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科技,引领生活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让创新成为发展的旗帜

发布时间:2014-06-2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admin
字号: +-
563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让自主创新成为发展的旗帜。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让自主创新成为发展的旗帜,已成为大势所趋。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中央立足世情、国情和我国科技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半个多世纪实践经验的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广大科技人员顽强拼搏,我国在自主创新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取得了一批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和应用、高性能计算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基因组研究等为标志的重大科技成就,拥有了一批在农业、工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造就了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企业,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特别是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给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实践证明,只有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让自主创新成为发展的旗帜,才能不断增强创新自信,不断开创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当然,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比如,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和动力亟待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相对缺乏,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自主创新政策落实需要进一步深化,等等。这些状况迫切需要改变。 

        进一步说,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美国、德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科技的战略投入。从国内看,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可以说,创新驱动既是大势所趋,又是形势所迫,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我们必须科学判断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真正让自主创新成为发展的旗帜。 

        一是解决体制问题。要让自主创新成为发展的旗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是关键。在这一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决策体制、评价体系以及科技系统组织结构、科技人员人事管理制度等,有步骤地系统推进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科技人员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提高项目、经费管理科学化水平,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由过去注重研发管理向更加注重创新管理转变,不断完善创新评价和激励制度;加快建立健全鼓励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促进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自主标准的成果优先为我所用;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二是解决人的问题。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更加重视集聚高端人才,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力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引导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鼓励支持企业和学校、科研院所加强人才培养合作,为创新驱动发展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措施,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真正以事业引才、以感情聚才、以待遇和环境留才。 

        三是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科技的灵魂在于开放,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科技人才交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科技进步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今后,我们还要在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上下功夫,通过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此外,打造创新文化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通过鼓励科研人员尊重科研规律,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各类组织建立以激发员工创造性为核心的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