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真理愈辩愈明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由“黑洞”照片引发的著作权思考

发布时间:2019-05-0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杂志 作者:吴子芳
标签: 著作权 黑洞 照片
字号: +-
563

因视觉中国第一时间在其官网宣布享有“黑洞”照片著作权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震动,多家图片企业都陷入了舆论漩涡。各种声音中,不乏纯粹声讨视觉中国这类通过海量图片牟利的企业,不付费就通过诉讼寻求高额索赔的盈利模式,以及将国旗、国徽等公共资源都作为售卖对象的行为等。作为一名专业开展著作权诉讼业务的律师,笔者认为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图片著作权使用及保护问题。

“窃书不算偷”已成为历史

毋庸置疑,现代社会对待作品、对待著作权的正确态度是尊重著作权。“窃书不算偷”早已成为历史,社会发展到今天,新作品的类型、数量以及普通公众可获得作品的机会和成本远远优于过去任何一个时代。这其中,离不开著作权制度赋予著作权人控制作品传播利益进而激励创作、鼓励作品传播的重要贡献。即使是那些感慨“天下苦视觉中国久已”的人,也难以回避自己也创作作品,也需要得到著作权法保护。

作品没有歧视链

也许有人提出,随手拍的照片、两笔就完成的简笔画即使享有著作权,也不能与付出了极大独创性劳动的小说、电影、计算机软件所享有的著作权同日而语。需要强调的是,作品类型的差异不导致作者所获权利的优劣。现行著作权法下,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一般即享有该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十七项权利。不同类型的作品所产生的权利在保护标准上并无本质区别,但在侵权责任,特别是赔偿责任承担方面,独创性高低是可以作为一项考量因素体现在赔偿数额计算方面,即一部热播影视剧被侵权和一张照片被侵权,通常情况下法院对侵权人判决的赔偿损失数额存在高低差异,但被告行为的侵权性质并无差异。

为什么使用反映自己景点的照片还要向他人付费

有著作权的图片必然享有著作权,获得著作权法保护。“图片”并非规范的法律用词,著作权法上,享有著作权的图片一般是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法律规定的摄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传统的摄影作品是摄影师使用胶卷相机拍摄并冲洗成相在相纸上的照片,有实物底片。当然,目前的摄影作品大多为电子数码照片,其中的图像可能还经过了专业软件的修饰。法律规定的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画家的画作、书法家的书法是最典型的美术作品。

事实上,不少漫画作者这些年中也对各类主体通过网络使用漫画配图提起大量维权诉讼,但之所以相比较摄影作品,大家对漫画作者更宽容,原因可能在于大家通常认为记录真实生活世界的照片,创作难度低,任意使用的违法性低。某知名景点经营者在自己做宣传时,使用了他人拍摄的该景点正门照片而被起诉,该景点经营者应诉时强烈表示,这照片就是其正门照,为什么使用反映自己景点的照片还要向他人付费?那是因为,景点本身由景点经营者经营,但宣传照片却是他人拍摄,照片著作权由拍摄者享有。

拍摄国旗、国徽可形成作品

此次“黑洞”事件中,还有人找出了视觉中国网站公开销售国旗、国徽图片的信息。对此,笔者强调,理解著作权法一定要首先理解著作权的权利对象。因作品而产生的著作权,仅保护作者对创作思想外化的表达,而非思想本身。摄影作品著作权所保护的是摄影师按自主意愿选择角度、光线、设置各类拍摄参数而形成的固定在成相载体上的画面,并不是画面中的客观事物。因此,同一摄影师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拍摄国旗、国徽照片,可形成不同的摄影作品;不同的摄影师在同一时间、集中地点拍摄的国旗、国徽照片,亦可形成不同的摄影作品。

“黑洞”照片是否享有著作权

“黑洞”照片是否享有著作权,不能简单从新闻报道使用“照片”二字即推断其与人们普遍理解的照片相同。事实上,该图片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是由分布在全球6个天文台的8台射电望远镜记录的无线电数据,依靠机器学习算法,把数据拼凑起来重建出图像。仅仅是数据计算,就由MIT的一个豪华阵容科学家团队,历时两年使用了半吨重的硬盘数据完成。对此,笔者认为,此唯一的“黑洞”照片,仅是人类目前技术能实现的客观事物的展示,不属于作品。理由主要是该“黑洞”照片不属于作者的个性化表达。如上文所述,关于国旗国徽,理论上可以存在不同作者的无限表达,但“黑洞”图片并不是科学家的艺术选择,这也是“黑洞”图片形成时,科学家们会有意外惊喜的原因。

当然,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提升,对“黑洞”的图像展示如果能像给月球拍照一样便利、全面、多角度时,“黑洞”照片属于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也并非不可能。

总而言之,凝结了人的智力创作成果的作品,法律都赋予作者著作权,作者有权合法使用自己的作品,许可他人使用其作品,也有权利制止他人侵权并获得赔偿。我们告别“拿来主义”“免费午餐”的时代已经快三十年,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是读者,也都可能是作者,尊重和保护他人著作权亦是对我们自己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