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科技,引领生活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肯钻研爱动脑大同小伙频获国家专利

发布时间:2014-08-08 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刘俊卿
字号: +-
563
        初中毕业的吴红云凭着吃苦耐劳和肯学习的劲头,取得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自动化滑板车、空气吸入净化装置两项适用新型专利证书。8月5日,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他又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他的第三项发明——多角度清扫车办理专利登记手续的通知书。 

        发明虽然还停留在纸上,未形成产业化和工厂化,但33岁的大同青年吴红云信心十足地说:“这几项发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推广应用的巨大价值和潜力。” 

        一有时间就啃书苦学 

        1998年秋,初中毕业后,从小喜欢机械的吴红云来到大同市向阳里的一家摩托车修理部,开始学习摩托车维修。因为是学徒工,修理部不给他发工资,也不管饭,吴红云风里来雨里去坚持了一年半。“那段时间是最苦的,修理部条件不好,冬天没暖气,工作时不能戴手套,经常冻伤手。”吴红云说。修理部的师傅在正规学校学习过,带回了6本教材,一有空闲时间,吴红云就捧着教材学习,维修中遇到难题,师傅顾不上教他,他就自己在书里找答案。别的学徒打扑克、喝酒时,吴红云都在忙着啃技术教材。一年半后,他正式开始修理摩托车,同时帮助销售摩托车。 

        吴红云不满足于维修摩托车,接着涉足汽车行业,通过努力,他对汽车修理已非常熟练,并在一家销售公司打工。 

        遇到难题最爱动脑子 

        2008年,吴红云在大同市迎宾广场散步时,看到小孩们玩滑板车。孩子们总是费劲地把滑板车推到高处,然后沿着斜坡向下滑,即使在平坦的路面上滑行也必须借助两条小腿使劲蹬地面达到滑行的目的。他想,能不能发明一个稍一使劲就能够滑出远距离的滑板车呢? 

        这个念头一钻进脑海,便挥之不去。吃饭时想,走路时也想,甚至躺在床上也琢磨。初中毕业的吴红云没有制图能力,就在大脑里勾勒这个想要“跑得快”的滑板车。这样子不行?走不了?换个想法,还不行。有时候一生气就决定不想了,但很快一个新的想法就重新在脑海里萌生。经过长达半年的脑海设计、推翻到再设计,他存在于脑海中的这架奇思妙想的滑板车终于定型了。 

        “我把普通的滑板车分解成三个部分,增加了传动轴和伞形齿轮组合,可以实现100%的动力传输。”吴红云向记者展示了他发明的自动化滑板车运动原理的动画演示。 

        从构思到领到专利证书,吴红云对这个过程感慨良多。最初接触发明专利时,吴红云对流程什么的都不懂。他专程坐火车到北京去国家知识产权局咨询专利申报事项,之后来到位于太原的科卫专利事务所准备申报。接待的工作人员问他说:“有设计图纸吗?”他回答说:“没有。”“有具体的相关资料吗?”他同样说:“没有。”确实,吴红云当时的发明还停留在脑海里,没有任何能证明自己发明的资料,他是两手空空直奔太原的。 

        工作人员怀疑他说的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走。之后,事务所专门请来了机械专家,现场听取吴红云的想法。通过一个上午的解说、推论、细节修改、无实物模拟,吴红云的“发明”得到了机械专家的认可,“能,确实能走。” 

        2010年1月27日,他发明的全自动滑板车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设计微型净化装置防雾霾 

        吴红云的第二个实用新型专利是一套微型空气吸入净化装置。最初的想法源自雾霾,尤其是在室外并持续工作的交警、环卫工人。吴红云说:“人们称交警是马路吸尘器,他们的工作环境充斥着汽车尾气和对身体有害的颗粒物。而环卫工人同样坚守在道路清洁一线,与空气污染接触时间很久。我想发明一套可以在局部小环境中实现空气净化的装置,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 

        吴红云详细介绍了这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设置在帽子后面的大进气口,通过蓄电池或者太阳能充电板带动微型电机运转,电机驱动微型风扇将空气吸入,通过填充在细小管道中的空气过滤物将空气净化,然后通过设置在帽子前面的小出气口,将净化后的空气喷射到使用者面部,通过空气产生的动力,驱除环绕在使用者面部周围的未净化空气,实现持续吸入净化空气的目的。当然,净化空气的工作随时都能停止。整套设施可植入交警的帽子,既不影响美观和执法形象,又可持续呼吸新鲜空气。 

        就在记者采访当天,吴红云又收到了第三项多角度清扫车专利受理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日常所见的城市清扫车的清扫范围有限,吴红云发明了安装在清扫车上、可以伸缩的摇臂,能使清扫宽度达到现在的三倍,最宽清扫范围可达八九米。清扫车上还可以安装监控视频,通过设置在摇臂上的探头发现清扫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指挥摇臂自动伸缩。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