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
黄梅孔垅镇张河中学,一场比赛吸引众人围观。
15名“庄稼把式”联手与“乡村发明家”李忠恩的收粮机PK:看谁最先收完水泥晒场上晾晒的1000公斤粮食。45分钟后,李忠恩轻松完工,累得满头大汗的“庄稼把式”们却只收了一半。赢了!李忠恩却高兴不起来:这么好的发明咋就没企业感兴趣,让它转化成产品呢?
泥腿子收获两项国家专利
1983年出生的李忠恩没读多少书,初二就辍学外出打工。2009年,李忠恩回到老家孔垅镇郭湖村,接手村里闲置的近百亩土地,成了当地“种粮大户”。第一季,100多亩田全部种油菜。5月,油菜收割时节,李忠恩犯难了——请人工,成本高;用机械,自家购买的联合收割机只能收割麦子和稻谷。打电话到厂家咨询:市场上暂时还没有收割油菜的机械。油菜荚一天天变黄,心焦的李忠恩决定自己动手做一台油菜收割机。买来废旧材料,李忠恩叮叮当当地鼓捣开了首台油菜收割机。听说他在搞发明,村民疑惑:初中都没毕业,能搞发明?没多久,一款造价200多元、具有双向切割功能的收割机安装到了联合收割机上。开着机械下田,遇到了麻烦:机械不能完全将油菜杆收拢,得有一个人用竹竿将油菜杆往机械里喂,才能收割。反复琢磨、改造,李忠恩的油菜收割机日渐成熟。第二年,李忠恩一个人收割完了100多亩油菜。
李忠恩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发明的感觉。很快,首台收粮机也被他鼓捣出来了:一人操作,每分钟可收稻谷、麦子等粮食300公斤。2012年,李忠恩发明的油菜收割机和收粮机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市场之路一波三折
李忠恩一下子火了。
去年6月29日,李忠恩“具有双向切割功能的油菜收割机”亮相央视《我爱发明》栏目;今年6月5日,该栏目组再次走进黄梅,聚焦李忠恩收粮机的发明。企业纷纷伸出橄榄枝。广东、广西、江西、河南先后有20多家企业与李忠恩联系,问技术、谈合作。“问的多,最终拍板生产的却没有一家。”寄出的20多份设计资料“石沉大海”之后,李忠恩有些灰心。找一个合作对象咋这难?“转让费给得太低。”湖南一家联合收割机厂开出的转让价码让李忠恩哭笑不得:专利转让后,送他一台价值2.1万元的油菜收割机。“有的认为技术含量低,市场前景不乐观。”“还有的让我参与投资,需要的资金我拿不出来。”没人合作,李忠恩只能小作坊小打小闹。在他家两层楼房里,一楼靠西的一间,是他的生产车间,拥挤的房间里堆放着各种金属材料和电焊机。
李忠恩介绍,他现在主要生产两种机型的收粮机,一种收小麦,每小时可收粮3吨;一种收水稻、小麦、玉米、莲子,每小时可收粮15吨。订单不少,仙桃一家企业一下子就订了100台……可仅靠一个小作坊,李忠恩哪敢接下这些单?
草根发明“钱”途在哪?
困惑的并非只有李忠恩。数据显示,作为黄冈首个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县,黄梅发明专利申请量每年正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仅2013年就高达56件。黄梅推出一系列专利保护支持政策。比如,企业及个人申请发明专利可以得到2500元和1500元资助,专利授权后还可申领省级奖励。市级层面,黄冈也为发明者自主创业开“绿灯”:向金融、创投、股权交易以及有关政府部门推介发明专利和创业项目,并在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中给予优先支持。尽管如此,专利转化仍困难重重。“最终能转化进入市场的不到5%。”黄冈市知识产权局干部王刚分析,目前草根发明成果转化有三大制约因素:科技含量低,转化前景不被企业看好;缺少信息交流平台,发明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对称;资金瓶颈制约了发明者自我转化能力。王刚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集合市场,为发明者与经营者提供实现有效交易和转化的环境平台。
15名“庄稼把式”联手与“乡村发明家”李忠恩的收粮机PK:看谁最先收完水泥晒场上晾晒的1000公斤粮食。45分钟后,李忠恩轻松完工,累得满头大汗的“庄稼把式”们却只收了一半。赢了!李忠恩却高兴不起来:这么好的发明咋就没企业感兴趣,让它转化成产品呢?
泥腿子收获两项国家专利
1983年出生的李忠恩没读多少书,初二就辍学外出打工。2009年,李忠恩回到老家孔垅镇郭湖村,接手村里闲置的近百亩土地,成了当地“种粮大户”。第一季,100多亩田全部种油菜。5月,油菜收割时节,李忠恩犯难了——请人工,成本高;用机械,自家购买的联合收割机只能收割麦子和稻谷。打电话到厂家咨询:市场上暂时还没有收割油菜的机械。油菜荚一天天变黄,心焦的李忠恩决定自己动手做一台油菜收割机。买来废旧材料,李忠恩叮叮当当地鼓捣开了首台油菜收割机。听说他在搞发明,村民疑惑:初中都没毕业,能搞发明?没多久,一款造价200多元、具有双向切割功能的收割机安装到了联合收割机上。开着机械下田,遇到了麻烦:机械不能完全将油菜杆收拢,得有一个人用竹竿将油菜杆往机械里喂,才能收割。反复琢磨、改造,李忠恩的油菜收割机日渐成熟。第二年,李忠恩一个人收割完了100多亩油菜。
李忠恩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发明的感觉。很快,首台收粮机也被他鼓捣出来了:一人操作,每分钟可收稻谷、麦子等粮食300公斤。2012年,李忠恩发明的油菜收割机和收粮机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市场之路一波三折
李忠恩一下子火了。
去年6月29日,李忠恩“具有双向切割功能的油菜收割机”亮相央视《我爱发明》栏目;今年6月5日,该栏目组再次走进黄梅,聚焦李忠恩收粮机的发明。企业纷纷伸出橄榄枝。广东、广西、江西、河南先后有20多家企业与李忠恩联系,问技术、谈合作。“问的多,最终拍板生产的却没有一家。”寄出的20多份设计资料“石沉大海”之后,李忠恩有些灰心。找一个合作对象咋这难?“转让费给得太低。”湖南一家联合收割机厂开出的转让价码让李忠恩哭笑不得:专利转让后,送他一台价值2.1万元的油菜收割机。“有的认为技术含量低,市场前景不乐观。”“还有的让我参与投资,需要的资金我拿不出来。”没人合作,李忠恩只能小作坊小打小闹。在他家两层楼房里,一楼靠西的一间,是他的生产车间,拥挤的房间里堆放着各种金属材料和电焊机。
李忠恩介绍,他现在主要生产两种机型的收粮机,一种收小麦,每小时可收粮3吨;一种收水稻、小麦、玉米、莲子,每小时可收粮15吨。订单不少,仙桃一家企业一下子就订了100台……可仅靠一个小作坊,李忠恩哪敢接下这些单?
草根发明“钱”途在哪?
困惑的并非只有李忠恩。数据显示,作为黄冈首个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县,黄梅发明专利申请量每年正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仅2013年就高达56件。黄梅推出一系列专利保护支持政策。比如,企业及个人申请发明专利可以得到2500元和1500元资助,专利授权后还可申领省级奖励。市级层面,黄冈也为发明者自主创业开“绿灯”:向金融、创投、股权交易以及有关政府部门推介发明专利和创业项目,并在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中给予优先支持。尽管如此,专利转化仍困难重重。“最终能转化进入市场的不到5%。”黄冈市知识产权局干部王刚分析,目前草根发明成果转化有三大制约因素:科技含量低,转化前景不被企业看好;缺少信息交流平台,发明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对称;资金瓶颈制约了发明者自我转化能力。王刚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集合市场,为发明者与经营者提供实现有效交易和转化的环境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