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作为中国专利制度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建立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是深化国家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内容,提供了新的专利转化运用模式,有助于解决“专利沉睡”、专利实施转化质量效率不高等现实难题,对于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放大专利制度作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开放许可是指专利权人通过专利管理部门发出要约,潜在被许可方一旦接受要约,即可实施其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许可形式。由于专利技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创新成果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因素,中小企业难以寻找到高校和科研单位适合的技术方案,面临着生产技术难关。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为许可人和被许可人搭建了信息沟通桥梁,供需双方通过简便方式达成许可,利用许可信息披露和纠纷调解机制,降低了交易风险。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制度安排,专利开放许可程序公开透明,拓宽了市场技术供给渠道,帮助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取专利技术,尤其对于那些市场应用范围广泛,适合多地快速实施的专利来讲,可以更大范围地找准技术“接收方”。
国际上看,英国首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以来,约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该制度,涵盖德国、英国、俄罗斯、巴西等重要经济体。对我国而言,创设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意味着专利行政部门在专利权人向其提出意愿实施声明之后,向全社会公布许可相关信息,为潜在被许可人提供了全面的专利信息,相当于搭建了一个市场化的专利许可公示和快速交易平台。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有利于解决超大规模市场经济主体中的小微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提高了高校院所专利技术市场适用价值,有可能成为未来助力技术要素供给和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过去几年,我国为推进这一新举措的有效实施,在开放许可顶层制度设计、许可费率发布、评估标准制订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相关操作、激励、规范措施稳步推进。2022年5月,《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印发,为开放许可制度政策、机制、平台、项目等各方面实施落地做出了统筹部署。
地方层面在开放许可制度实施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广东省在广州和深圳选择了部分国有企业和高等院校建立开放许可专区平台,对省内小微企业提供专利技术。陕西省面向省内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征集拥有免费开放许可意愿和条件的专利项目,已征集项目绝大多数为发明专利,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吉林省征集筛选高校院所专利,面向省内开放,为更大范围开展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浙江省推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行业协会等服务机构组建公共专利池,促成中小微企业聚集的产业园区推广免费开放许可专利。
当前,我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正在有序推进,但在手续办理、服务促进、监管规范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难点堵点,有待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强化政策联动,形成社会合力,共同努力推动解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完善专利开放许可制度顶层设计。强化相关部门的政策协同,争取相关专项政策。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在重点城市、示范企业高校所在地先行先试。同时,将地方试点形成的经验模式吸纳为全国性的制度设计或政策措施,形成基层试点与国家层面制度建设的良性互动。
强化专利开放许可市场技术支撑。开展潜在开放许可专利数据挖掘,分析专利运营活跃度高的产业技术领域,为精准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提供数据支持;对开放许可专利进行数据深加工,根据专利类别、技术分支、技术功效、技术参数进行分类标引,建立转让许可应用场景的“数字底座”;在检索核查、分析分类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组织专利技术匹配、推介和对接。
制定提升专利开放许可效率的创新举措。进一步控制制度成本、保障交易安全,研究许可的简易谈判程序、弹性年费减免机制的可行性,重点解决好合同生效和交易安全保障问题。结合同行业平均许可金额或费率标准指引,鼓励地方以市场化机制,探索分阶段许可等多种定价模式。强化组织协同,探讨行政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塑造专利开放许可市场的良好环境。注重许可实施跟踪,加强对异常交易行为监测,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障开放许可安全。加强规范引导,依法依规打击虚构许可达到减免年费目的等行为,坚持市场原则基础上的合理疏导。尊重市场规则,赋予地方参与许可市场主体和模式选择的自由裁量,发挥政府引导和供需对接平台功能。
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宣传与培训。积累开放许可成功案例,筛选储备适宜开放许可的专利,让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为社会知晓。组织系列专题培训,就定价指导、项目遴选、供需对接、纠纷调解等提供指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