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广西省级“非遗”数量名列前茅
“越来越多学生成为刘三姐文化的‘粉丝’,他们将成为传承新生力量。”广西艺术学校副校长、广西刘三姐青年艺术团团长、国家级非遗项目(彩调剧)青年表演艺术家王予嘉说。
当天,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协会在南宁揭牌成立。当选该协会副会长的王予嘉表示,将积极策划多样的文艺活动,借助广西与东盟山水相连的优势,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王予嘉在新编彩调剧《刘三姐》里饰演的“刘三姐”,足迹遍布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分布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12个世居民族。当地多元民族特色繁花似锦,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据统计,广西现已评审认定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914项,省级项目数量位居中国前列。其中,7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壮族霜降节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扩展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体系日趋完善。
广西共评审认定936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49名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如星星之火,散落在繁华都市、偏远乡村、学校、传习基地、非遗工坊等地,以“燎原”之势传播非遗文化,让古老的民族文化焕发新生机。
李素芳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瑶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2016年,她制作的《瑶绣—瑶族盘王印章》和《瑶绣——年年有鱼》两种刺绣图案作品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征集,用于联合国商务笔记本的封面装饰,贺州瑶绣由此走上了世界舞台。
“我们有六百多名绣娘,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在偏远的贺州市八步区步头镇黄石村,李素芳打造了融文创、旅游、瑶族刺绣体验为一体的瑶族服饰和刺绣技艺传承基地,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潮起来”。
广西六堡茶是中国著名的“侨销茶”,拥有1500年的发展历史,在东南亚享有盛誉。“对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我们有传承、创新的责任。”国家级非遗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传承人陈伯昌把宣传推广六堡茶当作毕生的使命,如今他的茶叶生意已走出国门,在马来西亚、韩国都有合作伙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