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不论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令人恐惧、兴奋或兼而有之,不可否认AI是发展趋势。
短短几年间,AI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有一些公司的市值已达数百万美元。
对初创公司而言,拥有强大的AI相关商标权利组合是一笔优质资产,能帮助吸引并说服投资者。
对成熟企业而言,关键点是确保拥有强大的商标注册基础以维护自身商标权利,尤其是企业商标已全球知名的情况下。
英国常常被视为欧洲的AI中心。同时,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典也有活跃的AI行业。我们也发现,AI领域的商标申请越来越多。
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五年间,向欧盟知识产权局提交的近45,000件商标申请涵盖了AI领域。
其中17,000件申请来自英国,这表明英国是目前为止AI软件企业最大的聚集地之一。
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AI商标申请数量也在增长,挪威、瑞典、丹麦和芬兰共计提交了3,500 件申请。
在商标申请中已经涵盖AI软件的企业,需要应对一系列独特问题。
如何起草商品名称?
起草商品的名称,须经仔细考量。
欧洲目前接受“软件”作为单独的商品名,但该名称已不足以全面覆盖AI这一巨大领域。
在商品名称中更详细地说明所涉软件的具体特性已是当前的一种标准做法,尤其对于AI领域的产品而言,但仅包含AI相关的术语恐怕不够。
到底该怎么描述商品名称呢?
商品名称如果过于技术化可能会在商标主管机关那儿遇到问题。比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树检索等等专业术语可能对于程序员来说是熟悉的,但对于商标审查员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
我们发现,不同地域的审查员,不论欧美还是日本,均不接受过于技术化的商品名称。如果恰好有“精通技术”(借用专利代理师朋友的常用语)的审查员熟悉这些技术名称是不是就行了呢,即使其他未深涉AI领域的企业对此不太熟悉?目前看来,情况是这样的,但这个现象可能不会持久而且也非跨地域的通行标准。
一个解决方案是尽力去描述软件将实际应用的领域。
AI可应用于许多行业,例如,医疗保健、金融科技、电子商务、能源、自动驾驶车辆、网络安全等等。
由于AI的多行业适用性,企业可能难以在早期就预知未来将进入哪些应用领域,也很难预知将来哪些行业会用到AI。当然,有人会说,几年后哪有用不到AI技术的行业呢。
有鉴于此,商标代理人为AI企业起草商品名称时非常有必要了解该企业的业务特性及未来可能发生的业务变化,以使商品名称能涵盖未来的需要。
如何证明商标使用?
AI商标还可能面临难以提供使用证据的问题。
许多AI企业积极地开发软件、研发新算法以解决特定问题。
大型科技公司收购AI初创企业并将内部研发的AI软件融入自己产品里,这个做法也很普遍。
AI软件可应用在很多消费产品中,比如亚马逊的语音助手Alexa、苹果公司的语音助手Siri。但问题是,终端的消费产品包含后台软件在内的许许多多的部件,而消费者通常对此不太了解。
很多企业已经声名在外,频频登上媒体新闻头条。但当需要维护商标权利时,例如对抗他人提出的撤销申请、对他人商标提起异议或无效宣告时,或者为了在美国获得注册时,这些企业仍然需要证明自己的商标已经实际使用。
这类企业又怎么证明商标已用在AI产品上呢?
如果无法提供标准形式的使用证据,例如清楚展示有商标的账单或广告材料,要证明商标已实际使用恐怕比较棘手。
如果有充分的关联证据来证明产品里内嵌有AI软件,这可能足以证明使用,但这类证据并不总是有。那么,接着的问题是: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内容能充分证明商标已经使用吗?
按照经验,某些商标局对非常规证据的接受度更高。比如,中国商标局曾接受将大量的新闻报导作为商标已使用的证明,以支持权利人针对他人在类似或不类似商品和服务上申请的近似商标而提出的异议主张。
此外,金宝汤公司(Campbell Soup)近期在美国之所以能成功注册“Chunky”商标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该商标高频出现在媒体及流行文化里。
总之,与面对任何新技术一样,商标代理人及审查员均需跟上并适应AI技术带来的实务变化。
发布: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Claire Hutson 麦仕奇英国伦敦办公室
译者:黄雪芳 麦仕奇北京办公室
供稿:麦仕奇知识产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