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李琛和他的76项国家专利
字号: +-
563
他工作6年,获得76项国家专利,32项应用于农网改造等领域,每年为企业节支20余万元,同事称他“专利哥”。
在齐河供电公司有位“专利哥”:29岁的他工作6年,平均一年获12项国家专利,有32项成果应用于农网改造、集抄建设现场等领域,每年为企业节支20余万元。同事说,他是公司创新发明的“酵母”,他就是抄表中心主任李琛。
8月22日,在抄表中心李琛向记者展示了刚收到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这是我最新研发的专利成果——导线固定器,也是获得的第76项国家专利。”李琛介绍说。
“只要用心琢磨,申请专利并不神秘”
李琛走上专利之路,始于一个电话。2009年6月22日,在变电检修区工作的他接到一个电话,大学同学郑杰申请的国家专利获批了。“大学时我们就一起参加大学生创新比赛,这个电话激发了我发明的想法,他能我也能。”李琛回忆说。
不甘落后的李琛上网搜索,详细了解申请专利的程序。在当年的电网秋检中,他和同事来到客户的35千伏变电站,进行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电缆位于开关柜内,试验时需将电缆某一相电压升高,其他两相导体和铠甲层一起接地。但因电缆试验相与开关柜距离过近,产生放电现象,试验无法进行。李琛试验了多个方法后,最终采用伞盖样的塑料绝缘体套在需试验的电缆上,把问题解决了。
这个发明能不能申请专利?李琛带着试试看的想法上报。2010年8月,他欣喜地收到国家专利证书。“只要用心琢磨,申请专利并不神秘。”李琛如是说。
“搞发明为的是解决问题,它让人上瘾”
在李琛家中,有个书架专门用来摆放国家专利证书。他的妻子张艳告诉记者:“他不爱打牌、不玩电脑游戏,就是爱琢磨。有时人坐在你眼前,脑子里不知道想啥呢。”
李琛看来,搞发明为的是解决问题。“工作中一遇到问题,我就想如何解决,搞发明让人专注、让人上瘾。”他深有感触地说。在李琛所有专利中,最让他满意且挑战最大的,就是低压防雷器。去年8月,齐河县焦庙村的智能表等电力装置遭受雷击损坏。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并思考后,李琛准备研发防雷器。可在选择保护电路时,他遇到了难题:并联式内部没有限流保护元件,对保护线路阻抗影响小;串联式内部含限流保护元件,有利于限流保护,却增加了线路阻抗。他制定出不同的方案进行比对,经历了3个多月的反复试验,研制出低压防雷器,填补了国内低压防雷技术空白。
他带领团队一起研发,重创新更重成果转化
李琛工作上的创新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去年5月,齐河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了扬帆创新工作室,任命他为负责人,建立起一线班组发现问题,创新团队攻关解决的创新闭环管理制度。
在李琛的带动下,公司职工掀起发明热。职工范吉刚有着16年基层工作经验,在李琛的帮助下,他从身边的安装工具入手,研制出拉线扎丝制作工具,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多亏了李琛的指导,现在我也有10多项专利了。”范吉刚高兴地说。
为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该公司建立了科研、实训、成果转化三大基地。去年他们将李琛研发的低压防雷器进行生产,在全县推广使用。今年雷雨季节,全县智能表等电力装置无一受损。
一花独放不是春,目前“扬帆”创新工作室已获国家专利95项,成为全省电力系统获专利最多的县级创新团队。李琛也因工作成绩突出,荣获第八届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市“百名青年英杰”称号。
在齐河供电公司有位“专利哥”:29岁的他工作6年,平均一年获12项国家专利,有32项成果应用于农网改造、集抄建设现场等领域,每年为企业节支20余万元。同事说,他是公司创新发明的“酵母”,他就是抄表中心主任李琛。
8月22日,在抄表中心李琛向记者展示了刚收到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这是我最新研发的专利成果——导线固定器,也是获得的第76项国家专利。”李琛介绍说。
“只要用心琢磨,申请专利并不神秘”
李琛走上专利之路,始于一个电话。2009年6月22日,在变电检修区工作的他接到一个电话,大学同学郑杰申请的国家专利获批了。“大学时我们就一起参加大学生创新比赛,这个电话激发了我发明的想法,他能我也能。”李琛回忆说。
不甘落后的李琛上网搜索,详细了解申请专利的程序。在当年的电网秋检中,他和同事来到客户的35千伏变电站,进行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电缆位于开关柜内,试验时需将电缆某一相电压升高,其他两相导体和铠甲层一起接地。但因电缆试验相与开关柜距离过近,产生放电现象,试验无法进行。李琛试验了多个方法后,最终采用伞盖样的塑料绝缘体套在需试验的电缆上,把问题解决了。
这个发明能不能申请专利?李琛带着试试看的想法上报。2010年8月,他欣喜地收到国家专利证书。“只要用心琢磨,申请专利并不神秘。”李琛如是说。
“搞发明为的是解决问题,它让人上瘾”
在李琛家中,有个书架专门用来摆放国家专利证书。他的妻子张艳告诉记者:“他不爱打牌、不玩电脑游戏,就是爱琢磨。有时人坐在你眼前,脑子里不知道想啥呢。”
李琛看来,搞发明为的是解决问题。“工作中一遇到问题,我就想如何解决,搞发明让人专注、让人上瘾。”他深有感触地说。在李琛所有专利中,最让他满意且挑战最大的,就是低压防雷器。去年8月,齐河县焦庙村的智能表等电力装置遭受雷击损坏。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并思考后,李琛准备研发防雷器。可在选择保护电路时,他遇到了难题:并联式内部没有限流保护元件,对保护线路阻抗影响小;串联式内部含限流保护元件,有利于限流保护,却增加了线路阻抗。他制定出不同的方案进行比对,经历了3个多月的反复试验,研制出低压防雷器,填补了国内低压防雷技术空白。
他带领团队一起研发,重创新更重成果转化
李琛工作上的创新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去年5月,齐河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了扬帆创新工作室,任命他为负责人,建立起一线班组发现问题,创新团队攻关解决的创新闭环管理制度。
在李琛的带动下,公司职工掀起发明热。职工范吉刚有着16年基层工作经验,在李琛的帮助下,他从身边的安装工具入手,研制出拉线扎丝制作工具,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多亏了李琛的指导,现在我也有10多项专利了。”范吉刚高兴地说。
为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该公司建立了科研、实训、成果转化三大基地。去年他们将李琛研发的低压防雷器进行生产,在全县推广使用。今年雷雨季节,全县智能表等电力装置无一受损。
一花独放不是春,目前“扬帆”创新工作室已获国家专利95项,成为全省电力系统获专利最多的县级创新团队。李琛也因工作成绩突出,荣获第八届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市“百名青年英杰”称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