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2月7日,阿里巴巴对恶意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杭州网卫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网卫”)发布封杀令。2月13日,阿里巴巴又向法院递交诉状,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向“网卫”等索赔110万。之前,国内某大型创意图片供应商也因其以“维护知识产权”为名“钓鱼上钩”批量恶意诉讼而遭到网友质疑。
据悉,这些恶意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一般会通过故意虚假陈述、伪造凭证等方式,利用商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理,对合法商家发起虚假投诉。由此,恶意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事实上也演变成为一些经销商打击对手的黑色工具。
数据显示,2016年阿里巴巴平台总计发现有恶意投诉行为的权利人账户5862个。绝大部分是恶意投诉,来源于类似“网卫”的各类恶意知识产权代理公司。
由此可见,此类打着“知识产权维护”旗号的恶意投诉无异于现实生活中的“碰瓷儿”,不仅给相关网络商家和互联网从业者带了严重的损失,而且扰乱了互联网交易的生态环境。
合法的知识产权维权,是某一些知识产权的合法持有者通过投诉等合理方式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本无可厚非,应当鼓励和支持。但是,当网络知识产权维权与恶意牟利、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挂上钩,知识产权维权的机制就偏离了正轨,变得畸形化。
面对频繁上演的恶意维权闹剧,作为网络电商从业者、网络交易平台管理者以及政府监管部门,该采取哪些措施将各方损失降到最低?
网络知识产权恶意投诉行为的出现,与网络电商从业者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自律性差密不可分。因此,作为网络从业者,一方面,要增强自律性,在品牌形象维护方面提升原创力,让恶意知识产权投诉无空子可钻;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当恶意投诉行为发生时,要善于辨别,必要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吃“哑巴亏”。
作为网络交易平台管理者,面对恶意投诉,应该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甚至可以对平台上的商家进行有针对性 的知识产权培训,提升平台的自我甄别能力。
作为政府监管部门,面对以往有关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等现状,应该把相关议题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2016年底至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和《“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继被列入国家战略。《规划》中提到,要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快推动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建设,健全完善商业模式和实用艺术品、“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相关法律制度和规则。
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不论是从网民数量,还是从网络交易额来讲,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面对在线恶意投诉等乱象,行业从业者、平台管理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同心协力向不正当行为宣战,莫让网络知识产权维权变了味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