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
2007年11月,美国纽约,全美可替代能源高峰论坛上,见惯了中国玩具、鞋帽等小商品出口的美国记者,当看到一家中国民营企业竟然一次签署72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出口美国合同,纷纷惊呼:中国制造也可以出口高技术含量的大型重装备!《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道琼斯新闻》等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
让美国记者吃惊的这家中国民营企业就是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明阳风电”)。这一次,明阳风电与美国格林亨特风能集团正式签署了72台寒冷(北方)型1.5MW变桨变速双馈式恒频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合同,合同涉及标的7.2亿元人民币。这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W级大型风机项目首次出口美国。同时双方还签署了美方出资1000万美元向明阳风电入股合同,形成中美两公司在新能源开发技术领域的全面合作关系。
当中国制造在承受成本上升、市场变化、人民币升值等压力而面临痛苦转型之时,明阳风电的发展模式展现出中国制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从公司注册到生产出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抗台风型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并创造中国首次出口美国风力发电机组,首次转让印度风电机组制造技术记录,仅仅花了三年时间。明阳风电的发展历程被世界风电装备界誉为“神话”,而领导创造这一“神话”的明阳风电掌门人张传卫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业内外的风云人物。近日,《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张传卫。
“孤军作战”赌风电
在明阳风电办公室等了半小时,记者终于见到了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新贵张传卫。他刚接待完一位德国媒体记者的采访,给了记者一小时专访时间,后面还有一拨某地政府来邀他投资的官员等着。
谈起15年的创业史,张传卫首先从一串数字说起:1993年,生产价值1000元的普通配电箱;2000年,研究开发出价值100万元的高压变频器;2007年,下线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一台1000万元。数量级的递增对旁观者来说,也许仅仅是数字的差别,而对于创业者本人,却意味着点滴的积累和成倍的努力。
1993年,张传卫从河南某市政府驻广东办事处主任任上辞职“下海”,拿出自己积攒的工资,又借了6000元,凑了1万2千元组建中山市明阳电器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输配电设备。
2005年,能源行业的多年闯荡让张传卫看到了可再生能源装备的巨大发展前景,尤其是风力发电产业。中国的风电资源很丰富,从新疆、内蒙、张家口,到北部湾,中国风电资源在地理位置上呈大S型,储量高达5亿千瓦装机容量。国家已确定2020年的风力发电机的全国总装机目标为5000万千瓦。在今后的13年中,仅国内风力发电设备投资每年将超过500亿元,每年新增装机将超过500万千瓦。
一幅远大的蓝图在张传卫脑海里慢慢展开,他决定开发风力发电机组。可是谁知道,一听说要开发风电,公司人全部反对,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守着当前蓬勃发展的事业还不满足,要搞风险很大的风电。一位跟了张传卫十几年的副总经理甚至跪倒在地苦谏,张传卫向记者回忆起这段往事,还颇有感慨。
为了说服公司同仁,张传卫毅然决定:新项目与原公司撇清,不要一个人,也不要一分钱。就是这样,几乎是“孤军作战”,张传卫从2005年6月开始酝酿风电项目,拉来投资者,为上马风电项目筹措到资金。2006年6月,他注册了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主营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工程技术及风力发电相关技术咨询、技术进出口业务。就在2006年,公司总产值已经达到6亿元,并组建了广东明阳电气集团公司。
张传卫为他的“风电神话”拉开了序幕。
“自主创新”出成果
开发涉及多学科的高技术风电装备产业,人才是关键。“风电神话”大幕开启,随着张传卫四处招兵买马,八方人才聚集而来。如今,作为一家省级高科技民营企业,明阳风电人数不多,博士却不少,10个博士分别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目前明阳风电员工70%以上是科技人才,组建了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重型机械、整体控制、复合材料、电网技术、质量控制等一大批专业齐全、年富力强的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的专家队伍。
“风电太有前景,风电的事业吸引他们”,对于如此多的科技人才加入明阳风电,公司副总裁、被张传卫称为明阳风电第一人的王松认为还是事业第一,“那些高层次的人才最看重的是拥有一个能开拓事业的良好平台,而筑好巢引凤凰是张传卫的绝招”,他自己也正是受张传卫共同开拓新产业的鼓舞而加入公司的。
人才高积聚使风电开发取得核裂变式的发展。明阳负责风电技术开发的曹博士深有体会地说:“过去一项研究时间拖得很久,可在‘明阳’,因为有一支良好的团队运作,技术开发效率非常高,明阳科研与产业化都在企业,科研成果很快就会与市场连接起来”。
除了要坚持“以我为主”,积聚人才,为我所用,走创造性的联合设计研发技术路线,也是张传卫开发风电的制胜法宝。他认为,要搞国际化创新,而不是关起门来创新。2005年12月,张传卫与德国著名设计公司AERODYN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1.5MW双馈式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的联合设计开发合同,充分利用明阳在IGCT应用技术上的四项国家发明专利核心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德国公司国际领先的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取得巨大成果。这种国际化创新获得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按照与AERODYN公司的事先协议,都属于明阳风电。
自主创新联合设计让明阳风电短短15个月就开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2007年8月16日,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抗台风型1.5MW风力发电机组在明阳公司下线,并于同年9月在粤电湛江徐闻风电场一次性投运成功,期间两次经历10级台风的袭击,安然无恙。该型号风电机组已通过国际劳埃德船级社认证,明阳风电成了我国研制风机首家通过国际认证的厂家。国际化技术、国际化人才吸引聚集了国际化资本,美林、美国凯莱、意大利索法芙等纷纷入股明阳风电,也奠定了明阳产能三分之一出口的国际化市场优势。
“全球布局”谋百亿
“风电的成就,就是一步棋的问题,早一步晚一步,快一步慢一步。”2008年,对于张传卫,是他打造中国风电企业航母,全面布局棋子的一年。贴近用户布局生产基地、控股参股产业链是明阳风电产业制胜的两大法宝。
西安、吉林、天津、内蒙四大基地在今年年初陆续启动。加上中山的基地,明阳风电全国五大基地构建起庞大的产业基地群,通过控股或者参股方式,明阳风电实现了70%核心部件的供应链优势。
陆上风机开发已经全面量产,张传卫又把目光放眼到海上,明阳风电海上风机的研发又开始和德国AERODYN公司合作,研发同样以明阳为主,享有该机组全部知识产权。新研制的海上风机体积更小,同时由于海上风速更高且更易预测,海上风电的开发将带来明阳风电新的发展机遇。
张传卫的眼光已经瞄上新能源装备制造的领导者,他向记者形象地描述道:“明阳的品牌标识是一个球形体,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用明阳这个小球推动大球,为全球提供先进的风力发电机组,为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0年,明阳风电风机产值要达到100亿。这是张传卫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如今,张传卫的棋盘已经向国际延展,明阳风电正着手研究在美国达拉斯州收购当地企业,建设美国基地,而年底在美国上市也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让美国记者吃惊的这家中国民营企业就是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明阳风电”)。这一次,明阳风电与美国格林亨特风能集团正式签署了72台寒冷(北方)型1.5MW变桨变速双馈式恒频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合同,合同涉及标的7.2亿元人民币。这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W级大型风机项目首次出口美国。同时双方还签署了美方出资1000万美元向明阳风电入股合同,形成中美两公司在新能源开发技术领域的全面合作关系。
当中国制造在承受成本上升、市场变化、人民币升值等压力而面临痛苦转型之时,明阳风电的发展模式展现出中国制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从公司注册到生产出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抗台风型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并创造中国首次出口美国风力发电机组,首次转让印度风电机组制造技术记录,仅仅花了三年时间。明阳风电的发展历程被世界风电装备界誉为“神话”,而领导创造这一“神话”的明阳风电掌门人张传卫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业内外的风云人物。近日,《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张传卫。
“孤军作战”赌风电
在明阳风电办公室等了半小时,记者终于见到了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新贵张传卫。他刚接待完一位德国媒体记者的采访,给了记者一小时专访时间,后面还有一拨某地政府来邀他投资的官员等着。
谈起15年的创业史,张传卫首先从一串数字说起:1993年,生产价值1000元的普通配电箱;2000年,研究开发出价值100万元的高压变频器;2007年,下线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一台1000万元。数量级的递增对旁观者来说,也许仅仅是数字的差别,而对于创业者本人,却意味着点滴的积累和成倍的努力。
1993年,张传卫从河南某市政府驻广东办事处主任任上辞职“下海”,拿出自己积攒的工资,又借了6000元,凑了1万2千元组建中山市明阳电器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输配电设备。
2005年,能源行业的多年闯荡让张传卫看到了可再生能源装备的巨大发展前景,尤其是风力发电产业。中国的风电资源很丰富,从新疆、内蒙、张家口,到北部湾,中国风电资源在地理位置上呈大S型,储量高达5亿千瓦装机容量。国家已确定2020年的风力发电机的全国总装机目标为5000万千瓦。在今后的13年中,仅国内风力发电设备投资每年将超过500亿元,每年新增装机将超过500万千瓦。
一幅远大的蓝图在张传卫脑海里慢慢展开,他决定开发风力发电机组。可是谁知道,一听说要开发风电,公司人全部反对,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守着当前蓬勃发展的事业还不满足,要搞风险很大的风电。一位跟了张传卫十几年的副总经理甚至跪倒在地苦谏,张传卫向记者回忆起这段往事,还颇有感慨。
为了说服公司同仁,张传卫毅然决定:新项目与原公司撇清,不要一个人,也不要一分钱。就是这样,几乎是“孤军作战”,张传卫从2005年6月开始酝酿风电项目,拉来投资者,为上马风电项目筹措到资金。2006年6月,他注册了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主营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工程技术及风力发电相关技术咨询、技术进出口业务。就在2006年,公司总产值已经达到6亿元,并组建了广东明阳电气集团公司。
张传卫为他的“风电神话”拉开了序幕。
“自主创新”出成果
开发涉及多学科的高技术风电装备产业,人才是关键。“风电神话”大幕开启,随着张传卫四处招兵买马,八方人才聚集而来。如今,作为一家省级高科技民营企业,明阳风电人数不多,博士却不少,10个博士分别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目前明阳风电员工70%以上是科技人才,组建了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重型机械、整体控制、复合材料、电网技术、质量控制等一大批专业齐全、年富力强的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的专家队伍。
“风电太有前景,风电的事业吸引他们”,对于如此多的科技人才加入明阳风电,公司副总裁、被张传卫称为明阳风电第一人的王松认为还是事业第一,“那些高层次的人才最看重的是拥有一个能开拓事业的良好平台,而筑好巢引凤凰是张传卫的绝招”,他自己也正是受张传卫共同开拓新产业的鼓舞而加入公司的。
人才高积聚使风电开发取得核裂变式的发展。明阳负责风电技术开发的曹博士深有体会地说:“过去一项研究时间拖得很久,可在‘明阳’,因为有一支良好的团队运作,技术开发效率非常高,明阳科研与产业化都在企业,科研成果很快就会与市场连接起来”。
除了要坚持“以我为主”,积聚人才,为我所用,走创造性的联合设计研发技术路线,也是张传卫开发风电的制胜法宝。他认为,要搞国际化创新,而不是关起门来创新。2005年12月,张传卫与德国著名设计公司AERODYN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1.5MW双馈式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的联合设计开发合同,充分利用明阳在IGCT应用技术上的四项国家发明专利核心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德国公司国际领先的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取得巨大成果。这种国际化创新获得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按照与AERODYN公司的事先协议,都属于明阳风电。
自主创新联合设计让明阳风电短短15个月就开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2007年8月16日,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抗台风型1.5MW风力发电机组在明阳公司下线,并于同年9月在粤电湛江徐闻风电场一次性投运成功,期间两次经历10级台风的袭击,安然无恙。该型号风电机组已通过国际劳埃德船级社认证,明阳风电成了我国研制风机首家通过国际认证的厂家。国际化技术、国际化人才吸引聚集了国际化资本,美林、美国凯莱、意大利索法芙等纷纷入股明阳风电,也奠定了明阳产能三分之一出口的国际化市场优势。
“全球布局”谋百亿
“风电的成就,就是一步棋的问题,早一步晚一步,快一步慢一步。”2008年,对于张传卫,是他打造中国风电企业航母,全面布局棋子的一年。贴近用户布局生产基地、控股参股产业链是明阳风电产业制胜的两大法宝。
西安、吉林、天津、内蒙四大基地在今年年初陆续启动。加上中山的基地,明阳风电全国五大基地构建起庞大的产业基地群,通过控股或者参股方式,明阳风电实现了70%核心部件的供应链优势。
陆上风机开发已经全面量产,张传卫又把目光放眼到海上,明阳风电海上风机的研发又开始和德国AERODYN公司合作,研发同样以明阳为主,享有该机组全部知识产权。新研制的海上风机体积更小,同时由于海上风速更高且更易预测,海上风电的开发将带来明阳风电新的发展机遇。
张传卫的眼光已经瞄上新能源装备制造的领导者,他向记者形象地描述道:“明阳的品牌标识是一个球形体,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用明阳这个小球推动大球,为全球提供先进的风力发电机组,为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0年,明阳风电风机产值要达到100亿。这是张传卫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如今,张传卫的棋盘已经向国际延展,明阳风电正着手研究在美国达拉斯州收购当地企业,建设美国基地,而年底在美国上市也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评论