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科技,引领生活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打开“保密柜”中的国防专利

发布时间:2017-05-11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陈婕
字号: +-
563

  今年4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架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扮演着“快递小哥”的身份探访天宫;同时,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建造进展顺利,关于航母下水的消息刷爆了军迷圈。“天舟上天、航母下水”,可以说,近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在高精尖的国防科技领域,自然少不了专利的身影。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国防知识产权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对于那些在国防专利权保护期限内,由于情况变化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国防专利及时作出解密决定,将有助于促进军民之间的信息分享,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展科研工作,更好地发挥国防专利的价值。面对国防专利目前存在“重定密、轻解密”的现状,我国应建立国防专利解密与普通专利跟进保护机制,加强国防专利的二次开发、工艺研究等,完善民用和军用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促进国防专利转化。

  国防专利锁柜中

  国防专利包含了国防科技领域大量优秀的技术成果,具有重要的国防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但在知识产权圈里,国防专利如同“蒙娜丽莎的微笑”,神秘莫测。

  “国防专利具有保密性的特点,从申请、受理、审查到转让和实施的全过程都有严格的保密规定,这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非常必要。但是,目前国防专利存在解密较少,或解密迟滞的问题,实际上造成了资源耗散。”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姜鲁鸣表示。

  国防科技成果转向民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转化为民用首先需要跨过“专利解密”这道关口。前不久,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知识产权局集中解密了3001件国防专利,并首次发布解密国防专利信息2346条。据悉,解密的国防专利涵盖六大工业领域,涉及的技术也较新,近三成为2010年后提交的专利申请。

  另外,专利解密需要建立常态化机制,解密后的国防专利仍会涉及国防利益,在技术转化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按市场方式确定价格。如何解决发明人的收益分配问题、发生纠纷后如何处理各方关系和利益等问题,仍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转化难题待突破

  近年来,国防专利转民用的成功案例不断增多,成效逐步显现,但与民用专利转化相比,国防专利的转化率仍较低,交易规模较小,国防专利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能远未释放出来。

  “目前,国防专利转化主要以自行实施的方式开展,采用技术转让、许可使用、技术入股等方式的案例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管理体制不顺、激励机制缺位、供需双方信息交流不畅、缺乏专业孵化运作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知识产权中心高级工程师陈炜然表示。

  “实际操作中,全国各地、各部门相继建立了很多促进军民融合的机构,但部分机构没有设立知识产权部门,即使有,其知识产权的作用和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连业认为。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军民融合(西安)试点平台受国防知识产权局的委托,对解密的3000余件专利进行了初步加工。“经过分析发现,在这些国防专利中,军民重复研发、重复申请的情况较多。而且,很多专利都需要进行二次开发,重新提交专利申请。”张连业介绍,如某件国防专利涉及炮管技术,炮管在民用市场上难以应用,需要转化为输油管道、输气管道等,并进一步控制投入成本,这就需要对国防专利进行二次开发,转为民用。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解密的国防专利涉及的权利要求数量较少,但往往包含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技术特征,权利要求的布局不够合理。“当这些专利进行产业化后,很难对相关技术实现有效保护,并面临较大的专利纠纷风险。”军民融合(西安)试点平台负责人段国刚表示。 

  完善机制促转化

  对于如何打通国防知识产权转化的障碍,业内专家纷纷支招。

  张连业建议,我国需要建立国防专利解密与普通专利跟进保护无缝衔接的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继续沿用国防专利与普通专利现行的政策,对于解密的国防专利不对外公开,在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后,以普通专利的形式重新出现。这样在规避了军工产品、型号泄秘风险的同时,有利于国防专利的转化。”张连业表示。

  “在‘军转民’方面,应加强国防专利的适应性开发、工艺研究、工程化应用等后续工作,并对二次开发成果提交高质量的专利申请以期获得保护,为国防技术民用化提供保障。此外,还应改变军工科研院所现有的军工产品、民用产品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推广军民融合优势企业的经验。在‘民参军’方面,应进一步完善信息交流机制,促进军民技术、资源、数据和需求的共享对接,吸引优势企业参与。”段国刚建议。

  在国防专利转化过程中,收益分配问题也尤其重要。对此,陈炜然建议,实践中应科学制定权属关系和收益分配比例,确保在开展国防专利转民用过程中,能够像其他科技成果转化那样,使权利人享有收益权。

  相关链接

  国防专利首次集中解密

  今年3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国防专利向民用领域的转化应用,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知识产权局集中解密了国防专利3000余件,并通过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进行陆续发布,首次发布解密国防专利信息2346条。

  此次国防专利信息的解密与发布,是国防专利制度实施三十多年来,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背景下,拓宽军民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动“军转民”的有益实践。

  在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上,可以查阅到的解密国防专利信息包括发明名称、专利号、专利权人、摘要等有关著录项目等。这些解密国防专利的技术领域涉及材料、通信、测控、图像处理、飞行器设计、车辆等,展示出国防技术在军民两用领域的显著特征和巨大潜力。

  长期以来,由于制度建设不完善、信息交流不顺畅等因素,国防专利绝大多数仅用于本系统,转化为民用的非常少。这种情况不利于为我国当前的创业创新提供有效服务,也不利于国家加快产业升级和国民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为打破僵局,国防知识产权局从2015年开始,对已授权的国防专利逐项开展密级审核工作,实现了 国防专利大批量集中解密。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