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科技,引领生活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15年研获9项国家专利

发布时间:2014-09-12 来源:滨州日报 作者:刘慧婷,刘浩洋
字号: +-
563
        王新生,阳信县金阳街道十里堡村人。这位49岁的清癯汉子,从1999年开始申请第一项国家专利到第九项专利产品的问世,15年来他忍受多舛命运的煎熬,不甘失败,坎坎坷坷,走出了一条非凡的人生路。 

        发明专利产品,源于儿子的不正确坐姿 

        说起王新生的发明,还要追溯到1998年的冬天。 

        那天,王新生从外面回到家,看到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正趴在桌子上写作业,脸几乎贴在了书本上。“坐要有个坐相,老师怎么教你的?”王新生当即呵斥了儿子。儿子虽在王新生的呵斥下噘着嘴坐直了,可是不一会儿,又不自觉地趴在了桌子上。如此反反复复说了许多次,儿子始终没有改掉趴着写字的习惯。看到孩子这样,王新生想了很多,他决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一些事情。 

        有没有一个好方法帮助孩子克服这种不良的坐姿呢?能不能在课桌上设计一个器具来帮助孩子?这个想法一经出现就成了王新生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结。王新生想发明一样东西,解开这个心结。 

        令王新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不经意间冒出来的想法竟然改变了他的人生。 

        辞职搞发明,一口气获得八项国家专利 

        王新生是一个做事专心的人。为了集中精力搞发明,1999年他毅然辞去了县粮食局粮油制品公司业务科长的职务。这一举动被人不理解,人们纷纷向他投来异样的目光,甚至有些人在旁边等着看他的笑话。对于外界的种种压力,王新生虽然觉得委屈,可也更增强了他发明创造的决心和意志。 

        机械加工是王新生的老本行,年轻时他曾做过车床工、钳工、电工,过硬的机械设计技能让王新生搞起发明来得心应手。第一款“学生近视脊柱变形预防器”很快做成了,儿子一试感觉良好,儿子的同学和邻居的孩子们试了也都赞不绝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潜心钻研下,1999年4月到2000年,他相继获得了学生近视脊柱变形预防器、数字算盘、数字智力游戏棋、五子数字棋、三孔拖尾笔套等八项国家专利。 

        一时间,多家媒体还有省市各级电视台都相继对他进行了报道。期间,北京一家厂商和滨州市一家企业分别出资30万元和26万元想购买他的近视脊椎变形预防器专利,他一口回绝了。“市面上假冒伪劣的产品这么多,我打定主意要亲自生产。”他申请注册了“阳信县近视脊椎变形预防器推广中心”并付诸于加工生产,产品一生产出来,就捐助了流坡坞褚家小学200套,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一时间,新疆、广州、北京等地的营销商纷纷前来找他订货,商讨产品的推广事宜。 

        推广产品受阻,一度倾家荡产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订单纷至沓来,王新生也恨不得立即把防近视产品送到每个孩子手中。正当他踌躇满志地决定大干一场的时候,2000年发生了浙江金华学生弑母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下发了《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的通知》的文件,在给学生减负的一片呐喊声中,王新生预防近视和驼背的发明也随之被无情地拒之于学校大门之外。成功之路在他面前戛然而止,客户纷纷退货,专利产品的推广步入绝境,王新生东拼西凑的20多万元投入资金瞬间打了水漂。 

        “给学生减负没错,可是,帮助孩子们远离近视,预防和矫正身体畸形,不是同样在帮助孩子减负吗?”王新生非常不解却又无能为力。从最初申请专利到第一项国家专利的获得,因为不懂申请程序,王新生走了不少弯路,花了不少冤枉钱。辞职后家庭收入直线下降,20多万投入资金打了水漂更使家庭雪上加霜。他曾改行做昆虫养殖,又因为出口形势严峻,背了一身贷款债务。为了继续积累资金,王新生随后为别人打过工,做过销售员、开过餐馆、卖过农资、养过家禽。妻子和孩子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没有吃过一顿好饭,“那段日子,真是没法说了。”王新生一脸苦笑地说。 

        生活的窘迫,甚至让他连专利产品的年费也缴纳不起,虽然享受一些减免待遇,但每项专利产品700多元的年费对当时的王新生仍然是不小的数目。不能续缴年费,导致八项专利陆续失去了保护权。“冷嘲热讽,耻笑鄙视,我都见过,但帮助和关心我的人还是有很多,我坚信天无绝人之路。”面对接踵而来的困难,王新生依然保持着他的坚定和执着。 

        造物弄人,自己发明的专利竟成他人致富路造物弄人,在王新生精神和生活陷入低谷的时候,上天却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2013年3月份,王新生去河北廊坊出差,在一个卖学习桌的门头上突然发现了一件让他大吃一惊的产品——自己1999年设计的第二代近视脊椎变形预防器,惟一不同的是,上面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 

        店老板见他痴迷地看着这款预防近视的产品,忙热情地过来推销。老板介绍说这个产品是山东某县的一个人发明的,防近视和驼背效果很好,在当地很受欢迎,还推荐他加盟该产品的代理商。 

        店老板的话让王新生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既惊喜又纠结,喜的是自己设计的产品总算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了作用;纠结的是因为这项专利,自己倾家荡产,连缴纳年费的钱都拿不出来,导致自己的专利得不到保护,被各地商家无偿使用。而商家利用自己研制出来的产品发了财,还要把产品卖给自己——这项产品的发明人,这不是一个笑话吗?可是想想最终受益的孩子们,他的心又平静了。 

        为更多孩子健康成长,十五年不改发明初衷 

        2013年7月,王新生无意间看到一篇报道《我省高中生仅一成视力正常》,随后又看到了另一篇题目为《开学了,帮孩子纠正读写姿势吧》的文章。看到摆在眼前的患近视孩子的庞大数字,王新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15年来他何曾忘记过自己的梦想,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开发出一款集抗疲劳、防近视、防驼背于一体的多功能课桌椅该有多好啊!如今,这个问题再次浮现在脑海:我一定要设计出一款全新的,能够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多功能课桌椅,还给孩子们一个强健的体魄。随即他又着了魔似地观察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包括姿势、习惯,结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开发出了一款椅背向后倾仰、桌面可以任意调节倾斜度的第三代多功能课桌椅,彻底地实现抗疲劳、防近视、防脊椎变形的目的。同年,递交了他的第九项专利申请,今年4月成功获得专利批复。 

        目前他研制开发的“‘童保姆’系列新型多功能课桌椅”正在如火如荼地推广,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随即,河北霸州一家学生用品生产企业的老板来到阳信,愿意出价500万元买断王新生的专利使用权,同样被王新生拒绝了。他说:“我还是那句老话,专利不卖,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也要自己把它开发出来,为孩子们的健康出把力。” 

        去年冬天,王新生通过朋友认识了做铁皮文件柜和办公用品产品的郭凤奎,郭凤奎被他15年搞发明的痴迷精神所感动,对他的专利很赞赏,遂提出愿意提供设备资金帮助他制造产品,并承担产品前期开发的一切费用。很快,王新生的滨州市“童保姆”新型课桌椅推广中心成立起来了,如今产品已分别在滨城区、惠民县、无棣县、沾化县等地设有销售点。 

        然而,王新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投身发明的初衷,那就是关爱孩子,让他们身心健康,远离近视和驼背。他还在不断地钻研,对产品进行改进,让专利日趋完美。乐观的王新生坚信,昨天的挫折和今天的艰辛一定会迎来明天的一片光明。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