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原标题:深耕创新久 疫时显作为
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与防控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社会各界均响应国家号召,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疫区缓解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众多科技企业不仅捐款捐物,还利用自身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体温检测、疫情防控等方面为抗击疫情助力,他们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本文对相关企业进行报道,展示其创新成果及战“疫”风采,以飨读者。
格兰仕:为疫区提供杀菌消毒的便利
2月10日,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格兰仕)正式复工复产。疫情之下,3000余名工人在测温登记、通过层层检查后到岗开工,他们迅速恢复了格兰仕超过一半的产能。今后几天,随着更多员工“回归”生产一线,格兰仕的产能会逐渐恢复,将有效缓解该公司近日因订单量不断增加而产生的“燃眉之急”。
疫情发生以来,格兰仕已分三批向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医务工作者捐赠光波微波炉(下称光波炉)等专利产品——1月23日,格兰仕捐赠的首批光波炉、蒸烤箱产品送达武汉协和医院;1月29日,格兰仕第二批家电送至武汉同济医院……该公司总计10万台光波炉为主的家电,正全力驰援从湖北到全国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捐赠家电为何要以专利产品光波炉为主?“通过格兰仕人的努力耕耘,光波炉成为了杀菌消毒的‘勇士’,过去无论是在抗击‘非典’时还是应对海啸等自然灾害时,格兰仕光波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表示。
研发成果在疫时显效
事实上,早在2001年,格兰仕就自主研发用于微波炉的数码光波技术,并推出了光波炉产品,这被格兰仕看作是微波炉的升级产品。“一般微波炉是通过磁控管发射微波来加热,而数码光波微波炉另外多了一个‘心脏’——光波发生器。在数码光波技术作用下,光波和微波可以同时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对食物进行均匀加热。”格兰仕有关负责人表示,该产品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海内外用户的欢迎,2003年,格兰仕光波炉全球销售量突破500万台。
让格兰仕没有想到的是,原本用于食品加热的光波炉在2003年“非典”时期,又开发出了新的应用功能——杀菌消毒。
从明确需求到捐赠到位,格兰仕仅用了短短7天,便设计出新一代具备杀菌消毒功能的光波炉。“2003年5月3日,卫生部同意格兰仕的捐赠意向后,我们马上成立了新品开发领导小组,公司的技术部、供应科等相关部门立刻进入紧张状态,重新设计、重新开模、重新采购;4日拿出第一套设计方案;5日专家集体研讨;6日敲定抗菌材料;7日拿出样品测试;8日封闭生产;9日下线封装,运往北京。”格兰仕有关负责人介绍,2003年5月12日,1000台具备杀菌消毒、烹调食物等功能的光波炉在北京小汤山医院配备到位,有效地解决了“非典”时期医护人员的饮食安全等问题。
此后,在2004年南亚六国海啸、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中,格兰仕也将光波炉作为捐赠的主要物资送至灾区,用专利产品“守护”灾区人民的健康。
不久前,透过央视记者深入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区)采访的镜头我们又看到,格兰仕捐赠的光波炉已经在战疫一线的医院发挥作用。“希望我们的光波炉、蒸烤箱产品在协助医务人员做好杀菌消毒工作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轻松吃上一口热饭。”格兰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主创新是立身之本
从7天拿出改良产品方案并捐赠到位,到不断推出蒸烤箱、圆形微波炉等产品引领市场潮流,格兰仕的一切成绩都来源于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
“格兰仕从一开始做微波炉起,就将技术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梁昭贤表示,专注于微波炉领域的多年研发使格兰仕微波炉拥有了包括数码光波技术、球体微波技术、多重防微波泄露技术、磁控管延寿技术在内的千余件专利,与此同时,该公司在空调、小家电领域也拥有百余件自主知识产权。以此为基础,格兰仕已从成立之初的低附加值国际品牌代工厂转变为成功“走出去”的中国品牌。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一定要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上。” 梁昭贤认为,转型成为数字科技型企业是格兰仕竞争未来市场的必由之路。2019年,格兰仕发布其旗下的智慧家居平台Galanz+,提供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C端和云端一体化、安全的物联网基础平台和内容服务能力平台。更进一步,格兰仕还在2019年发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物联网芯片BF-细滘、下一代物联网芯片NB-狮山,这两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将搭载在所有格兰仕的家电产品上,以加速智能家居的落地。
无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灾难,还是面对不断走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科技创新永不止步的格兰仕,都将勇立潮头。(本报记者 杨柳)
京东物流:防疫一线的配送“铁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不断扩大,物流行业又一次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每天要穿梭于大街小巷,面对大量人群的配送员们,如何才能保证不被感染,在不成为“移动传染源”的同时,将装载着紧急救灾防疫物资的快递包裹及时无误地完成分拣并交到急需的收件人手中,成为各物流企业在疫时的最大目标。
京东物流集团(下称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技术提供了达到上述目标的一种解决方案。连日来,在京东物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0多座不同层级的智能仓中,机器人“大军”正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地将抗疫物资分拣出库。马路上,一个个配送机器人也整装待发。疫情发生后,京东物流从各地抽调了自主研发的配送机器人驰援武汉,目前,京东物流已完成武汉的配送地图采集和机器人测试工作,一群特殊的配送“人”正式投入防疫一线。
智能仓协同调配物资
“封城”之后的武汉,夜晚一片宁静,但位于武汉新洲区的京东“亚洲一号”物流智能仓仍然灯火通明。天狼、地狼、分拣AGV(无人搬运车)等型号的机器人正通过“群狼战术”,将社会各界捐赠的抗疫物资、民众急需的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准确迅速地分拣完毕,准备运送到抗疫的第一线。
“‘亚洲一号’是京东自建的现代化智能物流项目,通过在立体化存储、拣选、包装、输送、分拣等环节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智能管理系统等,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同时,‘亚洲一号’可以根据全国各区域各有特色的商品属性和分拣需求进行统筹规划,实现物流综合处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介绍,目前,京东物流已在全国范围内运营了23座“亚洲一号”,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亚洲一号”中90%以上操作已实现自动化。未来,京东物流还将在全国30多个核心城市陆续建造“亚洲一号”,借以实现对全国范围内智能化仓储的全面辐射。
以在上海搭建的全球首个“亚洲一号”全流程无人仓为例,该无人仓采用的是被称为京东物流“智慧大脑”的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其采用的仓库管理、控制、分拣和配送信息等系统均由京东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覆盖率达到了100%,“智慧大脑”在0.2秒内,便可以计算出300多个机器人运行的680亿条可行路径,并做出最佳选择,而智能控制系统作出反应的速度仅为0.017秒,是人类速度的6倍,可以应对电商灵活多变的订单业务形态。
“为应对当下疫情,京东物流将对长三角、京津冀等八大经济圈的‘亚洲一号’中的大量民生物资储备进行仓间调拨,做到‘一仓有难,八仓支援’,物流中转实现协同支援,共克时艰。”肖军表示。
机器人减少人员接触
2月6日,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上,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从京东物流仁和站出发,沿着街道前行,成功地躲避开沿途的车辆和行人,行进了600余米后,顺利将“腹中”的医疗物资送到了武汉第九医院。“太好了!智能配送机器人既能送来紧缺的物资,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感染,真是帮了大忙!”武汉第九医院医护人员表示。
“此次采用的智能配送机器人是京东物流最新研发的配送机器人4.0,与以往相比,该版本无论是智能算法的精准度、机器视觉的识别准确率,还是各种商用场景的适应性、匹配度,都有不小的跃升。”肖军介绍,配送机器人4.0的续航里程为100公里,承载重量可达150公斤,并且能够迅速对恶劣天气、夜间行驶等情景做出应对。
值得一提的是,配送机器人4.0还搭载了京东物流X事业部自主研发的仿真测试系统,该系统可以模拟现实路况对配送机器人进行无限次的测试,工程师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快速算法更新,推动其快速进行迭代与优化。“未来,配送机器人4.0将迅速实现量产,并可改造成无人小巴、无人巡检车、无人观光车和无人接驳车等多种无人驾驶车辆,以推动配送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京东物流还将其所掌握的L4自动驾驶技术与套件对外开放,为行业内其他机器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和升级,齐心协力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除武汉外,我们在贵阳、呼和浩特等地的智能配送站也在正常运营,配送机器人正不断地将抗击疫情所需的物资与用户订单安全可靠地送达。在河北、陕西、江苏等地的农村地区,京东物流无人机也已开展无人机配送的准备工作,为已封闭地区提供物流服务。京东物流的机器人正与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攻坚‘战斗’中。”肖军表示。(本报实习记者 赵俊翔)
人工智能助力火神山战“疫”
医疗服务机器人到火神山“上岗”了。1月31日,由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猎户星空)捐赠的第二批医疗服务机器人正式交付武汉火神山医院,投入到战“疫”工作的第一线。
“此次向武汉火神山医院捐赠的是猎户星空研发的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豹小递’,它能够根据医院需求,执行递送化验单、药物等工作,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避免医护人员在递送路上感染的可能。”猎豹移动公司(下称猎豹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豹小递”能精准完成上述工作,而其核心技术则是依托于该公司掌握的全链条的人工智能(AI)技术。
猎户星空由猎豹移动投资建立,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智能服务机器人公司。近年来,该公司依托核心专利技术,推出了从智能语音服务、智能递送服务,再到智能劳动服务的全服务机器人产品矩阵,并在应用中以定制研发的芯片、算法、系统等核心技术对多种产品和服务进行深入研发,以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最大化。
AI技术打造“真有用”
目前服务型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发展的朝阳期,随着资本的大规模涌入,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迅猛发展,各类服务型机器人层出不穷,涵盖了办公、医疗、消费、娱乐等多个领域,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机器人产业尚处于早期,各项技术有待完善,产业配套设施也不甚完备,导致部分产品噱头大于实用价值。“如果要真正的服务一位用户,就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下能够时刻感知用户的位置和需求,只有人脸算法、声音识别等单点技术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而这,正是猎豹移动和猎户星空坚持做AI的初衷。”猎豹移动上述负责人表示。
“想要做真正有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就要完成‘口、耳、眼、手、腿’全链条的技术革新。”该负责人介绍,猎户星空自主研发了全链条AI技术,涵盖语音全链路技术、麦克风阵列、全感知视觉识别、室内导航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了猎户星空语音OS、猎户星空Robot OS、猎户星空Arm OS三大开放系统。
“2019年9月,猎户星空联合佳都科技公司在广州打造了全球首座AI智慧车站——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示范站,利用猎户星空的智能语音与视觉多模态交互技术,乘客只需动动嘴,就能够在智能自助终端上高效便捷地购买车票。”猎豹移动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猎豹移动和猎户星空还陆续与相关企业合作,用其智能语音、视觉、导航等技术为智能家居家电、智慧办公、智慧公共服务、智慧教育等多个行业进行赋能,推动这些行业进行产品和服务智能化升级。
定制战“疫”产品新功能
此次疫情发生后,猎豹移动和猎户星空始终关注着防疫工作的相关进展,并希望通过自身产品和技术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1月24日,猎豹移动和猎户星空紧急协调了几十人的产品和技术团队,根据医院和医疗机构的需求,完成了机器人“医疗系统疫情防控方案”的制订,对机器人产品进行升级与研发测试,并针对具体的医院场景提供定制化功能,以使其能够胜任协助医院和医护人员高效进行疫情防控的工作。
除了在火神山医院使用的医疗服务机器人,猎豹移动和猎户星空还在广州白云机场等多个场景部署了近百台“智能疫情防控服务机器人”,代替人工对旅客提供全天候的疫情防控宣传,对新冠肺炎的防疫知识、居家隔离、心理疏导、民生信息、疫情进展、权威新闻等领域进行问答,并可以为旅客提供“发热自查”,帮助有发热症状的旅客依照提示进行4轮的自我筛查。
“未来,猎豹移动和猎户星空将继续加快自主研发步伐,打造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全链条AI技术等,为社会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服务与更加智能化的产品矩阵。”猎豹移动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报实习记者 赵俊翔)
相关链接:自主研发,为战“疫”添底气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疫情来袭,全国人民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国众多企业纷纷行动起来,运用自主知识产权为抗击和防控疫情贡献力量,彰显出新时代科技型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自主创新不断让社会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更能在疫时就快速确诊治疗、控制疫情传播等方面提供新方法、新工具。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正因如此,在全国范围内动员科技型企业,将其自主知识产权运用到疫情防控中成为科学防治疫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抗“疫”一线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火神山医院建设设备及技术,到全民防“疫”中的人员高密度下温度快速检测、人工智能物流配送等,无不是基于企业已有知识产权的进一步开发运用。正因为这些已有的技术储备,我国才能够在疫情到来时积极应对,最大程度地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
自主创新要为实际运用服务,企业创新成果正在防控疫情的斗争中经受考验。我们看到疫情出现后,很多企业的员工主动放弃春节休假,加班加点,投身企业生产、研发的一线,为疫情防控做好技术支撑。比如,湖南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团队奋战72小时,运用已有专利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在春节期间调集近百人的研发团队针对疫情开发出AI测温系统,辅助相关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快速筛查体温异常者……这些研发成果不但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物质层面的重要作用,更在精神层面让大众安心,也让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暖心。
如果说曾经还有人疑惑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应当如何判定,那么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率先投入防“疫”研发使用的专利无疑彰显了知识产权的高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专利并非各企业一朝一夕的成就,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既离不开企业自身对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布局的重视,也离不开我国一直以来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疫情发生后,各地纷纷推出政策举措帮助创新创业企业渡过难关,如北京补贴小微企业研发成本、加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上海在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要对疫情防控创新产品研制攻关进行资金支持。诸多举措为企业的自主创新积蓄了力量,更让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减到最低。
笔者认为,多年致力于自主创新,让我国企业既有了技术抗“疫”的勇气,也有了抗“疫”的底气。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我们会迎来春天的暖阳。(木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