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无论你是60后、70后、80后还是90后,相信都不会对《十万个为什么》感到陌生。这套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一手打造的青少年科普读物,50余年来先后出版了6个版本,成为几代中国孩子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开端,甚至被中科院院士称赞为“中国所有中青年科学家的启蒙读物”。从1961年到现在,不同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共出版发行了1000多万套,累计超过1亿册,成为了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个传奇。
然而在媒介形态日益多元、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今天,《十万个为什么》不再仅仅是一套图书。经过岁月的历练,它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特而强盛的文化品牌,并以此为核心,试图建立起一条涵盖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网络平台、微视频、动漫、科技活动的科普产业链。那么,《十万个为什么》是如何从一套科普读物开始发展至今天的形态的?《十万个为什么》品牌开发的难点与突破是怎样的?近日,针对这些问题,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主管“十万”品牌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洪星范。
保护知识产权,不辜负“十万”团队的汗水
196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们打造出第1版《十万个为什么》时,中国还没有一套像样的科普读物,也极度缺乏科普作者。短缺的环境造就了市场需求极度旺盛的局面,在那个饥荒和贫穷的年代,每1000个中国人中就有8人拥有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这一切只是开始。此后大约每过十年,《十万个为什么》都会推出一个新版本,不断扩充知识范围,并更新内容以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2011年启动编辑的第6版是《十万个为什么》的最新版本。其编写更是倾注了中国最优秀的科普资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担任总主编,20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担任各分册主编,115位两院院士组成编委会,来自全球各个学科的700余位最优秀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参与了编写工作。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编辑与作者用对待科研的态度对待《十万个为什么》的编纂工作,对于审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答辩解决,其严谨程度不亚于评判博士论文。如此殚精竭虑编写的《十万个为什么》,自然成为深受广大少年儿童与家长信赖的科普读物,塑造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共同的童年回忆。
然而,辛苦打造《十万个为什么》并将其培养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科普读物后,少年儿童出版社却发现,蹭名气、搭便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很多出版社和传媒机构都将自己的科普书籍或节目冠上“十万个为什么”的名号,以博得大众的信任和支持。“市场上明目张胆地使用‘十万个为什么’之名的图书数不胜数,内容大多是东拼西凑完成的。”洪星范显得颇为无奈,“但是我们对此束手无策,因为没有注册商标的书名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似乎谁都可以把自己编辑的图书冠上‘十万个为什么’名字,而且还显得名正言顺、理所当然。”
一方面,少儿社投入大量人员和资金编写《十万个为什么》;另一方面,它的名号多年以来一直被人肆无忌惮地”滥用”。洪星范深刻地感受到,努力的成果需要得到保护,才能不辜负编辑与作者们的汗水。而同时,第6版的总主编韩启德也建议不再单纯把《十万个为什么》当成一套书来做,而是作为一个品牌,打造一条以“十万个为什么”为核心的科普产业链。于是,《十万个为什么》开始走向品牌化。
注册“十万个为什么”商标的过程并不轻松,甚至还一度被驳回,直到2017年商标才正式批下来。洪星范向记者展示了两张商标注册证的图片:一张是第16类,批准“十万个为什么”可用于印刷出版物、报纸和期刊杂志、教学材料和教学教具等,注册时间是2017年6月;而另一张图片则明确了少儿社对“十万个为什么”的第41类商标使用范围,包括教育培训、组织文化或教育展览、电子书籍和杂志的出版、广播和电视节目制作、电视文娱节目、提供娱乐设施等等,注册时间则为2017年8月。
不止数字产品,新形态业务将触角伸向各个领域
有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少儿社终于免于后顾之忧,得以大展身手,充分利用“十万个为什么”这一资源宝库的价值。于是在“十万个为什么”出版中心的独立运作下,“十万”品牌下的产业链开始逐渐形成。
除了面向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的主干图书,为6-8岁儿童设计的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也已推出;少儿社还与一家专业技术公司合作,推出了AR(增强现实)版《十万个为什么》,只要扫描书页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观看或收听相关知识的视频、音频,以及生动逼真的4D影像。
除了图书,作为科普产业链重要一环的《十万个为什么》杂志也于2015年问世,并同时推出纸质版、移动端数字版与AR平台,以及相关儿童科普文创产品,是一本真正的全媒体科普期刊。更令人惊喜的是,《十万个为什么》杂志还与美国《国家地理》校园版达成合作协议,实现了中美两国少儿科普第一品牌的强强联合。
“《十万个为什么》天生是属于互联网时代的。”洪星范说,“它由问答的形式呈现,非常适合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表达。”因此少儿社也建立起“十万个为什么”的网络平台,将图书的第1版到第6版的内容都收入知识库,并构建起青少年与科学家的互动渠道。
然而,“十万”品牌的涉及面远不止数字领域,洪星范将其称为“新形态”业务,新形态业务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图书出版,而是将触角伸向了更为广泛的领域。少儿图书的出版方在教育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内容优势,因此基于《十万个为什么·启蒙版》的“幼儿科学教育云平台”的开发也顺理成章;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十万个为什么青少年科学素养分级评估系统,也被纳入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重点项目予以扶持。此外,“十万”品牌下的主题体验馆、儿童舞台剧、动漫平台、科学探索游等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很难想象这一涉及了不同领域和学科的浩大工程,竟是由一支区区14人的团队所运作的。“我们的编辑什么都会。”洪星范笑道。“幼儿科学教育云平台”是由“十万”团队独立开发的,因此图书编辑们均纷纷投入到幼儿科学启蒙课程的研发与教学中,每个星期六上午,嘉定图书馆的创客空间里,都会有一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课堂甚至会延伸到那些热爱科学的孩子的家里,《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们用参与和体验的方式培养着孩子对科学的兴趣与认知。这一创举也引起了美国《国家地理》同行们的极大兴趣,双方有望在幼儿产品上展开全面合作。
《十万个为什么》编辑为孩子上课
当然也不能指望编辑全能,“十万”的多项产品仍需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才能达成。比如广受关注的《十万个为什么》舞台剧就是与儿童剧制作推广公司大景文化合作的,计划于7月20日在上海首演。洪星范指出,能否将一种全新形态的产品打造成熟并受到读者欢迎,单靠图书编辑们的努力是不现实的,关键还在于是否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的动漫版,就由于在形象创作、脚本创作等各方面的原因,与不少合作方屡屡打磨却不尽如人意,至今尚未与读者见面。相对来说,要把“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缺乏故事情节的硬科普搬上儿童剧的舞台,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大景文化邀请了导演过《三体》和《解忧杂货店》舞台剧的团队操刀,并和“十万”的编辑团队密切合作,洪星范对整部舞台剧的进展表示满意。 “剧本采用穿越的形式,让小朋友从侏罗纪穿越到外太空,甚至进入到像爱丽丝仙境一般的深海,这样就把不同时空、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串联起来。”对于舞台剧的大致形式,洪星范如此介绍道。
目前“十万”品牌的多项业务还在开发初期或尚未启动,依然有很多能量正在蓄积,等待爆发。“现在人工智能是热点,有公司想找我们做陪伴机器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洪星范畅想道,“而我们在幼教方面也很有希望,正在开发的幼儿科学教育云平台就有很大的潜力,以后甚至考虑开办以科学启蒙为特色的培训机构。”
如今,跨界对出版社来说早已是常态,可在出版社传统编辑部的体制下运营庞大复杂的“十万”品牌并非易事。未来,洪星范希望《十万个为什么》的第7版能够不再以图书为中心,而是一开始就以全媒体的形式展开,为不同的业务形态制作各自独特的内容,不必从图书内容逐一转化。“要想做到这个程度,也许未来的‘十万个为什么’,将不再是如今的编辑中心,而是一家在相当程度上独立运营的出版机构。”洪星范补充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