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Base on one field Cast our eyes on the whole world

立足一域 放眼全球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宁波:创新引领霓裳蝶变

发布时间:2019-05-21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李倩
字号: +-
563

北京东交民巷28号,坐落着一家服装企业,这家服装企业名为北京红都集团公司,距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制作过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服装。鲜为人知的是,红都集团的成立与“红帮裁缝进京”这一事件密不可分。提起“红帮”,这两个字在中国近代服装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分量。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一批率先掌握了制作西服技术的裁缝在宁波涌现,由于他们给红头发外国人做西服,被称为“红帮裁缝”。

百年来,“红帮裁缝”殚精竭虑,锐意革新,把西服手艺发挥到极致,制作了中国第一套西服和中山服,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西装店,创办了第一所服装学校,出版了第一部服装理论著作。他们敢于冒险、艰苦创业,带着剪刀开拓国内外市场,在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在日本横滨、东京,俄罗斯海参崴……不仅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也留下了他们的精湛技艺。

在“红帮裁缝”发源地宁波,记者深切感受到“红帮”的底蕴,红帮技艺,红帮精神影响了一代代红帮后人,成就了宁波“服装之都”的美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宁波纺织服装产业从业者们积极传承与发扬红帮文化,敢为人先、富于创新,摸索出一条“科技+品牌”的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改变。

精湛手艺传承百年匠心

宁波简称“甬”,作为近代历史上首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宁波较早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加之宁波人骨子里敢闯敢试,富于创新的精神,蕴育出技艺高超的“红帮裁缝”,他们制作出的西服令外国人赞叹。

2005年,“红帮裁缝技艺”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宁波人引以为豪的事情。记者在一家西装店见到了这项技艺的传承人蒋楠钊。从16岁开始学做裁缝,到如今年逾古稀,在蒋楠钊眼中,做西服是件“苦活儿”。“西服的领子、袖子制作最复杂,一件西服领子是平整的还是翘起的,决定着西服的款式。”蒋楠钊告诉记者。常言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蒋楠钊带过20多位徒弟,对待每个徒弟都视如己出,毫无保留地将技术教给徒弟。“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做手工缝制西服的裁缝越来越少了。”

同样的担忧来自于另一位红帮传人戚柏军,“留住人,才能留住手艺”。11年前,戚柏军开设了个人西服定制店,一边做高级定制,一边教学生手艺。“高级定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望闻问切。”在制作每一件西服之前,除了为顾客认真量体之外,戚柏军还要通过聊天,了解顾客的职业、爱好、习惯等,将这些细节融入到西服的制作过程中。这些细节,正是西服定制的灵魂。

匠心缝制、高级定制是宁波不少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打出的“口号”,而开展这些服务的基础是拥有精湛的技艺。即使在智能化发达的今天,一手制作服装的好手艺仍然难能可贵。在罗蒙集团股份公司(下称罗蒙集团),出身裁缝世家的沈水飞,19岁开始学习制作西服,今年59岁的她,从普通女工成长为罗蒙集团的技术管理者,每一批新员工都由她培训。正是有了红帮技术与红帮精神的底蕴与土壤,才让宁波纺织服装大潮不断涌起。

自主品牌促进企业发展

纺织服装产业是宁波市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宁波拥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800余家。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经历了以资本积累和规模扩张为主的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后,开始全面进入质量提升阶段。”宁波市经信局副局长方巍介绍,这一过程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由加工生产中低档产品向生产加工高档产品转变,原创设计和自主品牌将进一步发展。

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雅戈尔集团)是宁波的龙头企业。1979年,雅戈尔集团从蛰伏于地下室的小加工厂起家,经过40年的发展,2018年,雅戈尔品牌价值近200亿元。“雅戈尔能有今天的成绩有两个词不得不提,一是创新,二是品牌。”在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看来,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纺织服装产业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就必须要坚持创新,创新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服装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价值。”

在宁波,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完成了从代加工厂到打造自主品牌的蜕变。罗蒙公司原本是一个为上海知名服装公司代加工的小工厂,1998年,盛静生出任罗蒙公司董事长后,提交了商标注册申请,坚持走自主品牌发展之路。“当一家企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品牌代言人、品牌文化后,那种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

从小受熏于红帮文化的周辉明在13岁那年拥有了自己第一套定制西服,海外留学期间,红帮裁缝是他引以为傲的家乡文化。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是周辉明的梦想,原本做外贸生意的他用了6年的时间,打通服装从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的整个链条,创办了雅楚、Nikky等服装品牌。

品牌塑造不易,品牌保护也至关重要。拥有博洋家纺、唐诗、果壳、艾夫斯、涉趣等20多个自主品牌的宁波博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在面临着产品被抄袭的困扰。“有时候我们的产品刚在淘宝上线,就有店铺开始模仿。”宁波博洋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惠君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寻求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法。

知识产权护航智能制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种更有温度的创新面料,一件更有效率的机器设备,对正在转型升级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大麻本是让人闻之色变的毒品植物,雅戈尔集团另辟蹊径,携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装备研究所对大麻进行育种改良,并命名为“汉麻”,攻克了汉麻种植与加工中的毒性控制与产业化难题,使汉麻拥有了轻薄透气、抗皱、抗菌等特点。雅戈尔集团及时围绕这项领先技术提交专利申请,并获得授权。2009年,基于这项军民融合的智慧结晶,雅戈尔集团打造了全新品牌“汉麻世家”。

在宁波舒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舒普机电),知识产权成为了其董事长罗千挂在嘴边上的词。作为集自动化特种缝纫机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舒普机电认为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由于在缝纫机工业领域,我国企业起步较晚,在研发过程中很难绕开国外技术壁垒。罗千告诉记者,舒普机电曾被日本一家缝纫机制造企业起诉专利侵权。“当时一审后,我们被判赔付对方500多万元。”针对涉案专利,舒普机电及时提交专利权无效请求书,最终涉案专利被宣告无效,舒普机电实现逆转。截至目前,舒普机电拥有国内外专利5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155件,组建了一支知识产权团队,专门负责公司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工作。

将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到公司战略高度的不止舒普机电,在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慈星公司),一整面的“专利墙”记录着慈星公司研发针织机械等智能化设备的创新足迹。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立军介绍,慈星公司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并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目前,慈星公司拥有已授权的发明专利100多件,均转化为了生产力,实现了技术与市场的融合。

李立军介绍,“公司如此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与公司的‘大家长’——总裁孙平范的一次经历有关。”2006年,慈星公司由孙平范亲自带队,参加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一个纺织机械展,机器刚运到会场,慈星展位就被当地法院查封了。原来,一家日本公司认为,慈星公司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研制出高技术水平的机器,因此请求当地法院对慈星的机器进行检查。在拆开慈星机器后,让这家公司大吃一惊的是,机器的核心部件与该公司的设计完全不同。“他们当场就承认我们没有侵犯他们的专利权,然后赔偿了所有损失。”李立军说,“这件事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国外企业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走出去’之后,可以依靠的资源很少,开拓海外市场离不开知识产权。”

“红帮”依然在。诚然,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涌入纺织服装产业,中国企业想在加工环节获取利润变得更难,企业只有离开“舒适区”,探索创新技术,打造自主品牌,才能获得另一片天地。在服装名城宁波,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正和新时代的创新理念交汇融合,驱动一场智能制造的霓裳蝶变。

宁波舒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重视科技创新,成功研发生产出4大系列共40多个品种的特种工业缝纫机,打破了发达国家技术垄断。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