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2001年,由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人工智能》讲述了一个小机器人为了寻找养母,不断缩短机器人和人类差距而奋斗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幻景。15年后的2016年,在日本医生对一名患者的病情束手无策情况下,IBM的机器人沃森(Watson)在短时间内阅读了约两千万页的医疗文献,给出了治疗患者的建议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自此,人工智能正在走进了医疗领域。
本文中,笔者经过中文专利库CNABS、CNTXT以及外文专利库DWPI、SIPOABS进行检索,获得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服务专利文献277篇。
起步较早,发展缓慢
早在1988年,位于西班牙的智能决策系统公司提交了一件辅助诊断心血管疾病和肺病的系统(公开号:GB2210713A)的专利申请。此后10年间,美国的数字设备公司、朗讯科技公司、IBM等公司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涉及远程健康监控、医疗数据整合、智能辅助诊疗等内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医患矛盾的凸显,2001年起相关专利申请开始缓慢上升,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将对医疗服务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2015年以后,依托广泛的用户群体、大量的互联网数据和成熟的数据挖掘处理技术,互联网巨头的介入下推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大型综合医疗服务公司集中深入研究”+“互联网巨头公司提供大数据支撑”两者齐头并进的态势。
热点领域,紧追不舍
在辅助诊疗方面,上世纪90年代,美国微软和韩国三星在辅助诊疗领域提交了专利申请(公开号:US6529891B1、KR100455289B1)。另外,为了借助医疗影像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近年来阿里巴巴公司研究的“用于医疗影像的图像识别装置”,帮助医生快速找到更隐蔽、更早期的肿瘤病变;腾讯研究的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可用于早期食管癌智能筛查、早期肺癌筛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智能筛查、宫颈癌筛查、乳腺癌淋巴清扫图像识别等;国内高校院所也从多角度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望在将来与互联网公司等进行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在药物管理方面,美国波士顿的Berg公司用人工智能方法仅需9个月至12个月就能研制出一款新药;谷歌为了提供新型药剂,专门成立了抗衰老研究公司Calico,推出能以胃酸供电的智能药片和癌症检测丸。欧洲最大的人工智能+新药研发公司BenevolentAI建立了一种更快更好地开发新药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把人、技术和生物学结合起来(公开号:WO2017051188A1),集中处理全世界大量高度碎片化的信息,用以加速科学研究和发展。事实上,人工智能仅仅帮助企业研制新药是不够的。为了提高用药安全,减少药品给不同人群带来的副反应,微软和IBM分别就药品鉴别方法提交了公开号为US6222093B1、US7647193B2的专利申请,以评估药品功效和毒性,鉴别药品是否符合特定患者的用药标准。
在医疗监控方面,美国谷歌的Google Glass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健康风险提醒服务,其收购了智能手表制造公司WIMM Labs、生物技术公司Lift Labs,并与瑞士诺华制药合作开发了智能隐形眼镜。苹果公司的Apple Watch在心率测量方面达到了90%的准确度。此外,微软也研发了针对盲人用户的采用3D技术的骨传导耳机,为盲人和弱视患者提供服务,另外还包括智能手环和带有增强现实(AR)功能的全息眼镜。随着慢性病的高发,医疗监控将逐渐成为大趋势,并将大面积进入养老产业;同时监控管理平台所收集的用户代谢数据、表型数据,将成为药物研发、疾病诊断的基础数据,推动多个产业的发展。
在健康管理方面,涉及的领域较多。如在线问诊包含“预问诊”和“自诊”两大功能。“预问诊”就是在患者完成挂号后的等待时间内,进入医院应用(App)或者微信公众号中的智能问诊模块,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信息,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初步形成诊断报告,在患者与医生见面之前就推送给医生,大大缩短问诊时间;“自诊”就是患者在手机或者PC端通过人机交互完成智能问诊,生成诊断报告,以供患者参考。百度的医疗大脑为用户提供“自诊”服务,其原理是对结构化医疗知识信息进行挖掘,然后检索具有与医疗咨询信息或反馈信息对应的实体标签的结构化医疗知识信息,根据过滤结果生成并输出问诊结果信息(公开号:CN106845061A)。
在数据整合方面,科大讯飞依据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直接将语音医嘱转换成结构化的文字,形成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公开号:CN101236615A),而目前针对医院所有的科室,科大讯飞智能语音转录系统的准确率达到97%。医疗数据的整合,关键是将基因数据、代谢数据、表型数据集成于同一平台,这样才能实现更高级别的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医疗”是近年来从事医疗领域的科技类公司最推崇的企业标签之一,其涉及的公司类型和产品类型极其丰富,人工智能目前正在辅助诊断、远程医疗、药物研发、护理康复、智能假肢、微创外科手术等多个方面为人类提供更准确、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未来,随着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落地,以及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大量出现,人工智能结合医学影像将成为行业的重要结合点。在笔者看来,我国在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管理领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有望在“巨人的肩膀”上拓展新药品研究领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