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创新引擎”促转型跨越
字号: +-
56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区域只有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才能创造激活区域经济的新产业。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工作措施,提升服务效能,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引领作用。我市连续六次创建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高新区正式创建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国家级高新区。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潍坊市坚持把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产业体系创新。
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大力发展产业高新技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我市研究制定了共性促进办法和个性化帮扶措施,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目前,全市已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3家,总数全省第二;25家企业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认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52家企业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加快园区建设,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0家。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认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产业集群试点。高新区正式创建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国家级高新区,全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到3家。2013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15亿元,同比增长18.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8.99%,比年初提高1.6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55个百分点。
围绕产业发展共性需求,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集群产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位于高新区的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建有22个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重点实验室,配置了100多台(套)国际尖端设备,中小企业再不用为买不起实验设备发愁,大企业也走出了重复投资、设备闲置的怪圈。目前,围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全市已建成生物医药园、光电产业园、潍坊软件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连同21家市级以上孵化器,共同为重点产业加快公共技术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紧密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全力做好项目筛选申报,推动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去年,全市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66项,争取到无偿扶持资金8.17亿元。
研发引领自主创新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促进发展与规范运作有机结合,我市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战略重点,培育壮大创新企业群体,不断提升创新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围绕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我市不断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我市自主孵化的世界微电声领军企业歌尔声学,每年将5%以上销售收入用于技术研发,在韩国、中国台湾等全球电子信息技术最发达的源头设立研发中心,直接跟踪和消化吸收最新技术,通过多个技术平台的技术融合,集成形成综合技术优势。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搭建了“多位一体”的全球研发体系,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成立农业装备欧洲研发中心,形成了以“意大利—天津—潍坊”为一体的农业装备研发体系;在日本大阪成立工程机械研发中心,形成了以“日本—青岛—潍坊”为一体的工程机械研发体系。
科技金融结合全面启动。先后到北京中关村、济宁、淄博等地深入学习科技与金融结合先进经验,依托市金融控股集团,设立市科技创新基金,起草了《潍坊市科技创新基金使用管理意见(讨论稿)》,综合运用无偿资助、绩效后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入股等资金扶持方式,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项目,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集中建设了一批企业研发平台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不断提升创新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4家、重点实验室95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117家和13家。盛瑞传动、潍柴动力已经创建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各类研发中心进行技术革命,我市企业打造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在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推动了一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产品产业化。如潍柴国V发动机、盛瑞8挡自动变速器、歌尔数字硅微传感器等。统计显示,仅2013年,我市就开发完成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462项,其中5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学研合作铸造“科技芯”
把招院引所作为科技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我市全方位开展与重点高校院所的深层次合作,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人才、技术的现实需求。
建立了以中科院为重点的高校院所对接合作机制,与中科院沈阳分院、青岛农业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今年4月份,组织召开了“2014潍坊市·中科院科技成果对接发布会”,发布中科院科技成果354项,促成14家企业与有关院所签署合作协议。
建成科技合作信息网,健全完善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科研成果、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等四大数据库,与中科院、北大等100所高校院所建立信息互通机制。
聘请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12名专家担任全市科技合作联络员,成立了专门的招院引所小分队,定期开展专题招院引所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校院所分支机构29家;建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18家;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31家,引进院士41人,院士团队244人;组建市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2家,其中国家级联盟4家,省级联盟13家。成功举办了“2013海峡科技论坛”,拓宽了两岸科技合作交流的渠道。
现在,产学研对接已成为我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一颗强而有力的“科技芯”,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如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全球首台零挥发5.5T低温超导磁选机。盛瑞传动与德国开姆尼兹工业大学合作,研发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并投产下线。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工作措施,提升服务效能,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引领作用。我市连续六次创建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高新区正式创建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国家级高新区。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潍坊市坚持把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产业体系创新。
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大力发展产业高新技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我市研究制定了共性促进办法和个性化帮扶措施,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目前,全市已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3家,总数全省第二;25家企业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认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52家企业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加快园区建设,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0家。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认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产业集群试点。高新区正式创建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国家级高新区,全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到3家。2013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15亿元,同比增长18.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8.99%,比年初提高1.6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55个百分点。
围绕产业发展共性需求,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集群产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位于高新区的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建有22个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重点实验室,配置了100多台(套)国际尖端设备,中小企业再不用为买不起实验设备发愁,大企业也走出了重复投资、设备闲置的怪圈。目前,围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全市已建成生物医药园、光电产业园、潍坊软件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连同21家市级以上孵化器,共同为重点产业加快公共技术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紧密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全力做好项目筛选申报,推动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去年,全市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66项,争取到无偿扶持资金8.17亿元。
研发引领自主创新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促进发展与规范运作有机结合,我市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战略重点,培育壮大创新企业群体,不断提升创新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围绕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我市不断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我市自主孵化的世界微电声领军企业歌尔声学,每年将5%以上销售收入用于技术研发,在韩国、中国台湾等全球电子信息技术最发达的源头设立研发中心,直接跟踪和消化吸收最新技术,通过多个技术平台的技术融合,集成形成综合技术优势。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搭建了“多位一体”的全球研发体系,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成立农业装备欧洲研发中心,形成了以“意大利—天津—潍坊”为一体的农业装备研发体系;在日本大阪成立工程机械研发中心,形成了以“日本—青岛—潍坊”为一体的工程机械研发体系。
科技金融结合全面启动。先后到北京中关村、济宁、淄博等地深入学习科技与金融结合先进经验,依托市金融控股集团,设立市科技创新基金,起草了《潍坊市科技创新基金使用管理意见(讨论稿)》,综合运用无偿资助、绩效后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入股等资金扶持方式,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项目,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集中建设了一批企业研发平台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不断提升创新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4家、重点实验室95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117家和13家。盛瑞传动、潍柴动力已经创建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各类研发中心进行技术革命,我市企业打造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在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推动了一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产品产业化。如潍柴国V发动机、盛瑞8挡自动变速器、歌尔数字硅微传感器等。统计显示,仅2013年,我市就开发完成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462项,其中5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学研合作铸造“科技芯”
把招院引所作为科技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我市全方位开展与重点高校院所的深层次合作,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人才、技术的现实需求。
建立了以中科院为重点的高校院所对接合作机制,与中科院沈阳分院、青岛农业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今年4月份,组织召开了“2014潍坊市·中科院科技成果对接发布会”,发布中科院科技成果354项,促成14家企业与有关院所签署合作协议。
建成科技合作信息网,健全完善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科研成果、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等四大数据库,与中科院、北大等100所高校院所建立信息互通机制。
聘请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12名专家担任全市科技合作联络员,成立了专门的招院引所小分队,定期开展专题招院引所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校院所分支机构29家;建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18家;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31家,引进院士41人,院士团队244人;组建市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2家,其中国家级联盟4家,省级联盟13家。成功举办了“2013海峡科技论坛”,拓宽了两岸科技合作交流的渠道。
现在,产学研对接已成为我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一颗强而有力的“科技芯”,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如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全球首台零挥发5.5T低温超导磁选机。盛瑞传动与德国开姆尼兹工业大学合作,研发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并投产下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