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重大新闻发生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当皮影跳起芭蕾 ​

发布时间:2018-12-0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王宇
字号: +-
563

灯光暗下,幕布亮起。伴随着《白毛女》的旋律,银幕上的皮影“喜儿”踮起脚尖,跳起了优美的芭蕾舞,举手投足与真人无异。银幕后,3位年轻的签手分别牵着“喜儿”的头、手、脚,3人步调一致配合默契,身体随音乐轻快摇摆。

这一幕发生在中国皮影的发源地——陕西华州。新秦南路西口,这座名为“影子坊”的二层小楼,每年都会接待大批国内外游客和慕名而来的学习者。这里是陕西省级非遗“华县皮影制作技艺”传承人薛宏权的“皮影乐园”。

“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传统皮影表演的生动写照。薛宏权从14岁开始学皮影,那时已经过了华州皮影的鼎盛时期。

“现在有了手机电脑,年轻人更不愿意看皮影戏了,更不要说学皮影表演。”说起皮影日渐没落的情景,薛宏权仍感慨万分。

吸引年轻人,先从皮影造型开始。在皮影雕刻上,影子坊的创新能力可谓独树一格。一楼琳琅满目的展示大厅,挂满了一米多高的皮影精品。这些取材自《红楼梦》《八仙图》《三国演义》的皮影形象,融入中国画、工笔画等手法,尽显忠奸贤恶。

二楼是皮影雕刻工作室。几位年轻的雕刻师傅正展示着华州皮影独一无二的刀法。十几把刻刀、二十多把铳子,他们熟练地操作着刻刀,无论各种直线、曲线、纹路、头发丝等,都是一刀下去一气呵成。

“雕刻时刀扎下去不动,用手转动皮子,这样刻出的皮影刀口圆润、线条流畅齐整,这个叫做‘推皮走刀’。”薛宏权说,华州皮影的雕刻手法极具特色,共有刮、磨、洗、刻、染、缀等24道工序,一件成品需要刻三四千刀才能做成。

在影子坊,人们在参观、购买皮影的同时,也可以欣赏皮影表演。这是薛宏权在上海戏剧学院授课时受到的启发,他发现要想把华州皮影传播得更广泛,得颠覆传统的演出方式。

“传统的故事,古老的服饰,缓慢的唱腔,这些都是皮影戏演出市场萎缩的原因。”薛宏权一直致力于将皮影向年轻人的审美观靠拢。在他的带领下,影子坊团队给古老的皮影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皮影行当中来。

骞玉婷,“芭蕾喜儿”的签手之一,是一位“90后”姑娘,老家在本地柳枝镇,七八年前她曾在广东做过公司文秘,如今回华州从事皮影雕刻和表演。“经典需要我们年轻人来传承。”骞玉婷和影子坊的表演者们将演出搬上央视、东方卫视的舞台,受到节目评委和嘉宾们交口称赞。

“非遗要传承,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推向市场。”薛宏权说,“让更多的人认可接受喜欢,你才能传承,否则的话,好多的东西,不被大众所认可,或者说和人们的生活脱节,在传承的过程中就很困难。”

“虽然说我们有很多新尝试,但我们从未丢弃皮影最根本的东西,没有丧失皮影本身的味道。”薛宏权的热爱和坚守,最终换来了皮影的新生。保护、传承、创新,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了两千多年的华州皮影依然充满活力。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传承人和青年人身上。要传承,必先生存,这就需要找到非遗与市场的接口。传承与创新同样重要,想要非遗多彩绽放,创新活力不可或缺。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