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重大新闻发生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李海鹰:音乐创作与保护同等重要

发布时间:2019-01-14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侯伟
字号: +-
563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李海鹰创作的这首《弯弯的月亮》曾经风靡全国。时至今日,这首歌以优美的曲调、旋律和丰富的内涵仍能打动很多歌迷。

1954年出生在广东省广州市的李海鹰,创作了大量经典流行歌曲,如《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走四方》《七子之歌》《爱如空气》等,这些歌曲几乎家喻户晓,他也被誉为国内最出色的当代词曲作家之一,曾获“文华音乐奖”“五个一工程奖”等音乐创作奖百余项,还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音乐总监,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音乐总监,并担任罗马尼亚第十届国际金鹿流行音乐节、哈萨克斯坦第十届亚洲之声音乐节以及美国国际天才儿童艺术节评委等。

除了出色的创作才华外,李海鹰还一直关注音乐产业的版权保护和产业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一些大型音乐版权论坛或研讨会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与法官、学者、律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如何保护音乐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如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等,被不少媒体称为“维权斗士”。

在李海鹰走上音乐创作道路的时候,我国著作权法尚未出台,公众的版权意识很薄弱。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普及著作权法,加大对侵权盗版的打击力度,国内的版权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李海鹰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40余年来,在音乐这条产业链上,保护版权已经成了大家的一个共识,但怎么保护,推动创作繁荣,形成良性生态,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走上音乐道路

与不少音乐人出生在从事音乐工作的家庭不同,李海鹰的父母都不是音乐人,但这并不妨碍他对音乐的喜爱。小时候,父亲很喜欢听粤剧,李海鹰也跟着天天听,这是他最早对音乐的接触。

李海鹰15岁的时候,母亲给他买了一把秦琴,也就是类似于中阮的一种乐器,他在楼道里用拨片拨,嘴里哼着胡诌的广东小调。这一哼,吸引了住在楼上的一位上海工程师。工程师看了一眼李海鹰拨弦,说“这琴不高级,小提琴才高级”。然后,工程师把秦琴放到了李海鹰的肩上,拿了把木尺递给李海鹰,说“在琴弦上来回锯,用不着拨”。这启蒙了李海鹰学习小提琴。一年之后,16岁的李海鹰作为全校惟一会五线谱和小提琴的人考进了广州粤剧团。

1985年,广州举办了内地原创流行音乐的第一场大奖赛——“‘红棉杯’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其中,由李海鹰作曲、陈小奇作词的《黄昏的海滩》以并列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羊城十大新歌”称号,不少人通过这首歌认识了李海鹰。一年后,由李海鹰作曲、陈小奇作词的《梦江南》受到人们追捧,李海鹰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但真正让李海鹰声名鹊起的还要数《弯弯的月亮》。

打磨音乐精品

创作于1989年的《弯弯的月亮》是电视艺术片《大地情语》的插曲,描绘了疍家人(广东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水上生活的场景,词曲作者均为李海鹰。这首歌曲的创作和李海鹰的父亲有关。当时,李海鹰的父亲是黄埔造船厂的副厂长,需要经常坐造船厂的轮船过江,但轮船的过江时间是固定的,如果错过了只能坐小船。这种双桨的小船通常能坐几个人,由一个用背带背着孩子的疍家妇女划着过江。这种场景一直萦绕在李海鹰的脑海,始终挥之不去,再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迅速,原来的田园风光正在经历沧海桑田。这让李海鹰产生了创作《弯弯的月亮》的念头,遂即用了不到半个小时便创作出了这首歌曲。

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李海鹰再接再厉,他又推出了诸多音乐精品,尤以《七子之歌》传唱度最高。1997年,李海鹰收到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作曲邀约,邀请他为闻一多先生1925年创作的诗歌《七子之歌·澳门》谱曲。李海鹰欣然同意,因为他与澳门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家乡过去叫香山县,地域范围包括了现在的珠海和澳门,而且之前他也去过澳门,再加上两地说的都是粤语,听得也是粤剧等,文化差异很小。从传真机上收到歌词的时候虽是傍晚,但李海鹰立刻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闻一多选集》,想看看这首诗最初的样子。因为这本选集没有收录《七子之歌》,他并没有找到这首诗。李海鹰把收到的歌词放在钢琴上,那几句诗词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

李海鹰告诉记者:“在闻一多的诗中,他将澳门比作一个孤儿,离开了母亲,连自己原本的名字也被改掉。我的创意也跟着闻一多的思路,前面只用两个最简单的音来回转换,就像缺失母爱的孩子唱着最简单的童谣;中间部分像大海涌起的波浪在呼唤,延续这种渴望母爱的感情。这样的旋律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越来越强烈。”第二天下午,当李海鹰坐到钢琴前,这首《七子之歌》的曲子便应运而生。1999年12月19日9时,距离澳门正式回归祖国还有15个小时,中央电视台庆祝澳门回归48小时直播特别节目开始了。在连续48小时的直播中,这首旋律一直穿插其中,歌词朗朗上口,轻盈流畅,让人不自觉地也哼唱起来。2015年,《七子之歌》因其在版权推广上的卓越表现,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创意金奖,这是版权领域全球最高奖项。

2000年至2012年,李海鹰工作的重心转为为影视剧配乐,曾为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亮剑》谱曲。比如李海鹰为2005年的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的片尾曲《爱如空气》谱曲,2008年,该歌曲获得改革开放30年30首最优秀电视剧歌曲。自2012年在广州交响乐团推出“鹰交响”之后,李海鹰开始朝着流行交响乐方向发展。2015年6月,李海鹰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了个人作品音乐会。与以往音乐会不同,此次他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通过小提琴等管弦乐器,对其创作的《走四方》《过河》《我不想说》等多首经典流行歌曲进行重新演绎,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2016年,正值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作为广东省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由李海鹰担纲主创的“大型交响史诗——我们的孙中山”在中山纪念堂首演,之后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社会反响热烈。2018年,那索斯唱片公司为此专门出版发行了CD,对李海鹰的能力表示认可,这对主旋律作品而言是非常罕见的。

其实,从《弯弯的月亮》到《七子之歌》,再到《爱如空气》等,李海鹰的作品风格多样,横跨流行、民族与古典等,并且每种曲风都融合得天衣无缝。“音乐创作者创作作品时除了考虑要与时代发展相呼应外,更要学会独立思考。因为在独立思考中会产生表达的愿望,如果再有一些基本的音乐技能,就能写出以自己的视角所表达的不一样的音乐作品。”李海鹰举例说,音乐人鲍勃·迪伦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用他的音乐作品呈现了美国人许多的生活片段,这不仅帮助他拿了诸多音乐大奖,也让他斩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推动版权保护

著作权法的全面深入实施,对于维护作者合法权益,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热情,促进作品创作、使用和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等积极普及著作权法,社会尊重版权的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事实上,普及著作权法也是李海鹰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次综艺节目制作方联系我想用我的歌曲,我就普一次法,让他们知道改编和合理使用是不一样的,改编必须要经过作者同意。”李海鹰说,这种普法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擅自改编他的作品的现象减少了很多。不仅如此,李海鹰还号召自己的学生学习著作权法。目前,李海鹰任职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院长。起初,学院并没有设置知识产权课程,但李海鹰坚持认为,著作权法应成为学院师生必修的课程,因为流行音乐与著作权法联系尤为紧密,学生既可以用法维权,也可以避免侵权现象的发生。在李海鹰的努力下,学院开设了著作权法课程,让更多学生认识到了著作权法的重要性。

普法的同时,李海鹰还积极向侵权盗版宣战,积极发起多起维权诉讼。“音乐人遭遇侵权盗版,不要认为自己力量小,不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否则满大街都是盗版。音乐人一定要站出来积极维权自己的权利,可以向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等专业机构组织寻求帮助。人人都站出来维权,才能形成以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激励音乐原创,产生更多好的音乐作品。”李海鹰呼吁。

虽然我国的版权保护环境得到了很大的好转,音乐行业涌现出了像李海鹰这样的知名音乐人主动发起维权诉讼,并赢得诉讼,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音乐行业的维权信心,但是目前主动站出来对侵权盗版说“不”的音乐人还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李海鹰分析,造成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既有音乐人势单力薄、维权周期长、维权成本高、取证难、担心被指蹭热度的原因,也有侵权者侵权成本低的缘故,更重要的是法院的判赔数额较低,抑制了他们维权的热情。“有关部门可以参照交通违规惩罚机制,考虑加大对侵权者尤其是重复侵权者的处罚力度,从而形成威慑力,这样才能有效遏制侵权盗版行为。”李海鹰建议。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