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缘岷山汇流而下,滚滚岷江携沙石巨浪一路翻卷、咆哮着,撞出群山。然而,奔袭到中流,却猛地收住脚,温驯地滑入成都平原,向着沃野良田汩汩而去。
“收服”这条狂躁大江的,是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 何勃摄/光明图片
“岷江海拔比成都城高270多米,这条‘地上悬江’喜怒无常——时而洪涝,‘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时而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秦国李冰父子治蜀期间,征发民工修建了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于是,‘泽国赤盆’变成了‘天府之国’。”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王国平带着采访者行走堰区。
“你看,那分水堤状若鱼嘴、插入江心,轻轻巧巧将岷江一分为二;内江奔向玉垒山、流至‘宝瓶口’,被不多不少地‘放’入成都平原;泄洪排沙,则交给高仅2米的‘飞沙堰’……”王国平手指江心,“啥子叫‘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又怎个‘深淘滩,低作堰’‘分四六,平潦旱’?古人的智慧,都在这里了。”
不仅有智慧,还有勇气和毅力。单说那“宝瓶口”,便是匠人们苦战8年的结果——巧用热胀冷缩原理,先烧山体、再浇冷水、继而锤击斧凿,终于生生凿穿玉垒山,开出了宽20米、长80米的“黄金通道”……
都江堰建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不过,有了它,就一劳永逸?却也不然。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旧中国一片凋敝,都江堰维修失时,又屡遭地震、洪水侵袭,渠首残破不堪。灌区农田一片泽国,民不聊生。直到1949年年底,都江堰才看到重生的希望。
沿“宝瓶口”对岸的“观澜亭”向南不过百余米,就来到伏龙观。后人在这里祭祀李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曾是“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所在地。正是一年一度“岁修”,才让“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的佳话延续至今。
“当时,我星夜赶到西安,面见即将率兵入川的贺龙将军,带去父老们的呼告:解放成都后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抢修都江堰!”108岁的文学家马识途,当时是地下党川康特委副书记,忆起那一幕仍激动不已。
兹事体大,贺龙当即拍板。
1949年12月,成都解放。1950年1月16日,都江堰上便是红旗猎猎,开启新中国首次岁修!3个团的战士与民众一道,苦战隆冬,怀一个炽热心愿:抢在春耕前完成岁修,不误农时,以安民心!
短短3个月,这支大军克服物资短缺、残匪袭扰等种种困难,昼夜奋战,在1950年4月实现都江堰开水。
当成排的杩槎被砍倒,盈盈春水涌入“宝瓶口”,马识途心潮澎湃。44年后,都江堰建堰2250年之际,他将这一幕写入《解放军抢修都江堰记》一文,勒石以记之:“军民欢腾,载歌载舞……膏土沃壤尽得润泽,熙熙万民额手相庆……”
此后,给都江堰定期“体检、治病”成为毫不含糊的大事。爽利如川人,更在1997年颁行《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率先为一座水利工程制定地方性法规。
“尤其近十年,整个灌区用于工程维护、续建改造的资金有数十亿元,又有现代科技‘加持’,都江堰的身子骨越来越壮实了。”王国平说,“2008年汶川大地震,好些人为都江堰揪心——它处在全省十个极重灾区之一啊。可没想到,除了鱼嘴轻微受损,竟没得大碍!”
今天的都江堰,刻印历史的沧桑,更充满发展的活力。不但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更用不断延展的水网、快速“长大”的灌区,阐释着古老遗存“活在当下”的生命价值。
“知道不?四川经济十强县中,9个在都江堰灌区;灌区经济体量,占四川经济总量一半!”王国平说得兴起,“走!去看看,眼见为实!”
从都江堰驱车沿岷江逆流而上约十公里,山峦叠翠间,闪出一座巨崖般的银灰色大坝。大坝脚下,湖面宽广,白浪滚滚。
“156米,相当于50多层楼!”王国平说,眼前的紫坪铺水利枢纽,是都江堰上游重要的调节水库,也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2006年,它的横空出世,使都江堰灌区枯水期的供水保证率由30%增至80%。古堰源头供水日益丰沛,水网“尽头”也从成都平原拓展深入至川中丘陵。都江堰已从最早灌溉农田100万亩,扩大到了1130多万亩。
在遂宁安居区保石镇石湾村,站在自流灌溉的农田边,听着悦耳水声,村副主任刘春凯感慨万千。
缺水的记忆,铭心刻骨——“水塘年年干涸开裂,插秧只靠天下雨。可等不来雨,啷个办?向地下找吧!可水井钻到十多米深,才将将够一家人做饭用。漫山良田啊,就这么撂成了荒草地。”
2021年7月,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通水,都江堰水沿156公里“人工天河”穿山而来,川中近225万人的“吃水梦”终于实现!
“‘幸福水’盼来了!以后年年都是丰收年!”刘春凯身后,连片柑橘林长势正盛,林下套种的大豆冒出新苗,已经泛黄的油菜荚随风摇曳铺出一地金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