件审判。全年共邀请专业陪审员、技术专家参与专利技术类案件审判和技术咨询123件次。发挥技术调查官的参谋助手作用,按需参与对口技术领域案件庭审调查,辅助法官查明案件技术事实,提供技术调查意见,提高案件裁判准确度。


(三)提升知识产权审判智能化水平


以便利当事人诉讼、提升司法效率为原则,推动审判庭信息技术升级。推行电子卷宗同步生成及深度运用,实现文书自动排版、电子签章。开展3D证据扫描存储工作,推动知识产权案件卷宗、物证流转电子化,提升办案效率。推动审判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全面配置互联网法庭、智能调解室、视频会议室等网络办公体系,推进网上立案、在线诉讼、远程开庭、电子送达、网上退费,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四)打造高素质知识产权审判队伍


加强队伍建设,结合知识产权审判特点和需要,加强知识产权法官专业化培养,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人才引进和遴选机制,重视培养符合“三合一”审判要求,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武汉法院现有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人员54人,其中员额法官22人、法官助理17人,80%以上的在编干警具有硕士学历,6人还同时具有专利代理人资质。建立“内外互动、上下互派、平行轮岗”的人员交流机制,选派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审判人员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交流。以“全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基地”“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为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的学习研讨、交流合作,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结对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申报知识产权研究课题。鼓励审判人员“进校园”“上讲坛”,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南湖论坛”等学术会议,开阔视野。


四、以延伸职能推动共建,激发国家中心城市创新动能


主动融入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努力为优化区域科技创新法治环境、建设全国一流知识产权强市贡献力量。


(一)多措并举,构建多元解纷大格局


联合市监管局等单位,发布《武汉市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工作的意见》,为当事人提供更多纠纷解决方式。武汉市两级法院联合武汉市律师协会,围绕版权行政执法问题召开座谈会,推动多方参与版权行政纠纷化解。江汉区人民法院、江岸区人民法院携手市场监管部门,走进时尚创意街区、园区,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驿站”,开展联合执法调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与区司法局、市场监管局、江天公证处会签《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备忘录》,推进信息共享、联合宣传等合作。江岸区人民法院联合武汉市市场监管局,会签《关于联合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的合作备忘录》,共建知识产权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协作机制。2022年6月以来,共有生效刑事案件7件12人被列入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人员名单。强化与司法行政部门、公证机关、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单位协作,共同推进知识产权案件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建设。2022年,武汉法院共委派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5112件,调解2065件,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效果显著。


(二)加强合作,完善区域协同保护链


发挥武汉“一主引领”作用,推进武汉“1+8”城市圈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强化跨区域人才交流、信息共享、执行协作,助力光谷科创大走廊、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长江新区建设。加强湖北自贸试验区司法保障力度,2022年9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襄阳高新区人民法院、宜昌市三峡坝区人民法院等三家法院签署《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区域合作协议》,推动建立司法服务联动、联席会议等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创新开放,开启知识产权跨区域联合协调保护的新篇章。


(三)延伸服务,提升司法护企辐射力


积极回应市场主体疫后重振、创新发展需求,严格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依法慎用行为保全、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负面影响。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开发区等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区域为支点,打造“高新企业有所呼,知产法官必有应”服务品牌。依托“1+5”知识产权管辖格局,采取“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方式,推进全省法院拉练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开展“下基层察民情暖民心解民忧”实践活动,走进国家级科创园区,走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设运行光谷司法快线“司保通号”,发挥人民法庭服务园区的前沿“触角”功能,做优“1+8”全域诉讼服务赋能园区治理新机制,实现知识产权司法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四)强化宣传,传播武汉法治好声音


发布《武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1)》,组织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旁听庭审,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普法宣传;采取抖音直播方式举办首届法润江岸·知识产权保护论坛,知产法官做客湖北电视台和长江日报“周二之约”直播间,云端解答知识产权法律问题,1万余名网友在线观看;推出知识产权保护原创主题歌曲及短视频,大力弘扬尊重创新、尊重知识的社会风尚。2022年武汉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被《法治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报道40余次,武汉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影响力不断扩大。


结束语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武汉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发挥司法保护稳定创新预期、推动创新发展、优化竞争环境的作用,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创新举措、更优的服务水平、更强的审判队伍,踔厉奋发、埋头实干,奋力推进全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