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北宋都城外,汴河波光旖旎,船夫摇桨泛舟,士大夫饮酒作对,巍峨的城楼,雄伟的虹桥,熙熙攘攘的人群……这是汴绣作品《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情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际,老一辈汴绣人将北宋张择端的国宝画作《清明上河图》中的盛景“搬”到绣布上,以汴绣的形式呈现出来,不禁让人拍案叫绝。“这部作品囊括了800多个人物,90多头牲畜,170多棵树木,难度可想而知,极尽汴绣人的心思和技巧,堪称工匠之作。”汴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苗炜说。
据苗炜介绍,汴绣是在宋代刺绣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在题材内容上,以绣名古画见长,并成为汴绣的传统。它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工艺特点,借鉴了宋代绘画的色彩风格,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大量针法。汴绣既长于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又善于山水图景,刻画人物形象细致传神。2006年,汴绣成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汴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开封,汴绣以其特有的丝丝入扣的技艺手法解读着中国丹青妙笔浓厚的人文历史。
作为土生土长的开封人,苗炜从7岁起便学习刺绣,8岁学绘画,到中学时已能自主创作刺绣生活用品。1980年,苗炜考入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专业学习刺绣制作、设计、绘画创作,刺绣技艺师从首届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杜秀芬,绘画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协会员王少卿。苗炜介绍,汴绣讲究平、齐、光、亮、和、顺,即绣面平整、边缘整齐、画面光亮、色彩柔和、丝理顺畅。从针法角度讲,刺绣是针线的语言表述,用针法要恰到好处,一根线,劈成238根丝,每种颜色有10多个色阶,能传递宋代绘画艺术典雅之美。
在苗炜的作品中,格外显眼的是12幅刺绣作品《美人记》系列。寒烟翠、春雾薄、花无语……个个戏剧妆扮的美人清雅宜人,在诠释工笔重彩画典雅韵味的同时,彰显了刺绣针线语言的魅力。
记者看到,苗炜正在绣作一幅原创牡丹作品,只见一枚枚银针在她的手中幻化多端。一刺、一勾、一挽、一纳,飞针走线中迸发雍容华贵;一挑、一穿、一收、一缀,凝神屏气中尽览清秀典雅。“有的作品绣了将近三个月,还没能完成一半。很多人说绣娘得忍受枯燥,而刺绣于我却是早已习惯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清新、静谧的享受。”从事刺绣50余年、能画善绣的苗炜,乐在其中。
“古代名画一般色彩比较稳重,我通过植物、矿物颜料漂染,把鲜亮丝线压灰,这样就能更好地还原作品的色彩感觉和神韵。”苗炜说,汴绣所绣的名古画作粉本,都是用天然的矿物颜料、植物颜料所绘制的,绣作时绣线配色一定不能有化学颜料的色象,只有这样所创作的作品,才能呈现宋画般的气质,这是汴绣的精神所在。“很多人觉得汴绣就是对画稿的还原,其实不尽然。”苗炜认为,汴绣是用绣线对画作进行再创作,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既要有原画的艺术性,又要具有刺绣独特的语言。同时,需要懂丹青,了解矿物颜料,巧妙利用绣线的颜色,结合绘画的施染步骤布施绣线,才能呈现出理想的绣画效果。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开展汴绣技艺扶贫工程,在贫困村镇进行刺绣技术扶贫工作;开办公益教学,在汴绣绣工中培训绘画技艺,培养年轻人的兴趣爱好,让开封汴绣更有艺术内涵,更有生命力。”苗炜说,技艺只有在传承和创新中才能彰显其生命力和历史文化的厚重。
线穿千年宋韵,技绣十指春风。悠悠历史长河中,像苗炜这样的匠人,借一针一线,集绣作与画工精髓,以精致细腻的手法,续写着北宋传统风韵;用十指妙手,以执着钻研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