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原标题: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高校运营(武汉)试点,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湖北:打通校企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65项技术需求、300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近日,2019年湖北省产学研合作对接重点地区专场暨仙桃市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现场,来自高校的相关专家和111家仙桃企业代表面对面签约5项市校合作项目,13个校企合作项目。
此次活动是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高校运营(武汉)试点平台(下称试点平台)的力推下,在高校院所与仙桃企业之间,促成了技术供需双方深度的长期合作。
“该试点平台的建设依托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三家承建单位,以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为特色,开展知识产权运营、专利导航、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与预警、知识产权挖掘与布局、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技术运营转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市场化运作。”试点平台运营主体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下称中部知光)董事长、总经理罗林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试点平台自2018年7月获批至今,目前已聚拢国内200余所高校,海外10个国家、30余家科研机构,发掘和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资源为校企搭建起一座座合作桥梁,通过对高校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推动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校企合作破解发展难题
“高校专利众多,但是很大一部分无法与市场对接,科研成果无法落地。”罗林波表示,中部知光作为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和成果转化机构,此前专门组织5个专项工作组,实地走访仙桃地区重点行业企业,累计收集107家企业的73项技术需求,27项资金需求,65项人才、政策培训等其他类需求。在此基础上,中部知光还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面向全国高校院所发布技术需求,并带领部分专家到企业现场进行对接洽谈,促成了一个个校企合作成果的诞生。
“我们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地质、矿产等学科上的优势,将材料纳米化,利用实验室研发的特殊矿物质合成矿物纤维,加入刹车片中提升摩擦性能。同时,采用增润性的石墨等材料,改善刹车性能。”此次与摩擦一号汽车科技(仙桃)有限公司(下称摩擦一号)签约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教授侯书恩介绍,近年来,他带领技术团队专注刹车片研发,已经拥有10多件发明专利,并获得2项湖北省发明专利奖二等奖,下一步,将于摩擦一号合作将专利转化为产品。
此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摩擦一号还联合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创新研究基地,并受湖北省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近60人的刹车片研发团队不断推陈出新,即便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摩擦一号凭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优质的产品质量,2018全年出口量依然增长了60%。
“将高校研发成果与更多的企业对接,让研究成果落地,既提高了企业研发实力,也能提高高校专利技术产业转移水平,可谓是双赢之举。”侯书恩表示。
出台政策解决后顾之忧
作为“科教大省”,湖北一直在探索如何将高校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16年,湖北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鼓励在鄂高校将知识产权内容列入教学培养计划,鼓励有条件高校设立知识产权专业或学院;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集成攻关。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由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潘牧教授团队研发的燃料电池核心部件膜电极材料的制备、量产技术,在2005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随后,武汉理工大学以2000万元的价格,将该专利作价投资入股武汉理工新能源公司,经过10多年的经营,该公司已成为全球知名的燃料电池膜电极产品的供应商。2017年10月,深圳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以9000万元全额收购武汉理工新能源公司股份,并于2018年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此次校企知识产权的成功合作,在湖北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方面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要打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梗阻,只有科研单位和企业两个主体一起发力,行政机构和司法部门一起推动,中介机构和市场服务机构一起努力,才能以市场为导向,形成科研成果转化、转移新局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