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走上领奖台,人民大会堂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两位颁奖。
“一位是40载的奉献,一位是60年的坚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感人事迹,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不难发现,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获奖项目,大多是科学家们历经10年、20年,甚至30年时间,长期潜心研究最终形成的创新成果,必须有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有了知识产权保护就如同给这些成果套上了“金钟罩”,科学家们的研发热情也被点燃。
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体系,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使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力的保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的讲话,鼓舞了在自主创新道路上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们,也再次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江西省的朱溪钨铜矿,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钨矿储量。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尤其面对地表下3000米深度的精细勘探要求,常用的CSAMT法等,纷纷失效。由中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创立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介入后,就获得了该矿区范围内3000米深度电阻率的精细分布,首次清晰地揭示了深部控岩控矿构造,为后续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该装备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也是国土资源领域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我从事的地球物理探测,就好比给地球做‘CT’。”何继善说,几十年来,他运用各种探测法和仪器获取相关信息数据,判断地下深处是否储藏珍贵的宝藏。获奖设备拥有3件发明专利,也让这位耄耋之年仍奋斗在科研前线的老人心里多了块“压舱石”。
此次获奖项目中,知识产权运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一大特点。由中南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基于硫磷混酸协同浸出的钨冶炼新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负责人、中南大学冶金学院副院长赵中伟说:“近年来,我们的项目团队在钨冶炼新工艺方面不断创新,实现了钨冶炼生产的高效、经济、环保。”他介绍,该成果拥有中国发明专利12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1件,并获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四国授权。目前,该技术已在厦门钨业等公司进行应用,产品指标达到了国标最高标准,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登上了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舞台。重型商用车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的重要装备,由发动机、变速器和车桥组成的动力总成被称为商用车的“心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得知获奖,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该项目彻底改变了我国缺少重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被动局面,重构了中国重卡行业的市场格局,因为潍柴动力掌握了动力总成的核心技术,现在国内自主品牌的商用车占到了整个市场总量的99%以上,国外品牌的商用车已经很难进入国内市场。”据介绍,多年来,潍柴动力始终重视知识产权工作,鼓励员工通过提交专利申请保护创新成果,企业内许多研发人员都是“专利大咖”,手握多件专利,仅获奖项目就拥有发明专利52件。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科技发展有目共睹、世界瞩目,这离不开无数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中国有庞大的市场、雄厚的科技人才基础,我们尊重并大力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欢迎外国人才和企业来华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李克强总理的话掷地有声,彰显了我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大国风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